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押注亞洲零售市場 滙豐重組勝負手

在啓動大手筆業務重組節流的同時,滙豐控股(HSBC,下稱滙豐)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開源”計劃。

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透露,滙豐會將更多資本資源轉向增長率更高,回報率更好的市場,比如亞洲與中東等地區。

“這無疑向市場傳遞了重要信號,滙豐未來的業務重點將從歐美再度轉回其發源地——亞洲,從而扭轉業績下滑頹勢。”一位華爾街投行人士向記者指出。其實,滙豐銀行的全名是“香港和上海銀行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爲“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 HSBC),從香港發家走向全球,成長爲資產管理規模逾萬億美元的全球知名大型銀行。

儘管業務佈局全球,但滙豐2019年年報顯示,其亞洲地區收入佔據全部收入的50%,且貢獻了全部營業利潤,即亞洲地區稅前利潤在2019年達到186億美元,同比增幅6%,足以抵消歐洲業務的虧損。

“這也是滙豐高層決定深耕亞洲市場完成業績蛻變的主要底氣之一。”一位去年底離職的滙豐投行部人士趙誠(化名)認爲。

不過,亞洲市場能否助力滙豐兌現業績改善計劃,仍面臨不少挑戰。

上述華爾街投行人士指出,一方面滙豐在亞洲地區的主要收入,依然來自香港地區,在其他亞洲地區的業務拓展能力還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亞洲地區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不一,滙豐能否制定因地制宜的業務拓展策略,直接影響這次業績救贖的成敗。

“比如中國等遠東地區國家互聯網產業發展迅猛,滙豐能否彙集各類金融科技提供高效專業的金融服務,對他們市場份額的提升很關鍵;相比而言,很多中東地區國家民衆企業仍習慣通過線下營業網點獲取金融服務,因此滙豐能否優化業務流程,儘可能提升線下營業網點的收入成本比,同樣影響其在當地的業務拓展前景。”上述華爾街投行人士指出,尤其是很多全球大型銀行已在亞洲國家深耕細作多年,滙豐要實現後來居上絕非易事。

一位滙豐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滙豐內部對此做足了功課。比如2017年杜嘉祺(Mark Tucker)上任滙豐控股董事會主席,主要得益於他在友邦工作多年,熟諳亞洲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狀況與金融服務變化趨勢。

祈耀年直言,鑑於亞洲市場經濟增速相對較高與民衆財富增加等因素,滙豐正計劃部署資源,構建亞洲區域的財富和零售業務。除了與中國關係密切,目前滙豐還打算在印度、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發展業務。

數據顯示,去年滙豐在亞洲地區的財富管理收入按年增加12%,達到57億美元;此外環球私人銀行業務去年稅前盈利同比增加19%,新增淨流入資金達到230億美元,其中2/3來自亞洲地區,令滙豐亞洲客戶的資產管理規模按年上升22%,至1510 億美元。

3月2日,滙豐宣佈將原零售銀行、財富管理、環球私人銀行合併爲新的業務部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這個新部門將管理1.4萬億美元資產,接近一半來自亞洲,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環球財富管理機構之一。在業界看來,此舉旨在最大限度整合滙豐零售、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業務條線的各項產品服務,向亞洲等地區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以提升零售業務業績。

“前些年,滙豐一些高層已建議在亞洲發展零售與財富管理業務,有效緩解滙豐運營壓力並提振業績表現。”趙誠告訴記者。究其原因,一是發展零售與財富管理業務所佔用的銀行資本金較低,可以提升ROE水準;二是零售業務相對穩健,有助於對沖經濟週期波動所帶來的企業業務萎縮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碼亞洲財富管理與零售業務的同時,滙豐正悄然縮減歐美地區零售業務,其中包括打算今年關閉英國地區27家分行,將英國營業網點縮至594家。

此外,由於去年滙豐在美國的零售銀行、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出現虧損,滙豐內部曾討論完全退出美國零售銀行業務的可能性。但是,美國零售存款爲滙豐批發銀行業務和全球交易銀行業務提供了重要的、穩定的流動性來源,這項討論最終不了了之。取而代之的是,滙豐計劃將與美國投行業務有關的風險加權資產規模縮減約45%,並削減當地約30%分行網點,以節流10%-15%營運開支。

“這項業務戰線遷徙能否成功,最大的關鍵因素在於滙豐是否敢於大幅啓動本地人才。”趙誠向記者直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