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新京報記者從山東省東營市植保站獲悉,當前,東營市植保站正組織各縣區抓緊開展蝗卵調查工作。“山東省植保總站負責組織飛機滅蝗,東營市植保站負責做好蟲卵調查及地勤保障等工作。

(原標題:山東東營開展蝗卵調查 最佳滅蝗時段在每年5月)

新京報訊 今天(3月9日)農業農村部等三部門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預案》要求,邊境地區沙漠蝗遷入風險點監測覆蓋率和應急防治處置率達到100%,同時,國內飛蝗防治處置率達到90%,農牧區土蝗防治處置率達到80%,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今天,新京報記者從山東省東營市植保站獲悉,當前,東營市植保站正組織各縣區抓緊開展蝗卵調查工作。“監測蝗卵是爲預測蝗蝻出土時間,沿海蝗區最佳滅蝗期是在每年的5月10日到20日之前。”東營市植保站站長謝秀華告訴記者。

今冬東營氣候條件適宜蝗卵越冬發育

針對重點區域蝗蟲隱患,《預案》要求對2000萬畝飛蝗孳生區進行全面排查。據介紹,亞洲飛蝗發生區集中在新疆、黑龍江和吉林;西藏飛蝗發生區集中在西藏、四川和青海;土蝗發生區集中在內蒙古、新疆和河北;東亞飛蝗發生區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河北、天津、海南等10省。其中,東營是全國東亞飛蝗最大發生地,而今年由於氣溫、降水相對高於往年,預計東亞飛蝗蟲卵孵化率高於歷史同期。

據當地植保部門監測,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東營市平均降水、氣溫高於歷史同期。另據天氣預報,2020年3-4月東營市降水量將達到31-41mm,高於往年,平均氣溫也較常年略偏高,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蝗卵越冬發育。

監測蝗卵是爲預測蝗蝻出土時間

記者獲悉,東營市各縣區已經開展蝗卵調查工作。調查按不同類型蝗區,觀察越冬蝗卵發育進度。“重點查清蝗卵的分佈、密度、越冬死亡率及發育進度等情況。調查工作選擇不同生態環境,隨機選點挖卵,每隔10天挖卵1次,最少查3次。”

“監測蝗卵是爲預測蝗蝻出土時間,沿海蝗區最佳滅蝗期是在每年的5月10日到20日之前。”東營市植保站站長謝秀華告訴記者。“目前,植保專業化程度較高,藥械儲備、專業航空噴霧設備都比較齊全,只要做好前期蝗蟲調查工作,就能確保蝗蟲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

滅蝗專用飛機防治效果達95%以上

爲高效應急滅蝗,全國共建有3處治蝗專用機場。分別建在新疆塔城、河北黃驊、山東東營。據介紹,東營黃河口治蝗專用機場配備有運5飛機,每架次防治面積12000畝,防治效果可達95%以上。“山東省植保總站負責組織飛機滅蝗,東營市植保站負責做好蟲卵調查及地勤保障等工作。”

據專業植保人士介紹,治蝗較難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水源地。“由於水源地不能使用化學農藥,生物性藥劑的使用必須慎之又慎,因此,給治蝗工作帶來一定難度。”植保人士提醒,蝗區水源地在暴雨過後,有可能伴隨蝗蟲災害,一旦發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董耔驛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紀辛 責任編輯:董籽驛_NA37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