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道定所说,很多人都是通过对汉服的喜爱,而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冉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汉服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

汉服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我们所提倡的汉服回归,不是让大家都穿上汉服去过古代人的生活,而是希望大家通过汉服去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背后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我们要让汉服不仅著饰于外在,更内化于心灵。

每一个披过床单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汉服梦

资料图片

“每一个披过床单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汉服梦。”李薇笑着说,作为一名“90后”,李薇小时候看着古装电视剧里的美女衣袂飘飘,宛如仙女,非常羡慕,就自己在床上披着床单挥舞双臂,想象自己也如古人一样。对汉服的热爱就在那时候植根于心中。如今,李薇已成为一名汉服爱好者,家中有几十套汉服,平时出门也喜欢穿着汉服。

近年来,穿汉服的潮流在一些年轻人中兴起,不少汉服爱好者购买的数量多达上百套。与此同时,在“汉服热”的背后,也带来了汉服产业的兴盛和传统文化的发扬。

汉服爱好者:穿着汉服逛街、旅行、上班

在北京从事文化养老工作的冉丹是一位资深汉服爱好者,“我是从2011年开始接触汉服,那时候是偶然的机会在贴吧看到汉服照片,完全被惊艳到,然后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汉服,到现在已经有8年了。目前我有不下50套汉服了。按单品算可能有八九十件了。”

冉丹说自己的第一套汉服是一套曲裾,“第一次穿还是在学校里。那时候汉服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但是大学生的接受度普遍还比较高,顶多多看两眼。”

如今的冉丹一直坚持汉服生活化,所以她会穿着汉服逛街、吃饭、旅行,同样工作中也会穿。“我从事的就是文化行业,领导也是文化人士,所以对于我穿汉服上班的行为,不仅不反对,还很支持。”冉丹说,“很多人觉得汉服不日常不方便,其实汉服的形制有很多,宽袍大袖可能是不太方便,但是窄袖之类的就完全不会影响工作。”

在冉丹看来,汉服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那些为汉服努力、不放弃的人,他们使得汉服文化的传播得到坚持和发扬。其次离不开官方的支持。由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中国华服日”活动的展开,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汉服文化的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另外一点,就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汉服传播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机会,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汉服、欣赏汉服和接触汉服。

“但同样,短视频平台虽然直接推动了汉服风潮,但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内容审核,所以很多人错把影楼装当汉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此,冉丹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汉服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女性占主导

汉服到底有多受欢迎?据初步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某汉服品牌创始人表示,他们的工期已经排到2021年初。

随着汉服被推广,一些主打汉服体验的租赁店也应运而生,据媒体报道,从今年4月到8月,北京的汉服租赁店就迅速地从三四家,增加到了20多家。

不仅线下店逐渐增多,线上销售也同样火爆。根据某电商平台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汉服的销售同比增长146%,国风创意类饰品的销售也同比增长了94%。

道定(网名)有一家主打汉服元素的店铺,在抖音有4.5万的粉丝,有20余家合作的线下实体店。

“目前从全国来看,汉服最大的受众是学生,而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体是白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道定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而在客户群中,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整个汉服市场。道定说自己的客户中,男女比例为1∶5。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海外的留学生和华裔也是汉服的爱好者。“海外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对祖国有很深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道定这样解释。

道定的店铺,汉服价格区间很大,199元一套到一万元以上一件的都有。在道定看来,汉服并不是有钱人才能穿,“几百块钱的正版汉服比比皆是,跟时装的价格差不多,甚至更便宜一些。”

道定店铺的汉服都有很美丽的名字,比如一套唐代的圆领袍,设计题材为李白的上阳台帖。衣服上绣了上阳台帖,还有莲花图案,取名《剑歌》。“这名字会比莲花书法刺绣唐制圆领袍更好听一些吧。”从汉服的取名上可以看出,汉服设计师不仅需要美学修养,还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

如今年轻人热衷穿汉服,在汉服的设计中是否会添加一些现代元素呢?道定认为汉服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是承前启后的,“我们做的就是在传统的框架里面,填入现代文化内容。汉服在面料上和配色上都可以更大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我们想要设计更多更好的汉服,让人们愿意尝试,从而深入了解汉服,了解传统文化。”道定说。

汉服不仅著饰于外在,更内化于心灵

正如道定所说,很多人都是通过对汉服的喜爱,而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推广汉服的同时,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这也是很多汉服文化社团一直在做的事。

北京汉服协会筹备委员会(简称汉服北京)成立于2009年,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汉服文化社团。目前,经正式注册的会员人数达600人。汉服北京的上级指导机构是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据介绍,汉服北京的活动主要包括传统节日活动、宣传展演活动、礼仪复原活动与会员内修活动,其中传统节日活动规模最大、群众参与度最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汉服圈”里,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意为大家同穿汉服,团结一心,传承传统文化。

每年的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来临时,汉服北京都会组织北京的“同袍”们聚会,让大家更接近传统文化。

中秋节来临之际,汉服北京将在9月13日至15日组织月坛传艺荟,现场给参与的汉服爱好者讲授中秋起源,设置《走进汉服》小课堂,并伴有汉服体验活动,其中穿插猜灯谜、投壶、拜月祈愿等传统文化活动。

“汉服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我们所提倡的汉服回归,不是让大家都穿上汉服去过古代人的生活,而是希望大家通过汉服去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我们在接触汉服的时候,必然会接触到与之关联的很多内容。比如我现在学古琴,就是喜欢汉服之后开始接触的,还有茶艺、围棋、古典舞甚至武术。”冉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汉服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背后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通过举行这些活动,让汉服不仅著饰于我们的外在,更内化于我们的心灵。”汉服北京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汉服风潮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为汉服文化传播提供了一股强大的推力。但是否能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归,还有待商榷。当下这种形式,更像是一种装扮的流行趋势,究竟有多少人通过汉服去追溯文化,我们无法确知,但只要有一部分人开始去关注传统文化,我想这就是有意义的。”冉丹说。

(本文原题为《“汉服归来”: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心》,刊载于《中国妇女报》9月12日2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