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通過連線表示,將帶領團隊繼續推進“中華拓荒人”計劃,將中國的科學成果推向全世界,爲世界糧食安全與世界和平做出新貢獻,並將成立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全面開展耐鹽鹼水稻的育種工作。據介紹,2017年袁隆平院士團隊入駐青島市城陽區,開展鹽鹼地改良和耐鹽鹼水稻種植,打造數字化大田,並聚焦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研發與產業推廣打造國內外示範項目,開拓了土地數字化新模式。

原標題:袁隆平團隊將全面開展耐鹽鹼水稻育種工作

新華社青島10月15日消息,第二屆智慧農業國際(青島)高峯論壇15日在青島市城陽區開幕。會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通過連線表示,將帶領團隊繼續推進“中華拓荒人”計劃,將中國的科學成果推向全世界,爲世界糧食安全與世界和平做出新貢獻,並將成立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全面開展耐鹽鹼水稻的育種工作。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總工程師劉桂纔在開幕式上表示,智慧農業作爲一種新的農業發展思路,已經成爲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當下,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正不斷改變着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隨着這些新興科技在農業上的應用,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智慧農業的發展也將不斷邁上新臺階。未來,隨着農業發展思維的轉變,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活動現場,九天智慧農業集團發佈了智慧農業生態圈計劃——“九天後土農品”,將制定行業標準、搭建認證平臺、聚合智慧農業產業鏈企業,共同打造智慧農業農品品牌。在連續兩年土地改良示範項目成功的基礎上,“中華拓荒人”計劃再添新成果,現場簽訂了內蒙古杭錦旗、新疆兵團第二師、江蘇鹽城等7個國內合作項目以及塞拉利昂、巴基斯坦2個海外合作項目,共計200餘萬畝鹽鹼地的改良與智慧農業的打造。

本次論壇大會主席袁隆平表示,目前雜交水稻產量已達到每公頃18噸,下一個目標是攻關俗稱“海水稻”的耐鹽鹼水稻。全國有十幾億畝鹽鹼地是不毛之地,其中將近兩億畝可以種水稻。十年之內發展耐鹽鹼水稻一億畝,按照每畝300公斤收成計算,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據介紹,2017年袁隆平院士團隊入駐青島市城陽區,開展鹽鹼地改良和耐鹽鹼水稻種植,打造數字化大田,並聚焦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研發與產業推廣打造國內外示範項目,開拓了土地數字化新模式。他們制定了上馬街道桃源河畔1.38萬畝鹽鹼地整體規劃,全力打造一個以九個“1”爲主要元素的智慧農業產業博覽園。

爲了更加高效改造利用鹽鹼地,袁隆平團隊還與華爲深度合作,共建智慧農業全球聯合創新中心,通過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裝備等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降低生產的人工成本和農業投入成本。

(本文原題爲《袁隆平團隊將全面開展耐鹽鹼水稻育種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