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9月29日在北京透露,他領導的雜交水稻更高產超高產任務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現在長勢非常好。而俗稱“海水稻”的耐鹽鹼水稻種植方面,計劃在十年之內發展到一億畝。袁隆平:海水稻十年內發展億畝,從而多養活一億人口

資料圖:袁隆平。中新社記者 何綱躍 攝

中國工程院當天下午舉行學習袁隆平、黃旭華院士科學精神座談會,當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獲頒“共和國勳章”的袁隆平院士參加座談交流及會後接受媒體集體採訪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介紹說,自己現在主要有兩個任務,

第一是雜交稻的高產更高產超高產。爲解決中國糧食問題,原農業部在1996年立下中國超級稻計劃,當時提出的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等進程目標都已順利實現。“我們現在向每畝1200公斤衝刺,我們希望今年就能實現每公頃18噸,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他估計10月中旬就能夠收穫,“現在長勢非常好,如果沒有特大的自然災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實現”。

第二是“海水稻”即耐鹽鹼水稻種植,全國有十幾億畝鹽鹼地是不毛之地,其中有將近兩億畝可以種水稻,袁隆平院士團隊計劃在十年之內發展耐鹽鹼水稻一億畝,每畝按最低產量300公斤計算,可以產300億公斤的糧食,從而多養活一億人口。

袁隆平表示,研究團隊現在正加緊爲“海水稻”的研究繼續努力,目前已經在廣東、山東、遼寧、江蘇、內蒙古、新疆、湖南等全國多地開展合作研究,第一批希望畝產達620公斤,研究團隊有“海水稻”雜交育種優勢,“我們很有信心能夠完成這個任務”。

據瞭解,袁隆平院士9月28日上午啓程來北京參加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之前,還專門到試驗田裏去查看有望突破每公頃18噸的雜交稻,仔細看了半個小時。袁老笑言,獲頒“共和國勳章”回湖南後的第一件事,也是到田裏去看水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