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伸三先生曾於1965年他29歲時就來過中國,後來也多次來到中國拍攝,如今他已82歲高齡的2018年,他第一次在上海放映並講述自己作爲一個紀實攝影家最深入的人文紀實創作——關於日本農耕時代的變化。

1960年代到70年代的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在農村拍攝的作品。當年和現在的中國一樣,農村大量的勞動力被城市吸引了。在農村,農業因現代化建設而產生怎樣的變化,農村和農民之間發生了什麼,是我用照片想表達的初衷。

—— 英伸三

82歲高齡的英伸三先生開始連續3個小時的演講,娓娓道來他的攝影創作。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教師同時也是日本九州產業大學攝影系 碩士 的謝天老師 擔任翻譯。

由於場地的限制,講座報名限制在100名,講座區和外場都坐滿了工作日下班後前來與英伸三先生相遇的IG會員們。

英伸三先生也在回答會員提問時講到,他拍攝的日本農耕紀實,並不是特定的工作項目,而是他出於一位攝影家的敏感度完全自發性的紀錄。感謝您,英伸三先生 爲我們帶來這場難忘的相遇,用影像獨有的語言與所有人共鳴的美好夜晚。

IG 映界影像藝術館 館長 王驊 先生:

“我們如果能在30年前看到他的這組作品,我相信中國的紀實攝影一定可以走得更快更好,今天我們看這些作品仍然非常震撼,而且很明顯,一個攝影師真正能拍好的,一定是他所瞭解的他身邊的社會。”

英伸三先生將鮮花送給夫人,鮮花屬於我更屬於你。

英伸三 日本著名紀實攝影家

1936年,出生於千葉市

畢業於東京綜合攝影專科學校

日本攝影家協會會員

自由攝影師

現代攝影研究所所長

寫真集攝影集

《來自農村的證言》 朝日新聞社 1971年

《1700人的交響詩》高文研、1978年

《孩子們的四季》 三省堂 1979年

《颳着背山風的村莊》家之光協會、1983年

《新富獄百景》 巖波書店 1984年

《英伸山拍攝的鄉村劇團》晩餐社、1989年

《在日本的農村發生了什麼》 大月書店 1989年

《拼命努力的時代》 大月書店 1990年

《街道工廠·銅彩百景》 日本能率協會管理中心1995年

《鹿兒島出發·農耕戀》 日本相機社 1997年

《上海放生橋的故事》 藝術摘要 2001年

《女兒的名字叫RARARA》高文研、2003年等

獲獎

1965年 憑藉《盲人——那個被封閉的社會》個人攝影展和《朝日攝影》(雜誌)的《農村的電子工業》獲得日本攝影批評家協會新人獎

1971年 攝影集《來自農村的證言》獲日本記者會議獎勵獎

1982年 憑藉《桑原史成 英伸三 二人紀實攝影展》獲第七回伊奈信男獎

1983年 憑藉攝影圖畫書《みず》(水)獲得博洛尼亞國際圖書展畫刊獎 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