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呈爆發式增長期間,發熱病人不斷增加,醫院感染科只能不斷拖班、加班,嚴重缺人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爲我市抗疫主戰場,集中收治確診病人及重症病人。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重症區的醫護人員正在按倒計時的方式

在最危險的地方,做最關鍵的戰鬥

正是有了他們

疫情“紅區”纔沒有變成生命的“紅區”

近日,記者對話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朱冬梅

聽她講述在重症區戰鬥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爲我市抗疫主戰場,集中收治確診病人及重症病人。朱冬梅所在的科室,就是重症區。

朱冬梅是市一醫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農曆正月初一起,她就主動申請到感染科。一個多月來,她一天沒休,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地救人,救人,救人。

採訪她很難。電話連線,約定3月1日凌晨。那頭,她說着說着就哽咽了。她說,雖然她們都像超人,但太久的堅守、太多的接近崩潰的瞬間,也有太多的感動,讓她多次流淚。

朱冬梅(中)與同事在工作中

疫情呈爆發式增長期間,發熱病人不斷增加,醫院感染科只能不斷拖班、加班,嚴重缺人手。當醫院的微信羣通知招募志願支援醫護人員,她第一時間報名。

她清楚,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你穿着這身白大褂,你不頂上,誰上?!”

她遞交請戰書前,跟愛人商量過。欣慰的是,愛人立即支持她的決定。

正在外地求學的女兒,格外敏感,稍有動靜就會在微信上追問,媽,你沒事吧?她知道愛人、女兒都特別擔心自己的安全,所以在3口之家小羣裏,她儘量保持緘默。

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親人,也都隨時關注仙桃疫情動態,要求她每天在羣裏報平安。

愛人幾次給她送東西,她都不敢讓他走太近。他只好遠遠地放下東西,看着她去拿。她常自嘲:就像搞地下工作的。

感染科這邊五層樓,收滿一層再開闢一層。沒幾天,全住滿了。她的任務是協助主任,內外聯絡、協調組織、參與會診、搶救等。只要不倒下,一天24小時都忙不完。口罩把臉上勒得全是印子;護目鏡戴久了,起霧,眼前總是模糊的。

望着病人那一雙雙充滿強烈求生慾望的眼睛,只能拼了命去救,她說。

有個6口之家全都染病。老爹爹起初情緒非常低落,幾次三番抗拒治療,她和同事們輪番勸慰,要他好好活下去,給孩子們當榜樣、當靠山。在多次勸導下,老人才慢慢想通了,病情逐漸好轉,現在已經完全脫離了呼吸機。

“眼下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可是再累,也得堅持。”她告訴記者,即使凌晨3點下班,困得一邊洗澡一邊打盹,也要提醒自己挺住。這個時候,她是多麼渴念家的溫暖,多麼希望疫情快點結束!

記者問她疫情結束後最想做什麼?她脫口而出:想睡覺,睡個飽……然後出門,看看同事,朋友,看看他們那燦爛的笑臉!

(記者:胡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