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6日9時56分,在距離吉林省松原市區西北方35公里處的施工現場,隨着最後一道金口完成焊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北段全線貫通,同時,也實現了與哈沈、秦沈等在役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全線貫通,標誌着全面進入投產階段,爲12月1日正式接收俄氣打下堅實基礎。

原標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全線貫通,12月1日正式進氣投產

10月16日9時56分,在距離吉林省松原市區西北方35公里處的施工現場,隨着最後一道金口完成焊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北段全線貫通,同時,也實現了與哈沈、秦沈等在役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12月1日,該管段將正式接收俄氣,一年內年將引進50億方天然氣,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將直接受益,這對東北、京津冀地區今年冬季天然氣保供和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重要意義。

管道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姜昌亮親臨現場並接受央視、黑龍江、吉林省等媒體採訪。公司黨委常務副書記、工會主席崔濤出席儀式,公司副總經理張欣佳宣佈中俄東線黑河-長嶺段所有焊口全部完成,該段全線貫通。業主、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代表,央視、黑龍江、吉林省等8家媒體記者現場觀摩,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當日上午,施工現場秋風獵獵,彩旗飄揚。管道上方,機器轟鳴,焊花飛濺。管溝兩側,“熱烈慶祝中俄東線北段全線貫通”“不忘初心 追夢前行 全力構建能源戰略通道”“牢記使命 砥礪奮進 共同打造智能管道樣板”的橫幅鮮豔醒目。

9時16分,作業人員資質、材料、設備報驗符合要求,蓋面焊前所有工序工作提前完成,準備就緒。現場作業指揮、中俄東線項目部經理羅志立宣佈開焊。自動焊機在管道上方緩緩移動。

9時56分,全自動焊機完成焊接。現場一片歡呼沸騰。在舉國上下依然沉浸在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喜悅情緒中時,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再傳捷報。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市,途徑9省,南至上海,管道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工程分黑河-長嶺、長嶺-永清、永清-上海三段建設。北段包括一干三支,管道全長1067公里,於2015年6月29日啓動試驗段建設,2017年12月13日全面加快建設,2019年10月16日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北段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

該項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項目同時採用1422mm超大口徑,X80高鋼級、12MPa高壓力組合,這種組合在我國管道工程建設上還是第一次,具有世界級規模和水平。

管道沿線林地密佈,冬季最低氣溫-40℃,夏季大面積沼澤溼地,社會依託差,極高的施工難度與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爲管道建設帶來巨大挑戰。

該項目還是我國首條智能管道試點工程,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最多,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需要開展從“0”到“1”的探索和實踐。

該工程由中國石油管道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共投入20餘家參建單位、4000餘名參建員工。項目成立由參建各方參加的聯合黨工委,構建了大黨建格局,實現黨的建設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堅持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之路,攻克-40℃超低溫環境下的多項技術難題,取得創新工法48項,形成13項運行保障關鍵技術,發佈19項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範;全面應用我國自有技術、材料和裝備,從鋼材、鋼管等主要材料,到壓縮機、56英寸class900全焊接球閥等關鍵核心設備,再到SCADA系統100%國產化,是我國首條全面實現國產化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實施“互聯網+項目管理”新模式,建設“智慧工地”,實現了施工過程的實時遠程監控和數據的自動採集上傳;採用了國際最先進的施工工藝,首次實現管線100%自動化焊接、100%AUT檢測、100%機械化防腐補口,焊接一次合格率高達95.48%,工程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全線貫通,標誌着全面進入投產階段,爲12月1日正式接收俄氣打下堅實基礎。

(原題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全線貫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