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路邊一側戴白色涼帽持槍警戒的士兵裝束來看,他們應該是武衛右軍的打扮,因爲這身裝束和當時聶士成部下的武衛前軍士兵打扮極爲相似。上海,周先生和他的小兒子。

這是一組美國某大學珍藏的晚清中國上色照,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角落。彩色照片拉近了現代人與歷史的距離,而照片中的人們面對鏡頭,也不再像許多年前那麼不自在。

出城門的兵丁。從裝束打扮看,他們頭纏布包,應該屬於淮軍中的馬隊。

原解說詞爲:南京,袁世凱(傘下)及其隨員。這個顯然有問題,因爲袁世凱一生中從來都沒去過南京。小編以爲,這應該是袁世凱在濟南任山東巡撫、或在天津任直隸總督時候出行的照片。從路邊一側戴白色涼帽持槍警戒的士兵裝束來看,他們應該是武衛右軍的打扮,因爲這身裝束和當時聶士成部下的武衛前軍士兵打扮極爲相似。走在前面開道的黑衣持刀者,應該是武衛右軍的軍官。

上海,喫飯的中年人。

上海的寺廟。

上海的廟會。

上海,帶木枷的罪人。這四名犯人使用手銬鎖在一起的。他們身後是一位纏着紅頭巾的英國印度巡鋪,人稱“紅頭阿三”。

當時上海的碼頭,有火輪船,也有木船大行其道。

當時的上海碼頭,一派繁忙景象,遠處巨輪的大煙囪,讓人不禁想起了泰坦尼克號。

寧波,舢板上的船長和水手。他們抽着紙菸,面對鏡頭嘿嘿地笑。

河上的竹筏子。

中國的鄉村,看樣子,這也是一家士紳之家。

踩水灌溉。想必外國人對中國這種古老的人力踩水車很感興趣。

打撈肥料

江南的水田裏,農民在使用水牛耙田。一般來說,這是移田種植水稻前的必備工序之一。

稻田裏插大秧的農民,當時的插秧方式似乎和現在相差無幾。

說書人和他們的聽衆們。

街頭的婦女裁縫們

白牆黑瓦,典型的江南民居。

上海,周先生和他的小兒子。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周先生有後了,自然很高興。

北京的頤和園,遠處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這張照片應該攝於民國,因爲在清朝,畫面中的普通平民百姓是無緣進入頤和園遊覽的。

車廂上的中國士兵。從裝束來看,他們應該屬於北洋軍中的騎兵,頭戴防風鏡。

1924年,北京,馮玉祥的騎兵部隊在接受檢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