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是美國作家包華石主講,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編寫的《西中有東》。《西中有東》使用了大量視覺材料,如歐洲肖像畫、版畫、印刷小冊子和中國園林、山水畫、石刻、扇面等。他認爲某一時代視覺藝術的典型特徵,意味着創作者和觀看者雙方對整個社會的認知水平存在某種共識。因此,他視藝術作品爲政體、人民、施政權力、平等、自由等政治抽象概念的形象化,依此探討思想的接受與普及程度。

同時,包華石通過比對西方著作對中國文獻的翻譯引用與中國思想論著原文,譬如18世紀杜赫德《中華帝國全志》翻譯的宋代奏章,或凱夫翻譯的《孟子》,爲中西政治思想正本清源,確認了啓蒙運動期間存在經翻譯實現的智力交換,駁斥了自由與平等始終是西方文明核心價值,以及中國曆來缺乏社會公義的觀點。

此外,本週書單從經濟、文學、藝術等類別選擇了5本好書爲大家推薦。

2020-03-07 13:02:33新京報 編輯:徐悅東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授權 一週書單|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價值觀有本質上的不同嗎?

《西中有東》(美)包華石主講,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編,王金鳳譯,世紀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版

很多人秉持一種所謂的“常識”,認爲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價值觀有本質上的不同。然而,只要做簡單的比較,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唐宋時期就存在若干與西方啓蒙運動時期相對應的核心概念,比如:變更世襲特權制度,以利於吸納德才兼備的人才;根據事實與理性,而非宗教或社會特權來裁決政治;提倡對政府政策及其制定者直陳諫言等。

上述觀點,都出現在漢學家包華石的首部中文專著《西中有東:前工業化時代的中英政治與視覺》之中。包華石曾於1993和2008年兩次獲得列文森獎,《西中有東》一書充分體現出包華石藝術史與思想史並重的獨特研究路徑,他採用了跨語際、跨視覺分析,以視覺藝術追溯政治思想,反思啓蒙運動以來西方對中國的誤讀。

包華石從“文化政治”的視角出發,試圖觸摸當年歐洲的社會心理:爲什麼歐洲會從17-18世紀的“中國熱”,突然轉變成19世紀的“中國冷”?包華石認爲,歐洲的中國“熱”或“冷”,只是源自當時西方自身發展的需要,取決於它在建構“民族國家”的緊要關頭,更願意去強調中國綜合體的哪個側面。包華石認爲,受18世紀啓蒙運動影響形成的、作爲現代社會建構基礎的政治理念,不是西方獨有的,中國也有相似的討論。它們爲中國和西方有自覺意識的知識分子所共享。

在論證中,比對西方著作對中國文獻的翻譯引用與中國思想論著原文,譬如18世紀杜赫德《中華帝國全志》翻譯的宋代奏章,或凱夫翻譯的《孟子》等。由此,他確認了啓蒙運動期間存在經翻譯實現的智力交換,駁斥了自由與平等始終是西方文明核心價值,以及中國曆來缺乏社會公義的觀點。此外,包華石還使用了大量視覺材料,如歐洲肖像畫、版畫、印刷小冊子和中國園林、山水畫、石刻、扇面等。通過在比較視角下對所謂“西方價值”觀念進行批判性分析,包華石試圖表明,政體的差異是結構性的,而非文化性的。(董牧孜)

2020-03-07 13:02:33新京報 編輯:徐悅東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授權 一週書單|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價值觀有本質上的不同嗎?

《共同利益經濟學》,(法)讓·梯若爾著,張昕竹 馬源譯,商務印書館2020年1月版

在社會科學領域,經濟學家是最受關注、最受爭議的研究羣體。這裏甚至不需要說“之一”。他們首先是學者,而走出書齋,有的成爲政策專家,有的成爲股市專家。這些身份讓經濟學家飽受爭議,留下爲政治或經濟利益集團服務的公共印象。即便只是作爲知識分子而非專家的經濟學家,只要爲市場經濟辯護,也可能被認爲“天下烏鴉一般黑”。一言以蔽之,市場經濟和經濟學家都不被普遍信任。

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要處理的問題也就在這裏。他看到全球範圍內再度興起的民粹主義,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人們對市場經濟和經濟學家的懷疑,於是介紹他和同行的經濟假設、研究過程和學理目的,試圖化解人們的誤會。就像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致敬他“對市場力量和監管的分析”一樣,他在這裏的論證對市場也兼具“尊重”和“駕馭”的雙重之義,既需要並保衛市場,又必須直面最廣泛的尊嚴、情感,也就是“共同利益經濟學”。而這一切在《共同利益經濟學》中就從經濟學家的日常工作細節開。(羅東)

2020-03-07 13:02:33新京報 編輯:徐悅東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授權 一週書單|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價值觀有本質上的不同嗎?

《威廉·福克納短篇小說集》,(美)威廉·福克納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年1月版

福納克寫過很多長篇,也擅寫長篇,好像他頭腦中生來自有一幅廣闊的圖景,大江大河,千溝萬壑,寫出來又具體而微,人物的內在特性都被他捕捉住了。其中的代表作如《押沙龍,押沙龍》《八月之光》等已經成爲美國的文學經典,相關的研究也很熱。至於福克納的短篇,被研究得比較晚,正在慢慢得到重視。

福克納有個著名的說法,大意是寫長篇爲的是藝術,寫短篇爲的是賺錢餬口。但看過他的短篇《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乾旱的九月》《燒馬棚》,以及讓餘華學到如何處理心理描寫的《沃許》以後,誰也不會相信,他寫這樣的作品只是爲了錢。幾個故事結構精巧,語言比之長篇更節制,內容上和其長篇互爲應和、補充,南方的榮耀與衰敗、躁動與死亡在簡單的故事裏構成更強的張力。

新近出版的這本《威廉·福克納短篇小說集》,應是收錄福克納短篇篇目最多的一本小說集,有“三分之一篇目中文初次翻譯出版,二分之一篇目現行版本沒有收入”,更全面地展現了福克納短篇創作的樣式和內容。(張進)

2020-03-07 13:02:33新京報 編輯:徐悅東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授權 一週書單|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價值觀有本質上的不同嗎?

《論電影》,(法)巴迪歐著,李洋 許珍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月版

阿蘭·巴迪歐和許多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一樣,曾經都是迷影青年。電影也是他們思想中的重要議題。在巴迪歐的學生時代,他就在巴黎高師的左翼青年天主教雜誌《新酒》上發表影評。他認爲電影還給身處當代的人類形象以公道。本書蒐集了巴迪歐從1950年代末至今的電影評論。他的評論的電影的範圍很廣,從藝術電影的作者們如茂瑙、安東尼奧尼、奧利維拉、塔蒂、戈達爾到美國當代好萊塢大片,比如《黑客帝國》《木蘭花》《完美的世界》,還包括居伊·德波居伊·德波、1968年電影、閃電小組的戰鬥電影等的電影經歷。巴迪歐通過思考個案出發,去建構一個體系。

此外,此書還收錄了巴迪歐的一些有關電影理論文章。巴迪歐在看電影的時候,去觀看並翻譯了所謂的“作爲哲學機器”的電影。電影是一種把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不可分辨性作爲場域的主流藝術。巴迪歐認爲電影始終在與自身的不純性戰鬥。而電影力求克服這種不純性而走向無限。在革命的理念在20世紀失敗之後,至少電影還讓哲學家看到與不純的世界展開鬥爭的希望。(徐悅東)

2020-03-07 13:02:33新京報 編輯:徐悅東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授權 一週書單|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價值觀有本質上的不同嗎?

《無盡之河:平克·弗洛伊德傳》,(英)馬克·布萊克著,陳震譯者,雅衆文化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如果對“平克·弗洛伊德樂隊”感到很陌生,可以先去聽一聽他們的熱門專輯,感受一下這隻藝術搖滾、迷幻搖滾樂隊的風格。聽之前不要去看樂迷的評價,不要被“史詩級”等標籤所左右,真正有生命力的音樂,即使時隔幾十年仍能打動當下。《願你在此》(I Wish You Were Here)中對慾望的追問,《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對自我的解剖,《迷牆》(The Wall)中對冷戰陰影、教育體制的反思,我們依然能感受到爲何他們的音樂會席捲全球,被南非的黑人學生用來抵抗種族隔離,被保守主義陣營視作眼中釘。

翻開這本傳記前,本來抱着作者會對樂隊歷史進行分析的期待,期待文本會解釋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主創精神崩潰、樂隊成員分崩離析,地下搖滾的生命力與資本邏輯的衝突應該如何化解……但馬克·布萊克在敘述中沒有任何闡釋和昇華,他做到了一個勤勞記者的本分,把事實信息通過採訪收集事無鉅細地擺在讀者面前。在這本書中,閱讀完成了一場對偶像的祛魅,他們的生活中也充滿了雞毛蒜皮的罅隙,沒有那麼多浪漫化的色彩。閱讀也驅使讀者進行自主的思考,當一隻地下搖滾樂隊選擇接受“成名”,當他們自己的成員都認爲帶着他們的名字的作品充斥虛僞的“動作”,身爲表達者到底應該怎樣活着?(呂婉婷)

作者:書評週刊編輯部

編輯:徐悅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