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租寫字樓門檻太高?年輕人創業“潛入”社區

大量待租的房源

東方聖城網訊 (記者 萬德龍)老家在汶上縣的小宋,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教育培訓班就職,一心懷揣着創業夢想的他,於上個月回到濟寧,與兩個老同學商議後一拍即合,打算開辦一所針對高中理科生的輔導班,但培訓場地的問題卻成了攔路虎。“從高檔寫字樓到普通辦公樓,從精裝公寓到企業廠房,我都看遍了,環境好的租金太貴,租金合適的面積太小,面積大的位置又太偏。”可見,對於創業初期的年輕人來說,即使解決了人力難題,來自租金的壓力也是另一座大山。這時,人口密集且配套齊全的社區民宿,便成爲創業起帆的首站。

選擇寫字樓還是住宅樓,房租、物業、水電都是經濟賬

昨日,記者來到供銷路上的一家中介,以一名有辦公需求的承租者身份諮詢房屋租賃事宜,中介毫不避諱的說:“想有面子就租寫字樓,想要實惠就租個大戶型的住宅樓,相同面積的寫字樓與住宅之間,價格至少差了四五倍。”同樣是200平方米的房源,簡裝住宅的月租金在2000元左右,而城區知名寫字樓租金至少需要六七千元甚至上萬元,這還不算差異更加明顯的物業費以及水電費。

“水電按照商業用電收費,物業費較住宅貴了兩三倍還多,對於創業初期的年輕人來說,寫字樓的壓力的確太大了。”中介付大姐說出了文章開頭小宋的苦衷。據小宋介紹,他的創業啓動資金約有5萬多元,加上必要的辦公器材採購、裝修以及宣傳的開支,其它可控開支並不多。“現在誰都知道生意不好做,壓縮成本開銷便成爲解決燃眉之急的必然舉措。特別像我這樣的小年輕,創業資本甚至是從父母血汗錢裏借出來的,自然每花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

經銷商辦公“逃離”好環境,寫字樓轉手率增高

像小宋這樣剛剛創業,起步資金不多,經驗也不豐富,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年輕人,無奈租下普通住宅辦公還可以理解,但一些經營十多年的大公司、大經銷商也開始從環境舒適的寫字樓“下樓”至普通住宅,就更耐人尋味了。

市民孔老闆從建築行業發家,後轉行經營機械配件也是風生水起,如今開始代理某國外品牌的迷你水泥攪拌機,着實嚐到了苦頭。“說實話,要是原來的生意好乾,誰也不會冒風險尋找新生意。哎,自從幹上了現在的生意,說句更實在的話,幾乎是在喫老本,賠錢是常有的事。這不,前兩天,我公司辦公場所從任城大道上一個高級寫字樓辦到了銀都小區,成本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於經濟下行的現狀,面對“要面子還是要生存”這個關鍵問題,很多人選擇了後者,辦公場所的轉變就是很好的佐證。“最近,濟寧城區各大寫字樓的租金明顯下滑,而且轉讓率激增。以河路上一個致命寫字樓爲例,前年最頂峯的時候,租金最高時達2.2元/平方米/天。如今,這裏的租金普遍回落至1.5元/平方米/天,甚至低於1.1元。”仙營綠地附近某中介經營者告訴記者。“就拿我手裏這套待租的寫字樓爲例,98平方米帶裝修,月租金一口價2500元,才摺合9毛錢(/平米/天)。”出現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房源增多的同時,求租需求卻不旺盛。”

在社區創業,處理好鄰里關係是王道

一套普通住宅裏,憑空多了一個辦公室,每天人來人往,周圍的鄰居是什麼感受?

曾在森泰御城裏經營餐飲外賣生意的小梁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這兩年,外賣行業興起,剛剛留學歸來的我,看到濟寧的韓式餐飲正在迅速崛起,我便萌生了外賣韓式炸雞的主意,於是租下了森泰御城回遷片區的一個普通住宅作操作室。由於品質不錯,吸引了不少回頭客,外送員每天來往頻繁,一來二去,街坊鄰居不高興了。噪音與安全因素是他們的考量,這我十分理解。最後,無奈之下,我便在東門小學附近租了一個一樓帶小院的房子,租金差不多,也解決了以上問題。”

記者發現,由於住宅用於辦公出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在住宅樓裏,美容院、培訓班、辦公室甚至倉庫悄然出現。面對這樣的情況,多數經歷者得出了一個普遍共識:面對別人的房子,必須“視如己出”才能在社區長久的生存下去,這和生意場上的“守規矩”是一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