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Eva所在的外企突然裁員,撤掉了一整個部門。從還沒過試用期的新員工到部門老總,上上下下十來號人,連同車間裏的幾十名工人,全得走人。

這個已經存在十個年頭的部門,近年效益不佳。有人說是股東大會做出瞭解散的決定。但無論如何,對於在這家擁有員工資歷動輒10年以上的老牌外企而言,消息來得太突然了。上一次這樣大規模的裁員,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那時候。

被解散部門的員工大多是30歲到40歲之間的80後中堅力量,上有老下有小,充當着家庭裏的經濟支柱。而55歲的部門老總更是就業市場中最尷尬的那羣人——提早退休影響生活質量,繼續工作卻機會稀缺。

早在去年初,“華爲清退34歲以上員工”的傳言就曾甚囂塵上,彷彿讓焦慮的我們一眼看到了殘酷的未來。“中層”、“中產”、“中年”——這“三中”標籤,你都被貼上了嗎?

你中年危機了沒?

去年獵聘發佈了《2017年職場人“春跳”意向報告》,其中特別針對跳槽意願強烈的30-40歲職場人春節開工一個月後的跳槽意向。該報告顯示,這個年齡段的職場人士中,35-40歲的人跳槽意願更爲迫切。

然而35歲恰恰是職場的分水嶺,超過40歲就更難跳槽。君不見大多數中層職位招聘條件都註明“年齡低於35週歲”這一條,基層工作更是強調“30週歲以下”。創業型公司就更不必說了,大體是90後的天下。

中年、中層、中產|金融“三中人員”自救指南

年輕人薪資要求低,雖然缺乏經驗,但勝在年輕,肯喫苦,能熬夜,可以快速成長。然而40歲上下的你,職位和工資卻是高不成低不就,勉強夠還房貸並維持體面生活,但一遇到家中長輩生病,小孩沒人管,就加重了經濟負擔並身心疲憊。

於是,你開始懷疑做過的人生選擇,害怕職位被新人取代,擔心HR正在醞釀哪天突然幹掉你……中年危機不期而至。

職場一直在變

職場上的“中層管理”,生活中的“中產階級”,年齡上的“中年人”,這“三中”裏面,年齡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誰都會老。這年頭,90後已經抱着保溫杯,被小學生稱作“叔叔”和“阿姨”了,80後更是自稱“34歲老來得子”、“1988年的中年女子”。


中年、中層、中產|金融“三中人員”自救指南


而生活的階層又是直接和經濟實力與社會地位掛鉤的。所以,我們唯一還有可能做些改變的,就只剩下職場上的跨越和提高,甚至有可能由此跨越階層。當然了,想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

不過,成年人的字典裏,本就沒有“容易”二字。所謂的“穩定”,根本就不存在。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 認清現狀

找到危機感的根源,重新給自己定位。分析自己到底想要改變什麼,然後去積極面對並解決問題。

  • 設置新目標

這裏的目標,不僅僅指的是工作。

比如,你冷落曾經的夢想已經多久了?

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不用再爲生計奔波頭疼的階段,爲什麼不能回過頭來看看呢?

也許你想過要在海邊買一座房子,也許想學一門外語,或者畫畫,做點慈善,重回校園……這些你之前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做的事情,也許現在正是啓動的最佳時機。

而且無數實例證明,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曾經的夢想進行到底,往往也能無心插柳柳成蔭,找到新的生活目標。

但僅就經濟層面而言,以下這些具體的建議可能對你更加實用:

01


升職

如果壓力來自於工作環境和收入等客觀因素,那就主動申請或者通過跳槽來實現升職加薪,努力改變現狀。但如果壓力是由主觀因素引起的,那就通過調節自己的心態來改善,比如調整生活習慣,參加社交活動等等。

02

創業

厭倦了打工的身份,不如把企業變成自己的事業,或者努力做到企業合夥人的位置。

但是創業前一定要想清楚:這絕非一條坦途,沒有定位和方向,缺乏冒險精神和勇氣,很可能會淪爲竹籃打水一場空。


中年、中層、中產|金融“三中人員”自救指南


03

培訓

除了升職和創業,你還可以選擇成爲行業的專家型人才。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爲經驗豐富的職場中堅力量提供了一條知識變現的便捷路徑。只要你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並善於分享,完全可以在網上開課,做線下培訓,將知識變現。


中年、中層、中產|金融“三中人員”自救指南


04

投資

不妨從繁複的職場中抽身,用你積累多年的寶貴經驗,投資新生商業模式,讓年輕創業者代你探索行業前端。

學學那些大公司,比如騰訊、阿里——爲什麼在擴張的過程中,由凡事自己做,而轉變爲直接收購別的公司?因爲自己什麼都做,肯定做不好,而選擇和行業內的強者合作,則更容易變得強大。

中年、中層、中產|金融“三中人員”自救指南

當然,以上所有建議都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那麼及時學習新鮮事物,自我充電,也能預防未富先老。學習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人到中年”這道坎,反而給了願意進取的中年人新的翻身機會。與其把中年當作危機,不如積極擁抱,並就此計劃如何迎接可能到來的挑戰。

照顧好中年的自己,沒什麼好羞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