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誉满中西的卓越体制,事业部制趟过历史长河涤荡至今,已有近百年之久。其秉持人本理念,站在共享峰顶,以激励做引擎,在分与合之间扇动着专业化、协同性的翅膀,沿着当前和未来的平衡线、逻辑线翻飞翱翔。

事业部制穿越时空、横跨世纪,如一只海燕在管理苍穹中奋战飞舞,时而攀升、几多盘回、偶尔触地停歇。

事业部制的生命力何其强矣,虽已期颐百岁,但仍如日中天,耄耋与而立轮回,偶发襁褓之音,却从未停顿过为全球企业、产业及经济谋福祉的脚步。

在事业部制的广泛应用与持续演进过程中,一些公司、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给事业部制起了不少别名,对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下,因为这些琳琅的称谓重现了事业部制的发展轨迹,彰显了这一不朽创造的巨大影响力,更是对这一伟大成果的褒奖和致敬。

现将日常接触到的别称罗列如下:

▇ 斯隆模式

▇ 联邦制组织

▇ M 型组织

(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

▇ BU 或 SBU型组织

(Business Unit或Strategic Business Unit)

▇ 分部制、分业制、分权制

▇ 利润中心体制

▇ 内部公司制、模拟公司制、虚拟公司制

▇ 内部独立核算制、独立责任制

▇ 舰队模式、章鱼组织、风筝型管控模式

▇ 小组制、细胞型组织、阿米巴模式——其本质为小微型事业部制

知晓了事业部制的别称,可防止望文生义,减少困惑,提高理解效率。这样的基本情况普及能帮我们揭示一些“独特模式”、“流行模式”的本质,从而加深对各类传统组织、新兴组织的认知和联系。

事业部制虽不像直线职能制那样对公司创建与初期发展具有奠基地位,但在公司从简单业务、单一产品、小中规模走向复杂业务、多元产品、集团架构的过程中,事业部制则堪称公司再发展的组织重器和伟大模式,具有组织再造的奠基者地位。即,公司小的时候,你与事业部制可能形同陌路,但公司大的时候,事业部制将会震撼你的灵魂,除非你仍旧熟视无睹。

事业部制为企业搭建了再发展平台,也为实现与客户的更快更灵更柔握手夯实了基底。在事业部制框架下,不论是新型小微组织的衍生裂变,还是矩阵式运作的自由畅通,包括“互联网+”的融合践行,都会得到“利润中心”体制的坚实支撑和“分享”机制的有力推动。

事业部制的能量真的很大,其原理和逻辑结构非常机敏,且拥有可迭代基因。遗憾的是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其对事业部制价值的认识和应用技术的掌握可能只在三到五成之间。这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关系到错失机遇和延缓发展,不过,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仅掀开了事业部制魔毯的一角,只是轻瞟了一眼,就认为早已看透一切而潦草放手。

事实上,我们在事业部制面前肤浅的像个盘子,却还没有盘子的放低和平实。

自大害人。自大会带来疏忽和误判,从而舍近求远,或走差道另起炉灶,或头脑热盲目追新。希望我们调整思维、增进学习、消除偏差,走向正确。

(本文作者:梁学荣,长江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事业部制转型资深专家,《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一书作者,微信公众号“事业部制”主笔人,经典培训课程“事业部制构建与管控”主讲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