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實習生 李依桐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當這一熟悉的旋律,近日在廣東演藝中心《大河之舞2:舞起狂瀾》的舞臺上響起,觀衆席迸發出驚喜的笑聲和掌聲。這是《舞起狂瀾》2018全國巡演的第二站,區別於第一部,《舞起狂瀾》不僅“更現代更融合更多元”,其中還融入中國元素。

衆多舞種混搭表演

改變:從愛爾蘭之情到世界之愛

如果說《大河之舞》是關於過去,人們回溯歷史河流,尋找愛爾蘭民族之根;那麼《舞起狂瀾》則是關於未來,講述人們離開故土去追求夢想與希望。舞劇背景中,不僅有高山、荒原和大海,還有城市、高樓大廈、塗鴉街巷。“這是屬於當代人的故事,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比如農村的人到城市來打拼,華人在全世界落地生根,歐美國家的人到亞洲做生意……都會面臨劇中‘遠離故地,爲新生活拼搏’的命題,相信觀衆非常有共鳴。”中方出品人張力剛表示。

演員個個舞技精湛

來自《大河之舞》創作團隊的四位國寶級大師,可謂是《舞起狂瀾》品質保障。今年75歲的導演約翰·麥高根,是愛爾蘭獲得多項大獎的製作人與導演,就是他將《大河之舞》由最初的七分鐘表演改編成了一臺恢宏壯觀的大型舞劇。作曲布萊恩·伯恩是一位從17歲開始爲電影作曲的天才少年。製作人莫亞·多何第是百老匯知名製作人。編舞戴維·博爾傑則是都柏林CoisCeim舞劇院創始人與藝術總監,是一位跨界舞蹈藝術家。

融合:正構思中國版《巔峯之舞》

《舞起狂瀾》融合了多民族多元文化元素:愛爾蘭踢踏舞、現代舞、美國街舞、芭蕾舞、拉丁舞、華爾茲、西班牙弗拉明戈、拉美SASA等舞種混搭;傳統的風笛與電音貝司、小提琴、銅管、架子鼓、西班牙木吉他跨界碰撞……更讓中國觀衆驚喜的是,除了《我的祖國》的旋律響起,傳統中國大鼓也在下半場“夢想之土”登場,加入到世界樂器大合奏中。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出場的中國元素,並非中國巡演訂製,而是在全球巡迴演出中都有保留。

中方出品人張力剛表示,創作團隊已經有了第三部的明確構思:“我們的夢想是和導演一起做一部屬於中國的‘大河之舞’,把中國少數民族歌舞用‘大河之舞’的方式串聯、展現出來。”據悉,爲了這部名稱暫定爲《巔峯之舞》的舞劇,團隊已經幾次去四川等地採風。

廣州首演結束後,劇場外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兩名廣州踢踏舞愛好者在劇院外跳起了踢踏舞,巧遇散場離開的演員們,演員們還加入進來,一起跳了一場,非常歡樂。“有這樣的觀衆,有這樣的土壤,就是我們不斷開發《大河之舞》的動力。”張力剛總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