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文獻》發表文章《陳雲在七千人大會前後》。文中記述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開的七千人大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一次重要會議,中央領導人大都在大會或小組討論會上發了言。然而,陳雲是唯一在大會、小會上都沒有發言的黨中央副主席,摘編如下。

會議間隙,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雲等在一起交談

七千人大會上,中央領導人大都在大會或小組討論會上發了言。毛澤東在大會上講話,着重指出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強調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深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劉少奇代表中央作報告,分析了國內經濟狀況以及造成困難的原因,總結了1958年“大躍進”運動以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代表中央承擔了責任。鄧小平在大會上講了黨的建設、建立經常工作、培養選拔幹部、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等問題。林彪在大會上講了黨的工作和軍事工作方針兩個問題。周恩來在福建組的討論會上發言,強調要“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朱德在山東組的討論會上發言,講了糾正“左”的偏向,恢復發展生產的問題。

陳雲是唯一在大會、小會上都沒有發言的黨中央副主席。當時會議民主氣氛之濃厚,是與會者公認的。作爲分管經濟工作的中央領導,陳雲爲什麼大會、小會都不講話呢?

1988年5月21日,陳雲在一次談話中說:“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會,毛主席要我講話,我不講話,主要是和稀泥這不是我陳雲的性格,同時不能給毛主席難堪。” 陳雲說出了他在七千人大會上不講話的原因。由此,筆者認爲,陳雲之所以在七千人大會上不發言,應該結合當時的會議情況和他的性格特徵進行探討,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說違心話、顧全大局、維護中央的團結和權威,是陳雲一貫的作風,也是他突出的政治品格。七千人大會時,陳雲對經濟工作的癥結、對如何進行國民經濟調整,已經心中有數。 七千人大會是1962年2月7日結束的。2月8日,陳雲即到參加七千人大會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講了話。一方面談了改善思想方法和發揚黨內民主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就財政平衡、市場平衡、工農業恢復速度、精減職工、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等問題發表了意見。這些內容在2月23日西樓會議和2月26日國務院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這說明,陳雲在七千人大會時已有了這些想法,否則不可能會議結束的第二天談出這麼多關於經濟工作問題的意見。大會上反映出來的方方面面的情況,是他前一段調查研究的繼續和補充,進一步豐富了他對問題的認識。但劉少奇在報告中已代表中央對這些年中央經濟工作中出現的錯誤作了自我批評。毛澤東在大會的講話中也十分誠懇地表示:“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爲我是中央主席。”這種情況下,作爲中央領導集體成員的陳雲,在大會上再對以往經濟工作進行分析,提出經濟調整的意見是不恰當的;作爲主管經濟工作的領導,在大家都熱烈討論經濟工作的問題時,不談自己主管的工作,而談其他,也會產生不好的效果。特別是前一階段中央經濟工作在指導方針上還存有分歧的背景下,陳雲的發言的確容易引起毛澤東的“難堪”。當時,把全黨的認識統一到國民經濟調整上來是會議的大局,也是全黨工作的大局。毛澤東的權威是與中央權威緊密相聯的,有着堅定黨性原則的陳雲不說讓“毛主席難堪”的話,不是上下級在意見不完全一致時自保的選擇,而是維護中央權威的自覺。在經濟處於困境的情況下,任何削弱中央權威的言論,都將給國民經濟調整工作帶來阻力。可陳雲又不會說“和稀泥”的話,所以,選擇不講話,這是陳雲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

第二,這次會議只是“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大家思想認識還不完全統一,還處在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上下通氣、出怨氣的階段。參加會議的陳丕顯說:“出氣大會,是在出席一月擴大中央工作會議的七千人範圍之內,……我們說:上下通氣的精神是要的,但出氣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要上下通氣,不要光出氣。” 陳丕顯在中共上海市委擴大會議上的總結髮言,1962年10月25日。這是一種情緒化的思想狀態。在這種思想狀況下,作爲主管經濟工作的中央領導,陳雲再提出對以往中央經濟工作的批評意見,只會增加部分與會者的怨氣;提出克服困難的措施,與會者在情緒亢奮的狀態下,也未必能夠得到很好地理解與貫徹。此時,選擇不講話是他政治穩健的表現。

第三,總結經驗教訓、反思以往經濟工作中的問題,統一全黨對經濟困境和克服困難思路的認識需要有個過程;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沒有成功經驗借鑑,認識的統一更要有個過程,不能急於求成。當時,中央領導人對此是有共識的。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上說:“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的認識,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從實踐出發,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從有較少的經驗,到有較多的經驗,從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從而獲得自由,在認識上出現一個飛躍,到達自由王國。”周恩來在七千人大會後的一次中央會議上也說:“上下認識的接近,需要一個過程,必須做艱苦的工作,不能希望很快。調整的具體工作要有步驟,要通氣。黨內的七千幹部通了氣,通過人大、政協,也跟黨外人士初步通了氣,但是還沒有全部通氣。要全部通氣,也需要有個過程。”大家還處在統一認識的過程中,作風向來沉穩的陳雲,選擇不講話是明智的。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