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於數學革命的前期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

這意味着經典的有關“粒子”與“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範圍內的物理行爲的能力。

愛因斯坦這樣描述這一現象:“好像有時我們必須用一套理論,有時候又必須用另一套理論來描述(這些粒子的行爲),有時候又必須兩者都用。

我們遇到了一類新的困難,這種困難迫使我們要藉助兩種互相矛盾的的觀點來描述現實,兩種觀點單獨是無法完全解釋光的現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作爲量子力學原理的波粒二象性,用西方的思維已經無法進行解釋。

這是因爲西方的思維實際上是一種格物學,當格物所用的工具比研究的對象還要大的時候,格物學便無能爲力了。

所謂的波粒二象性,不過是人類與道所生微觀世界之物通信而觀測所得的,無物在一個時間軸固定截面上的現象,並不是物的本然。

在微觀的世界裏,波粒二象性,只是人類觀測“鎖定”的物,某個定域的,實在的狀態而已。

西方科學的危機

理解波粒二象性,就要理解西方科學遇到的瓶頸和危機。

《黃帝陰符經》: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

宇宙是一座充滿了信息的汪洋,而只有結構化的信息,纔會表現爲物質的形態,而所有物體之間,他們需要進行通信,對於宇宙間任意物體而言,它的意識,就是對其他萬物信息的接收、存儲、計算和輸出反饋。

只是對於人類而言,人類的通信接收器,是眼睛,所以人的意識,主要來自於眼睛的接收與錄入。

作爲現代科學的產物,對極小尺度的物在微觀層級進行觀測,試圖逆向得出其存在的形態。

而微觀世界的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對西方人的世界觀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在西方人看來,定域性和實在性,是不可挑戰的科學堡壘。

如果連定域性和實在性,都保衛不住,那麼科學還研究個什麼勁呢?

真那樣的話,現代科學要完了,現代數學也要完了。

因此,一代代的西方科學家和西方化的科學家前仆後繼,要保衛科學的定域性和實在性兩大堡壘。

然而,這一切,在中國思想來看,根本就不會成爲問題。

因爲道易思想認爲,宇宙在微觀尺度上,它本來就是非定域性的,非實在性的。

而西方人所孜孜以求的確定性,定域性,實在性,在道易學思維看來,纔是有問題的,纔是有悖於自然法則的。

生生之謂易。

尺度上越大的事物,其生命週期越長,尺度上越小的事物,其生命週期越短,在亞原子級別的微觀世界中,以人類的觀測尺度和週期而言,根本就不存在“確定性的”“定域性的”“實在性的”微粒,因爲它們的變易與生死都瞬息萬變。

而且,從根本上來說,它們是同一的,一體的。

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這個光子和那個光子。

宇宙來源於一,萬物一體。

在那個微觀的世界裏,波粒二象性,只是人類觀測“鎖定”的某個定域的,實在的狀態而已。

費曼說,迄今爲止,根本就沒有人能夠理解量子力學。他還說,宇宙就是一個單電子,萬物都只是這個電子歷史路徑的積分總和所呈現出來的圖景。

以非定域性非實在性的易學思維,來打開象學的空間。

以象學爲基礎,重新構建和設計新的數學體系,構建新的計算模型,那麼人類目前所遇到的多重困局,會不會豁然開朗,迎刃而解呢?我們最後用一段電影用的截圖來說明一下波粒二象性吧

在某一個時點,或者某些時點,我們看到的是汽車波還是汽車?

簡單的說,用大尺度的工具觀測小尺度的現象,這就是波粒二象性出現的原因。

對大多數人來說,我也只能這麼解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