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廣州日報

提要:本次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9785份,針對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心理壓力、社會支持情況等問題做了詳細調查。

在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戰,很多醫護人員置生死於度外,竭盡全力救助病人,奮戰在抗擊新冠病毒的第一線,他們被稱爲“最美逆行者”。當前,緊張的抗疫之戰已持續2個多月,廣大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心理壓力是什麼狀況?

近日,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用在線問卷的形式隨機發放給各省市自治區的醫護人員,短短5天的時間,收到來自全國 25個省(自治區)的醫療機構共9883份醫護人員的問卷,其中有效問卷9785份,有效率99%,江蘇、廣東、河南、遼寧醫療機構的有效問卷超過1000份以上,這四個省份也是派出援鄂醫療隊人數較多的省份,其中廣東是首批派出醫療隊的省份,江蘇是派遣醫療隊人數最多的省份。

此次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天天工作超過8小時,且認爲工作負荷強度是平日正常狀況下的兩倍;有3.7%受訪者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37.5%受訪的一線醫護人員已經連續一個月以上週末沒有休息。在高負荷的工作狀態下,七成以上受訪者都不同程度出現了睡眠問題。

此項調查的組織者、中國醫院協會原副祕書長、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負責人莊一強博士(本研究小組人員包括:姚淑芳 王興琳 劉劍文)表示,戰“疫”一線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健康問題值得引起重視,社會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懷,來回應他們的付出。

一線醫護超負荷工作時間長

儘管大量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在全國多個重要大城市,也傾盡醫護力量投入防控,但醫護人員依然面臨着承重的工作負荷,日夜奮戰。

調查顯示,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平均每天工作8.15 小時, 81.54%超過8小時, 5.67%更超過12小時,37.5%的人連續一個月週末沒有休息。部分臨牀一線的醫護人員需要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多層口罩和手套,平均間隔 5.2 個小時纔可以喝水、喫東西、上廁所,其中15.44%的人需要堅持8小時以上。

此外,84.42%的醫護人員認爲防疫期間工作負荷是平時的1-2倍,6.04%的人甚至認爲工作負荷是平時的4倍以上。

由此可見,防疫期間絕大多數醫護人員持續工作時間長、少輪換,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狀狀態。早前,廣東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郭亞兵受訪時曾說過,戰“疫”絕不能靠“疲勞戰術”,只有保證良好工作狀態,才能杜絕醫護人員感染,避免戰鬥減員。但疫情爆發的初期,馳援人員面臨的無序狀態確實給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幸運的是,經過了持續的艱苦奮戰,重建了醫療秩序,這場疫戰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戰果,防控形勢向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壓力。

圖表:一線醫護人員平均每天工作時間

圖表:與平時工作相同時間負荷和壓力狀況

近七成醫護人員睡眠受影響

抗擊新冠病毒已經持續2個月了,防疫期間,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間最長,所看到和聽到的多是痛苦、死亡等衆多負面的應激源,加上身邊有醫護人員不幸感染甚至失去生命,一部分醫護人員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已經接近極限,導致身心疲憊,逐漸產生焦慮情緒和軀體上的不適。

調查顯示, 21.21%的醫護人員處於中度疲勞、6.69%偏重,2.69%嚴重疲勞。67.86%的醫護人員睡眠質量受到影響,34.37%出現了中度以上的睡眠障礙。

早期,郭亞兵已描述過隊員們最初接管病區時的“幾近崩潰”狀態。很多醫護人員也在日記中提到“徹夜難眠”、“集體失眠”,有人在下班以後出現嘔吐、心情低落、難以進食等不適,直到與親人視頻電話得到撫慰鼓舞之後,心情纔有好轉;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呼吸重症科醫生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出了狀況,進行自我調節,“我開始認識到,恐懼、焦慮,這是面對重大災難時的應激反應,並不代表我懦弱……”

圖表:醫護人員身體及心理狀況

近八成醫護人員對戰勝疫情有信心

醫護人員們並沒有處於“孤軍奮戰”的境地,這是一場舉國之戰、全民之戰。一線醫護人的背後有着堅強的後盾。愛人、親人、戰友、全社會的力量都和他們站在一起。2月22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全面落實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就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提出十方面措施,也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已經開始重視新冠疫情下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問題。隨着戰線的進一步拉長,各地醫院紛紛向前線派出心理醫生。

調查中,63.05%的醫護人員認爲最好的心理安慰和動力來自家庭支持和關心。

調查結果認爲,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醫務人員工作任務重、感染風險高,抗疫期間醫護人員需要得到良好的照護,政府和單位應該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家人、朋友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關心和關愛,才能解除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使他們心無旁騖投入鬥。

圖表:醫護人員的社會支持體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77.23%的醫護人員能保持積極的心態,清醒的頭腦,做到臨危不亂,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全國人民的一起戰勝疫情。

在記者連線醫護人員進行採訪的過程中,也發現隨着醫療秩序的日漸重建,醫護人員反饋的信息有了越來越多的正能量,從早期的“咬牙堅持”、“互相打氣”爲主,到更多的淡定、樂觀、充滿信心。一位2月17日前往武漢的廣東省中醫院年輕護士向記者說到:“前面的戰友已經做了很多,他們很累,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該輪到我們上場了。無論在哪裏都是戰鬥,我們就時換了一個地方做日常的工作而已,我相信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圖表:戰勝疫情的信心狀況

啓發:醫療結構人員配比仍需進一步增強優化

莊一強博士認爲,疫情終將過去,此次的調查問卷雖然是面對戰“疫”一線人員進行,但也充分展示了我國醫療機構的發展現狀,可以給疫情之後的總結和反思提供啓發。

他認爲,我國醫療機構仍需增加人力資源配置。根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目前我國綜合醫院的醫護比爲1:1.5,而來自三級綜合醫院評審實施細則要求護牀比不低於0.4:1,中國目前還有很多基層醫院因爲運營壓力不能達到這個人員匹配的標準。

來自各省衛建委的數據顯示,根據需求,各省支援湖北醫療隊中醫護比約爲1:2.5,湖北尤其武漢是高發區,危重病人多,護士要承擔很多病人日常生活的照護,加上穿上防護服,給病人穿刺輸液都需要比平時花費更多的時間,工作壓力遠超平時。就算放到正常時期,當前公立醫院的醫護比、護牀比、醫牀比仍然有待改善。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周潔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