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荷花紋枕枕呈腰圓形,枕面飾珍珠地荷花紋,珍珠地紋褐色,荷花荷葉則呈淺紅褐色。纏枝牡丹紋枕枕呈腰圓形,枕面飾纏枝牡丹紋。

在洛陽考古發現的宋代瓷枕中,以珍珠地劃花類瓷枕最具特色。其形制多爲腰圓形,個別的爲元寶形或橢圓形等。枕面紋飾可分爲植物紋、動物紋、人物紋和詩詞文字四種。

01 植物紋枕

植物紋枕數量較多,有牡丹、荷花、卷枝花等,均以珍珠紋爲地。其中牡丹紋枕數量最多,均作腰圓形,也有橢圓形和八角形等。枕面呈弧形,前低後高,兩端上翹。紋飾多呈淺紅褐色和紅褐色,也有個別爲褐色。枕面及枕壁均飾牡丹紋,枕面牡丹紋多刻劃細緻,枕壁則較爲簡單。這些牡丹紋多以折枝牡丹的形式出現,纏枝牡丹較少,但牡丹的特點又各不相同。

折枝牡丹紋枕枕呈腰圓形,枕面牡丹花朵碩大,闊葉。前後枕壁均有菱形框,內分飾雙葉紋和闊葉牡丹紋。長28、寬18、高11 釐米(圖一)。

折枝牡丹紋枕枕呈腰圓形,枕面牡丹紋花瓣中飾篦紋。兩側枕壁以雙線方爲前後,均飾篦劃牡丹紋。長28.8、寬17.5、高12.5釐米(圖二)。

纏枝牡丹紋枕枕呈腰圓形,枕面飾纏枝牡丹紋。牡丹花心內以珍珠地紋作花蕊。枕壁飾四組旋渦狀卷絲枕。長20.4、寬16、高9 釐米(圖三)。

折枝牡丹紋枕枕呈八角形,牡丹枝粗葉大。枕壁飾卷絲紋。長24.5、寬19.5、高12 釐米(圖四)。

荷花紋枕枕呈腰圓形,枕面飾珍珠地荷花紋,珍珠地紋褐色,荷花荷葉則呈淺紅褐色。枕壁以雙線方框分爲兩部分,前飾雙葉紋,後飾篦劃牡丹紋。長24、寬10、高9.5 釐米(圖五)。

荷花紋枕枕呈五瓣腰圓形, 枕面紋飾呈淺紅褐色。荷花刻劃細膩,珍珠地紋較小,排列有序。前後枕壁均刻菱形框,分別飾卷絲紋和變體牡丹紋。長22、寬15.5、高9.5 釐米(封二∶1)。

卷枝花葉紋枕枕呈五瓣腰圓形,紋飾紅褐色,色鮮。枕面飾珍珠地卷枝花葉紋,枕面紋飾延伸至枕壁上部。枕壁前後有如意形框,分別飾珍珠地團花紋和曲枝牡丹紋。左右兩側亦飾珍珠地曲枝牡丹紋。長34.5、寬17、高11.2 釐米(封二∶2)。

卷枝花葉紋枕枕呈橢圓形, 紋飾褐色。枕面飾卷枝花卉紋,花心呈背光形,四瓣形花蕊,珍珠地紋重疊雜亂。枕壁飾雙勾卷枝花葉紋。長26.5、寬22、高11.7 釐米(圖六)。

卷枝花葉紋枕枕呈半圓形, 紋飾紅褐色。枕面飾珍珠地卷枝花葉紋。枕壁以雙線方框分前後兩部分,均飾珍珠地變體牡丹紋。長25、寬19、高11 釐米(圖七)。

卷枝花葉紋枕枕呈腰圓形,紋飾淺紅褐色。枕面飾珍珠地五朵卷枝篦劃花葉紋。枕壁以雙線方框分前後兩部分,均飾曲枝牡丹紋。長28、寬17.2、高13.5 釐米(圖八)。

02 動物紋枕

鴛鴦紋枕枕呈腰圓形,紋飾褐色。枕面飾珍珠地荷花鴛鴦紋,珍珠紋排列有序。枕壁素面無紋。長26.5、寬20、高11.7 釐米(圖九)。

錦雞紋枕枕呈元寶形,紋飾褐色。枕面飾珍珠地折枝牡丹,並飾一長尾、有冠、尖喙的錦雞。珍珠紋較小且有的爲半圓。枕壁四面均飾剔花灰褐底白色變體牡丹紋。長24.3、寬14、高13.7 釐米(圖一〇)。

虎紋枕枕呈腰圓形,紋飾紅褐色。枕面飾珍珠紋地曲枝花葉紋底,中爲一身體粗壯的虎。枕壁前後如意形框內和左右兩側均飾闊葉紋。長30、寬20.6、高12 釐米(圖一一)。

03 詩詞紋枕

詩詞枕枕呈腰圓形,紋飾淺紅褐色。枕面中部爲四葉紋框,內陰刻行書“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框外周邊飾珍珠地雙勾蔓草紋。枕壁飾連綿卷絲紋。長27、寬18、高11.4 釐米(圖一二)。

福祿枕枕呈腰圓形,飾“福”字和鹿紋,以“鹿”爲祿,反映當時的人們對福、祿的祈盼和追求。長30、寬18、高12 釐米(圖一三)。

04 人物紋枕

僅1 件。枕呈長腰圓形,紋飾紅褐色。枕面邊緣飾一圈渦紋,左側一貴婦人身穿襦衣、背子,拱手盤坐於花草之中,閉目祈禱;右側一團祥雲,雲中一人寬衣博帶,雙手捧盤,面向貴婦而立,盤中一嬰。長40、寬20、高14.5 釐米(封二∶3)。

文章來源:高虎、蔡小莉《洛陽出土宋代珍珠地紋瓷枕》,《文物》20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