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裏,巴特勒的不需要再去擔心爭權奪利的場外之事,他身邊是一羣爲他量身打造的隊友,在訓練時,他們彼此之間可以互噴垃圾話,若是在巴特勒之前效力的幾支球隊,場上爭執對場下私交的影響可能會一直存在,但在熱火不會。巴特勒曾經說:“我的娛樂時間很少,我認爲這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2月11日,聯合中心裏人聲鼎沸,濃眉哥在全場歡呼中,罰進了那個終結2020年全明星賽的進球。

吉米-巴特勒一個人孤獨地站在替補席的末端,揹着手,若有所思地看着勒布朗隊的球員們像拿下了總冠軍一樣簇擁在一起瘋狂慶祝。

巴特勒2

賽後,人們質疑尼克-納斯在最後時刻爲什麼不派上體型更大、防守更好、關鍵球更靠譜的巴特勒,而是坐等肯巴-沃克在最後時刻的連續失誤和打鐵葬送了比賽。

但問題是,如果你是納斯,你應該也不會派上一個對全明星賽向來不以爲然,經常應付了事的球員吧?

巴特勒2

早在2017年,巴特勒就表示,即使被球迷投票入選全明星首發,他也認爲這對他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事情。而去年,他更是成爲自全明星賽創立以來首位入選全明星正賽卻沒有上場的全明星——他給教練的理由是自己的身體不允許。

這個略顯生硬的理由引起了路易斯-威廉姆斯這些落選全明星的不滿,賽後路威發了一條混雜着嘲諷+玩笑+檸檬的推特:“@吉米-巴特勒,你認真的?"

而吉米-巴特勒對此給出了一個無比大力的回覆:“如果你不高興,我們來1v1單挑,賭注10萬美金。”

巴特勒2

這簡直是太吉米-巴特勒。

*******

2017年,巴特勒的隊友諾阿曾經這樣評價他:“短短4年時間,巴特勒從球隊第15人,也就是板凳席上的最後一個球員,成爲了球隊裏的明星球員,這是不可思議的跨步。”

但這樣的跨越式進步對於巴特勒來說其實可能只是“習以爲常”。

他不是天生的球星,天賦低到直至高中畢業都沒有大學給他伸來橄欖枝,於是他被迫去了泰勒青年學院苦練球技。而他最初也甚至從未想過自己能邁入NBA的大門,只是想靠打籃球賺點錢來滿足溫飽。

巴特勒2

在馬奎特大學的第一年,巴特勒場均不過5.6分,是一個完全不會投三分球的小替補,除了防守玩命以外別無優勢,而在三年之後,他已經成爲全NCAA技術最全面的側翼工兵。選秀報告裏,球探認爲他是一個值得補充即戰力球隊在低順位撿漏的“沉睡者”,判斷他有成爲優質的角色球員資質。

巴特勒2

然後巴特勒把他在大學的經歷在公牛複製了一遍。等到2014-15賽季,巴特勒已經漸漸有了明星的氣質,當時那支東部排名第三的公牛隊裏,儘管有拿着700萬年薪的保羅-加索爾、1880萬的羅斯、1270萬的諾阿以及800萬的吉布森,但首席得分手是年薪排名隊內第十的巴特勒。他那時每場比賽打接近39分鐘,奔襲在球場的每個角落,用一個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每天訓練三次的假期換來了37.8%的三分命中率和聯盟第六的進攻WS值(6.2)。

要知道在此前的一個賽季,他還是個三分命中率不足三成的低效投手。是假期裏,他跟朋友在訓練館旁邊租了一個簡陋的小房子,每天過着兩點一線的生活,唯一的娛樂項目就是窩在沙發裏看比賽的錄像帶,他對於新興的數據統計方式一概不信,非要自己坐在電視機旁,記住每一個球員的慣用手、變向時的腳步移動等等瑣碎的細節。

命運反饋給他的,也是等量的回報。那個賽季,他第一次讓世界認識了他的中距離背身,場均出手4.7次命中1.8次的成績單算不上頂級,但足夠讓他在關鍵時刻擁有一招可以傍身的武器。

巴特勒2

巴特勒從來不懼怕責任,更不害怕大場面,因此理所當然的,他也更想要在球隊裏扮演一個“大”角色。巴特勒曾經說:“我的娛樂時間很少,我認爲這其實沒有什麼問題。我愛我的工作,我愛比賽,我爲之願意付出整天的努力。爲什麼其他人不像我這樣去做呢?”

所以在經歷了和羅斯、隆多分享球權,幫唐斯、維金斯擦屁股,給西蒙斯和恩比德讓出禁區之後,巴特勒也會想要一支屬於自己的球隊。

但這對他來說並不容易,現在回望上賽季初的那次逼宮,巴特勒的選擇可以說是步步驚心,如履薄冰——對於一個29歲、有傷病隱患、從沒進過NBA最佳陣容前二陣、靠身體機能和玩命態度打球的球員來說,能穩定續約就已經是天大的好消息,而反覆橫跳選隊逼宮?誰敢保證你吉米-巴特勒不會變成下一個以賽亞-托馬斯?

巴特勒2

後來的故事衆人皆知,來到熱火,大家都說巴特勒終於如願以償,擁有了一支自己的球隊。極端的自信和對於勝利的渴求依舊讓他爲此賭上了人生最後一份大合同。而幸運的是,賭桌那邊,是與他完全契合的熱火隊以及帕特·萊利。

萊利說他最討厭三件事:抱怨、流言、不努力。因此他欣賞巴特勒勤勉、低調、爲了贏球不擇手段,不顧一切的樣子,這跟熱火隊簡直是鸞鳳和鳴。在這裏,巴特勒的不需要再去擔心爭權奪利的場外之事,他身邊是一羣爲他量身打造的隊友,在訓練時,他們彼此之間可以互噴垃圾話,若是在巴特勒之前效力的幾支球隊,場上爭執對場下私交的影響可能會一直存在,但在熱火不會。

“在這支球隊中,大家的目標不是各自的數據、名望、金錢,唯一的目標,便是勝利。”巴特勒說。

巴特勒2

隊內的新秀鄧肯-羅賓遜回憶起他第一次見到巴特勒的場景,那是在九月上旬,離訓練營正式開始還有幾周的時候,羅賓遜和一羣年輕球員決定到熱火的訓練中心備戰新賽季。

“我們本來計劃早上6點到那裏,我覺着巴特勒可能聽說了這事,所以他想比我們先到那裏。我們是5:15左右到的,但他早就到了,而且汗水已經把他的運動背心完全打溼了。”羅賓遜回憶道。

當這位來自密歇根大學的25歲大齡落選秀走進訓練中心時,巴特勒朝他點頭示意,“當你還沒有把眼睛完全睜開時,巴特勒已經在球館訓練了不知多久了,這件事讓我知道我跟他的差距來源於何處。”

巴特勒2

除了羅賓遜,巴特勒也把菜鳥希羅保護在羽翼之下,在賽季開始前便邀請這位新秀來到他的私人訓練營,每位與巴特勒交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對希羅的喜愛之情,巴特勒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一項以“Tyler Tuesday”爲名的話題用來讚揚這位小弟;

他爲了鼓勵阿德巴約出手更多的三分,便跟他打賭,任何比賽中,如果阿德巴約整場比賽都沒有出手三分,就需要給他500美元作爲懲罰;

他跟德拉季奇親如兄弟,在網上看到好笑的新聞都會第一時間分享給對方,也會在德拉季奇接受採訪時,突然從角落裏衝上來抱着德拉季奇不肯撒手,讓後者露出一臉“痛苦不堪”的表情。

巴特勒2

除了場下的以身作則,在賽場之上,巴特勒也甘願做出了犧牲。場均13.6次出手跌至6年來新低,但是助攻率卻比去年上漲了多達10%,助攻數自然也創下了生涯新高。兩個主力後場,羅賓遜33.2%的得分來自於巴特勒的助攻,納恩在得到巴特勒的傳球后命中率高達49.1%,而結果就是熱火的進攻效率從去年的聯盟倒數第二提升到如今的聯盟前十。

除此之外,絕不養生的巴特勒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的防守上,交出了生涯新高的5.0個後場籃板和15.6%的防守籃板率。並且,在開賽以來,三分線外一直找不到手感的情況下,他刻意減少了三分出手,更多地殺向籃筐,拿到了生涯新高的9.1個罰球。只用了不到40場比賽,就搏得了去年一年的投籃犯規數,這讓他依舊交出了生涯第二高,聯盟第12的PER值。

熱火的孩子們現在儼然把這樣的巴特勒當成了精神導師,“他跟那些媒體描繪的完全相同,他根本不是毒瘤。如你所見,球隊在贏球,而他是這支球隊的領袖,這就是我們需要他做的,我也會一直支持。”阿德巴約說道。

巴特勒2

從公牛時期開始,巴特勒背上了“不好相處”和“球隊毒瘤”之類的頭銜,那時他和韋德公開批評了球隊的年輕人不夠努力、不夠專注。即便在被交易之後,他還是喋喋不休地說道:“如果是由於韋德批評他們不想贏球而遭到厭惡,那麼他們也一定不喜歡我,因爲我和韋德一樣都想贏球,一支球隊的球員不渴望贏球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樣的球隊根本沒有任何的鬥志。”

說到底,巴特勒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贏球,他代表着一種在NBA幾乎消亡的古典氣質。

巴特勒2

在這個網絡媒體無限發達的時代,球星之間早已沒有原來那些刀光劍影、劍拔弩張的時刻。大家和和氣氣,在社交媒體上互相稱讚,就像一個部門的同事一般相敬如賓。沒有多少人再會爲一場球的歸屬分外眼紅,爭論不休。球星們更在意的是代言、合同、地位、商業、金錢,而並非那個亮閃閃的金盃了。

但巴勒特不,在勒布朗-詹姆斯批發“年輕的國王”的時代,他卻和熾手可熱的新星特雷-楊因爲一句“it‘s over”在社交媒體上打起嘴炮,結下樑子。即便這樣的舉動在這個時代已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這同時也是巴特勒爲自己人生打下的烙印,就像我拿出場均22.3分5.6籃板5.5助攻,投籃命中率53.1%三分命中率27.6%罰球命中率84.2%和場均20.5分6.8籃板6.2助攻,投籃命中率45.4%三分命中率24.8%罰球命中率83.3%兩份數據單擺在你面前,你可能分不清哪個是巴特勒,哪個是德羅贊。

巴特勒2

但如果打到比賽最後時刻,讓你二者選其一來終結比賽,那個答案,你一定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