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峯村的制種稻谷迎來收穫季。陳萍 攝

潘田村貧困戶鄧崇勝的住房修繕一新,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汪敬淼 攝

“以前做零工很不穩定,現在成爲村裏的保潔員後更有保障,工作也比較輕鬆,每個月能領到1500元以上的工資,還有時間來種菜、養雞鴨和照顧家裏。”日前,家住新鋪鎮潘田村的貧困戶鄧克建提起獲得的幫扶,喜不自勝。

近年來,蕉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推進會的部署要求,加強和改善黨委對脫貧攻堅的領導,切實強化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並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重點難點關鍵點,結合各鎮村各戶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意願,科學制定扶貧套餐,助力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路。

據統計,2016年至2017年,全縣實際預脫貧人數達5332人,佔全縣貧困人口的82%。全縣累計籌集扶貧資金12302.22萬元,其中“631”財政專項資金6005.1萬元。目前已投入扶貧資金9048.08萬元,其中“631”資金4275.36萬元,推動脫貧攻堅取得紮實成效。

●陳萍 祝銀清 林劍湧 汪敬淼

潘田村:“公益崗+自選產業”聚合脫貧效應

在蕉嶺縣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精準幫助下,鄧克建被優先安排在村裏的“公益崗”擔任保潔員,每天像城裏的“工薪族”一樣固定上下班,主要負責主村道的衛生保潔,每天早上6時、下午2時各出一次門做好區域的清掃保潔工作。他告訴筆者,這樣的幫扶方式讓他很有信心把日子越過越好。

新鋪鎮潘田村位於新鋪鎮石窟河東岸,全村總面積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980畝,山地面積4985畝。該村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務工,是省定貧困村。除了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給貧困戶,在該縣的大力引導下,該村還因地制宜選準選好實施好產業扶貧項目,設置“產業扶貧套餐”,並指導各戶根據實際情況加入。

“根據‘一戶一策、一戶多法’的要求,結合貧困戶自身已有的種養項目,還組織了31戶有勞力貧困戶召開農業產業項目推介會,請來種植大戶、產業帶頭人向貧困戶推介相關產業的優勢、收益及合作模式,現場排解貧困戶的疑慮,根據貧困戶評估自身的發展狀況,下發意向表讓貧困戶填寫有意向發展的項目,最終選定了靈芝、百香果2個農業產業合作項目。”廣州南沙圍墾開發公司駐潘田村扶貧工作隊長黃自軍說,目前全村有11戶加入靈芝種植項目,20戶加入百香果種植項目,項目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開展合作,並提供保價收購。

在此基礎上,爲實現幫扶更加精準到位,該村還創新設置了兩種套餐模式。“有土地且有意願的,可在自家土地上發展,免費爲貧困戶提供果苗和菌包;缺乏土地的貧困戶可選擇在公司集約的土地上種植,同時委託企業管理,按分紅予以獎勵。”黃自軍表示說。

截至目前,潘田村的靈芝項目已種植兩批,爲種植戶平均增收約3000元;百香果項目也已產生效益,分散種植戶每戶增收約4000多元,入股的貧困戶每股可分紅1523元,最多的一戶去年年底分到了7000多元。

作爲全村享受“個性化”定製方案的貧困戶之一,鄧崇勝通過精準幫扶,不僅所居住的危房得到改造,還把魚塘規模由原來的一畝擴大到現在將近四畝,收入翻了幾番,僅近期魚獲後就能增加兩萬多元的收入,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在縣委、縣政府和幫扶單位的幫助下,我日子越過越好,現在不僅修好了房子,還買了各種電器、傢俱,生活越來越有盼頭!”鄧崇勝高興地說。

爲切實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該縣精準幫扶政策推動下,通過選優扶貧套餐、多方拓展扶貧脫貧渠道、科學實施項目及產業幫扶等舉措,潘田村2017年底有27戶82人實現預脫貧,2018年預脫貧戶爲4戶15人。

石峯村:“菸葉+制種”走出脫貧增收路

深秋時節,蕉嶺大地上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在田野裏迎着微風輕輕擺動,不遠處的收割機正在作業,農民的臉上洋溢着收穫的喜悅,歡聲笑語響徹整個田間地頭。在廣福鎮石峯村,今年1500畝制種水稻也進入收穫季,貧困戶把收割好的水稻穀種運到烘烤房烘乾,然後在現場結算,金燦燦的谷種在他們的眼裏就是脫貧致富的黃金。

石峯村被列爲第三輪扶貧幫扶省定貧困村。在該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推動下,該村黨支部大力引導羣衆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利用海拔高、氣溫較低的氣候特點,走出了一條“菸葉+制種”的增收路。

今年49歲的羅少康是石峯村貧困戶,父母年邁多病,家庭經濟困難,爲改變生活現狀,在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2016年起他開始嘗試種植菸葉和水稻制種。筆者採訪時剛好遇到他把收割的谷種運到烤房烘乾,烘乾後的種子由制種公司現場按照每斤7.5元的價格收購,“這一批我可以拿到2.1萬元。”看着烤房裏的谷種,羅少康笑着說,終於把欠的債都還清了,今年還能有一些積蓄。

村民們看到了制種的效益,紛紛跟着種植和擴大規模。據瞭解,今年全村種植烤煙、水稻制種面積早、晚造各1500多畝,經濟效益可觀。“我們計算過,發展制種每戶每畝純收入比種植水稻多1500元左右,可帶動農民增收225萬元。”石峯村村支書羅吉忠說,今年石峯村52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共種植制種283.5畝,可增加收入79萬元。

石峯村的村民除了水稻制種外,還種植菸葉。林輝梅是大壩村人,有20多年的種煙經驗,如今成爲石峯村的種煙大戶,他在這裏種了500畝的菸葉。

“2015年冬,我開始在石峯村種菸葉,主要是看中了這裏的土地平整,集約程度高,可以降低成本。”林輝梅說。

據瞭解,爲發展現代農業,在縣、鎮的支持下,近年來石峯村在道路、水圳、土地平整方面引入多方投資資金1500多萬元,極大改善了農田耕作灌溉條件。

走在石峯村的田間小路上,放眼望去,整齊平坦的田地裏大型的機械在穿梭,“我們把小塊的田地通過平整變成大塊的,平整前每畝300元都不太好出租,平整以後租金可以達到每畝800到1000元。”羅吉忠說。

石峯村引進種植大戶不僅讓村民有了一份租金收入,還讓村民成了“上班族”。在林輝梅的煙田裏,平均每4畝煙田需要一位管理人員,有10多位貧困戶在他那裏上班,每天可以掙得80—100元錢不等。

此外,石峯村還將存水難的200多畝坡地利用起來種植富硒甘蔗,目前長勢喜人,“大家都很歡喜,僅租金就能增加10萬元。”村小組長羅德亮表示很期待明年能在村裏全面鋪開甘蔗種植。據瞭解,按照每畝7噸產量,富硒甘蔗每噸500—800元,每畝地能增加農民純收入2000元左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