隨着“95後”梅德維德夫奪得冠軍,上海勞力士大師賽在一陣“青春風暴”中落下帷幕。當費德勒、德約科維奇、納達爾三巨頭統治力鬆動時,我們也許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與男子網壇有些相似的是,這項亞洲唯一一個ATP1000賽事也在進入全新時代。站在第二個十年的頭一年,上海網球大師賽正在自己穩定的發展中尋找新突破。

就在比賽結束時,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上海久事賽事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亦斌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採訪,談了談上海大師賽的變與不變。


首次設立日夜場,上座率增加20%

已經舉辦了11年的上海大師賽今年依舊不乏亮點。比如,在 “大師訓練營”活動中,費德勒與上海久事大鯊魚籃球俱樂部領隊劉煒進行投籃大賽,網球和籃球在旗忠網球中心實現“跨界”。

當然,“跨界”的不僅僅只有籃球。今年的“大師浦江夜”活動邀請到了乒乓球前世界冠軍王勵勤和西班牙名將阿古特亮相東方明珠電視塔,在浦江兩岸美景輝映下,以“球”會友。

爲了方便自駕觀賽的球迷,今年旗忠網球中心新增公衆臨時停車場。在公衆餐飲方面,賽事主辦方協調餐飲供應商,並通過前期宣傳,向前來觀賽的球迷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

當然,今年與過去十年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設立日夜分場。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爲了進一步與國際賽事接軌,最重要的是滿足觀衆多元化的需求和選擇,讓更多球迷有機會親臨現場。


據楊亦斌和他的團隊過去多年的統計,由於球星大多在夜場出戰,晚上的兩場比賽票房總會高於日場。因此,球迷買了全天票之後,因爲各種原因下午很少到現場觀賽,這樣就產生了資源浪費。

“將票房進行分割主要目的並不是爲了增加收入,而是爲了提升球票的使用率。這樣的話,觀衆可以合理安排觀賽時間,這樣資源使用率就提升了,現場觀衆的人數反而更多了。”

事實上,網球比賽設立日夜場早已有過先例。上海網球大師賽是全球9站ATP1000賽事中較晚進行這一嘗試的賽事,而中國網球公開賽早在2004年就開始實行日夜場的劃分。

在嘗試進行日夜場改革後,上海網球大師賽的票房也沒有受到影響。據主辦方的最新數據,今年上海勞力士大師賽事累計吸引逾15萬人次觀衆來到現場觀看比賽,同比去年增加近20%。

“今年的售票情況超出預期,我們沒想到日場人數會有這麼多。”楊亦斌說,“上座率比去年增加20%,票房也超過去年的30%,所以說日夜場是大趨勢。”


頂尖球員,城市形象的“宣傳大使”

從第二個十年出發,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而這項賽事也逐漸培養起了一批固定的球迷羣體。同樣固定的,還有球員們對這項賽事和上海這座城市的喜愛。

在本屆大師賽,除了西班牙天王納達爾因傷缺席外,費德勒、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組成的網壇“三巨頭”悉數亮相旗忠網球中心。其中,穆雷還拿到傷愈復出後ATP1000賽事首勝。

將上海作爲“第二家鄉”的費德勒對於這座城市的喜愛自不必多說。作爲上海大師賽的宣傳大使,瑞士天王從7月就開始爲該賽事拍攝宣傳片,並且在每場比賽結束後都要大秀中文甚至是上海話。

而在來到上海後,身背12個代言的費德勒往返於各種活動之間,有時一天要爲三個贊助商站臺。

“頂級球員的參與,其實對中國、對城市來說都是一種宣傳,一種積極的正能量的傳遞。”楊亦斌說,“比如說贊助商安排費德勒去街頭買菜,這其實反過來也提升了我們的城市形象。”

上海同樣也是德約科維奇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常被戲謔爲擁有“全球客場”的塞爾維亞人,卻總能在這裏享受到主場的待遇,而他也時常向球迷大秀中文、學寫各種漢字。

在此次上海大師賽期間,小德在下榻的酒店與球迷進行了互動,並且主動帶領球迷高喊:“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


上海大師賽,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

在上海大師賽舉辦期間,一場名爲“洞察體育力量-2019第四屆體育營銷峯會”同期在上海舉行。ATP營銷副總裁理查德·埃文斯在會上認爲,ATP正在讓許多城市成爲世界的焦點。

“我們全球觀衆數量達到5500萬,電視播放時間達到5700多個小時,當觀衆看到這樣的畫面就立刻聯想到主辦城市本身,全球觀衆都可以看到上海這座城市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這與久事體育集團長期耕耘諸多國際頂尖賽事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不謀而合。隨着這一系列賽事在上海的生根發芽,它們也成爲了上海的一張城市名片。

據楊亦斌透露,上海網球大師賽也一直積極拓展着海外市場。2016年,上海網球大師賽首次走出國門,來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在澳網現場展開賽事推廣及工作交流。“現在大師賽在海外的觀衆大概在10%,而外地遊客也在10%。”

除了吸引海外球迷前往上海觀賽外,大師賽每年還會邀請國際媒體進行報道,“我們會在邀請那些來自網球比較發達市場的媒體來進行報道。”

多年深耕網球賽事的楊亦斌發現,這些國際媒體從原先的報道賽事本身,逐漸開始挖掘上海這座城市的形象;從聚焦於網球明星,到關注更加中國特色的人與事。

“提升城市形象、推動城市發展一直是我們的使命。”楊亦斌感慨道,“而我們的推廣或是宣傳活動絕對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擺拍,無論球員還是海外媒體都是自己主動在爲這座城市做宣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