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永贏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晏青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說,後市需關注託底經濟的政策力度,若政策力度不夠則經濟復甦和企業盈利恢復進度會較慢,市場可能延續成長股風格爲主。”晏青說,自己會關注北向資金選股的標準,以及北向資金作爲增量資金對於A股整個估值體系帶來的變化。

原標題:永贏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晏青:傳統週期性行業現結構性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復甦及企業盈利有負面影響,但同時政府託底政策對估值有正面影響。”近日,永贏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晏青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說,後市需關注託底經濟的政策力度,若政策力度不夠則經濟復甦和企業盈利恢復進度會較慢,市場可能延續成長股風格爲主。如果託底政策力度較大,託底方向將具較好投資機會。

晏青指出,電子行業中的成長性公司中期的增長前景依然較好,但需關注短期股價上漲過快跟基本面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疫情發生對短期需求的負面影響。傳統的一些偏週期性行業會有結構性機會,如金融板塊短期雖然受一定影響,但長期影響不大,估值低的時候持有一段時間後獲取正收益的概率較高。

“本輪疫情對在線服務行業會產生巨大的提升,不管是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還是其他在線服務類,我覺得未來的十年這裏面會出現一些長牛的公司。”雖然短期疫情對整體企業盈利有負面影響,但晏青認爲在線服務性行業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其相較A股,晏青也看好港股的投資機會。他說,港股是專業投資者主導的市場,對研究的要求較高,投資者需秉持專業和謹慎的態度。港股整體估值更低,利於長期投資者獲取穩健收益。微觀結構看,兩地優秀的藍籌公司估值水平相近,但中小公司的兩地估值差異較大,香港市場一些中小市值公司因關注度低、流動性差等因素,估值相對更低,這裏面有一些公司內地投資者有認知優勢。

此外,關於市場較爲關注的北向資金動向,晏青說,過去幾年時間就是北向資金不斷流入A股,帶來整個市場估值體系的重構。

“但它的高頻數據意義不大,高頻數據更多表徵的是短期情緒面,受一些短期事件的影響。如果說是拿一兩年的週期看,它的意義就特別明顯。”晏青說,自己會關注北向資金選股的標準,以及北向資金作爲增量資金對於A股整個估值體系帶來的變化。

公開數據顯示,晏青具有13年證券從業經驗,其在交銀施羅德基金任職期間管理過交銀環球精選和交銀全球自然資源2只QDII產品,任職總回報55.71%、11.74%,年化回報15.69%、9.04%,超基準總回報20.37%、12.97%。2019年10月16日起,晏青被增聘爲永贏創業板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在任職138天時間裏,這隻被動指數型基金的回報爲24.36%。

2020年3月16日,由晏青和永贏基金副總經理李永興共同擬任基金經理的永贏股息優選混合基金即將啓動發行。這也將是晏青在永贏基金管理的第一隻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

永贏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晏青

以下爲澎湃新聞記者與晏青的對話實錄:

一,澎湃新聞:新冠肺炎疫情對市場的影響?

晏青:疫情對整個經濟復甦的是有拖累的,進而拖累企業的盈利。但同時,政策及時作出反應,託底意味較濃。市場流動性方面,近期新發的基金大賣,說明整個市場的流動性還是比較寬裕的。雖然市場有波動,但預計後續市場應該還是延續前期較好的態勢。

外圍市場,美股、歐洲、日本依然維持較爲寬鬆的局面,這對整個對股票市場還是有利的。雖然企業的盈利會隨着經濟週期呈現一定的波動性,但從股票影響的兩個最重要因子來看,盈利的波動相對和緩,政策對估值的影響更大一些,大環境還是比較友好的。

對A股後市來說,我們主要是關注託底的政策,到底託底的力度有多強?如果政策力度不夠,可能經濟復甦較爲緩和,企業盈利可能就會比較慢。

疫情目前出現明顯緩和的態勢,我們對疫情的局面還是比較樂觀的。企業如果不斷進入復工狀態,經濟將逐步進入正常的狀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也可能會相對前期有所緩和。

二,澎湃新聞:短期市場風格會出現轉換嗎?

晏青:短期看,大概率還是會延續前期的成長風格爲主的態勢。如果說託底的政策力度足夠的大,可能託底的方向的話會成爲市場的核心焦點。從股票市場的政策基調來看,出現了很積極的變化,監管層及時推出了再融資新規,信號意義很強,特別是在經歷了幾年的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受到極大的抑制,未來這裏面會出現一些結構性的機會。

三,澎湃新聞:結構性的機會具體會出現在哪些行業呢?

晏青:傳統偏週期性的行業,在目前估值確實還比較低,這需要我們保持耐心仔細跟蹤研究,畢竟任何行業都是有價值的,無非大家對前景看的比較淡,但是經濟是有波動的,帶動行業景氣度的起落。如果市場對一些現金流和利潤很好的公司,不太看好,我反而覺得可能是比較好的買入階段,當然短期未必立刻能實現很好的收益,但持有一段時間,一旦週期出現好的變化,獲取正收益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新興成長行業出現了基本面的變化,顯現出強勁增長的曙光,特別是以電子、新能源爲代表的這類行業,過去一段時間受到市場的追捧,股價走勢非常犀利。電子行業中的成長性公司中期的增長前景依然較好,但還是需要關注短期股價上漲過快跟基本面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疫情發生對短期需求的負面影響。

四,澎湃新聞:能說說未來比較看好的板塊嗎?

晏青:今年的情況比較複雜,因爲有了疫情,短期可能對一些消費行業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線下體驗型的業態衝擊巨大。

但是疫情對很多商業的業務模式會產生長期的影響,在消費裏面我們想找一些有結構性變化的東西。

本輪疫情對在線服務行業會產生巨大的提升,不管是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還是其他在線服務類,我覺得未來的十年這裏面會出現一些長牛的公司。

另外,比如說在傳統行業裏面,地產和汽車是最大的兩個行業,需要關注。這兩個行業,從政策的角度來講,政策似乎對他們邊際上是轉好的。

地產來說,我不太看重它的總量的機會,更看重的是結構性的機會,在一個年產值超過10萬億的巨型行業裏面,總有那麼一些能創造阿爾法的公司能勝出。

汽車行業過去兩年都很差,往後看整個行業性邊際轉好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因爲傳統汽車公司之間競爭依然激烈,挑戰是選股,新能源車在汽車總量的佔比大概率是上升態勢,挑戰是在估值。

五,澎湃新聞: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是否仍然豐富呢?

晏青:未來2-3年,A股依然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好的投資階段。現在這個階段估值,是處在一個歷史上偏低的水平。經統計歷史數據,入市的時候的估值越低,持有三年的實現正收益的概率就比較高。所以我們覺得,A股市場還是處在一個比較好的配置階段。

六,澎湃新聞:個人的投資風格屬於偏價值還是偏成長?

晏青:我個人偏向自下而上的選股,入行做研究員時看的行業偏成長性多一些,像TMT和消費行業,做基金經理之後,看的行業更多元一些,總體上比較均衡。

我認同企業價值是企業生命週期裏面創造的自由現金流的折現,這裏面最大部分是來自於5年以後公司所創造自由現金流折現回來的價值總和,所以長期成長的動能和能見度顯得特別重要,做過DCF模型的朋友對這些會更理解和敏感。因爲處於不同階段,具體行業和企業的成長的因子不同,對它們給予不同的估值就能容易理解,這個方法不管是對慢成長的價值股還是快成長的成長股都是適用的。

七,澎湃新聞:對你來說,自上而下的選股和自下而上的選股會有怎樣的不同?

晏青:自上而下最大的意義是控制風險,特別需要防範因宏觀環境的變化出現一個極端熊市,最終對股票組合的巨大沖擊,有了這一維度,多了一個大的系統性的風險的控制;從自下而上來說,可整個市場運行的80%的時間裏面基本上都是正常的波動性局面,選股一直有效。

八,澎湃新聞:選股標準有哪些?

晏青:我們通過一整套的價值評估體系,來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

1.公司治理,是否有一個優秀的管理層,只有優秀的管理層才能夠構建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實體,最終能創造一些實實在在的價值,並回饋給中小股東。

2.公司成長的動能。這個“成長性”包括好幾個內涵,成長的空間以及成長的持續性,還有一個增長的質量。在A股我們看到有很多公司可能短期爆發性很強,但是長期持續性不太好,像這類公司其實在海外市場給的估值是比較低的。

3.公司競爭的優勢。商業模式是最重要的,不同商業模式會對公司有不同的經營能力的要求;行業競爭格局越好越有利於創造長期的股東回報。

4.估值水平。我們一直強調說以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買比較優秀的公司,然後以一個相對偏低的價格買一些不錯的公司,

九,澎湃新聞:A股和港股實現互聯互通後,投資者會十分關注北向資金的動向,你認爲北向資金的動向具有指標意義嗎?

晏青:我覺得挺有意義的。過去幾年時間就是北向資金不斷流入A股,帶來整個市場估值體系的重構。它的高頻數據意義不大,高頻數據更多表徵的是短期情緒面,受一些短期事件的影響。如果說是拿一兩年的週期看,它的意義就特別明顯。

我們關注北向資金主要關注兩點,一是他們的選股標準,二是北向資金作爲增量資金對於A股整個估值體系帶來的變化。當內部流動性沒有太大的一個變化的時候,北向的外部資金起了最重要的邊際定價的作用。目前資金往南和往北走都還在持續過程中,兩地市場估值體系依然處於形成新的均衡的過程中,很難說最終估值會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但是整體來講,估值體系是在發生變化的。

十,澎湃新聞:港股與A股市場的異同?

晏青:首先,佔港股市場60%以上市值是中國內地公司,80%的盈利佔比。從兩三年的維度來看,香港市場走勢跟中國內地企業的盈利週期是同步的。其次,香港市場60%以上投資者是專業投資者,研究要求較高,在香港市場投資,一定要秉持專業和謹慎的態度。從流動性來看,A股整體流動性好一點,香港股市流動性要差一些。從估值來看,兩地最優質的大公司的估值差不多,A股一些彈性較高的行業的估值表現更極端一些,香港市場因爲註冊制和做空機制,普遍估值更加理性一些。

十一,澎湃新聞:港股的確定性機會有哪些?

晏青:香港市場的估值比較低、分紅收益率比較高,我們處在中國內地,有本土認知的優勢,只要認真努力地研究這些公司,最終實現在這些海外上市的中國資產裏掘金。

其次,我們相信並擁抱成長,在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裏,始終會有一些成長性的行業或者公司。科技行業,始終會有一些顛覆式創新的東西。消費品行業裏,能看到持續的消費升級和消費的變遷。

再次,我們追求一些確定性的趨勢,在全世界的分工體系中產業轉移的趨勢是比較確定的,比如過去十年回報最豐厚的白電行業和電子行業,我們看到了製造業不斷轉移的進程,未來很多行業也會延續類似態勢。

十二,澎湃新聞:爲什麼會發行一隻覆蓋港股的高股息產品?

晏青:由我和永贏基金副總經理李永興共同擬任基金經理的永贏股息優選混合基金即將在2020年3月16日啓動發行。這是我在永贏基金管理的第一隻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

從理論上來說,高股息反映了公司的資質好,一般來說,能有持續分紅或者高額分紅的公司,大多反映了良好的財務狀況,穩定的自由現金流能力以及願意回饋股東的意願,股息率因子是少數長期有效且穩定的因子。

高股息可投資標的主要集中在跟經濟週期具有高度相關性的板塊中,而當前金融、地產、高端製造業等板塊的核心資產依舊被低估。在全球負利率和資產荒的浪潮下,高股息率資產具有顯著的稀缺價值,低估值高股息率資產有望貢獻超額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