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来自:石墨社(smshe189)《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你不可否认,《攀登者》是一部妥妥的主旋律电影。

正如你不可否认,这部主旋律电影竟然可以拍的这么好看。

以及,当看到9名中国登山队员,几经波折最终爬上珠峰顶上,那耀眼的红旗迎风飞扬时,我的内心是有多么激动。

原来,爱国和热血,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1

作为国庆档三驾马车之一的《攀登者》,今天也才是点映,然而电影院里近乎满座,且排期密集的场景,还是让我有点震惊。

这得益于国产主旋律电影在进一步放开手脚的同时,更加理解了市场化规则。

一来,重视明星力量的运用。

这其实在上个十年的国产主旋律电影中就有体现。包括建国三部曲成为当时的明星集中亮相窗口。

而今年的国庆三驾马车,《攀登者》《中国机长》以及《我和我的祖国》从阵容上来讲,依然是大手笔。

不可否认,明星代表着流量,也代表着关注度。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这在新时代电影市场化背景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电影的生存周期。

然而,明星不等同于流量明星。

就目前国庆档三部大片来说,主演阵容基本上都是业内演技口碑备受好评的演员。

以《攀登者》为例,吴京+张译+章子怡的组合,便是代表着当红演技派担当的国家脸面。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吴京近几年在主旋律商业大片上频频发力,《战狼》《战狼2》在国内外都收获好成绩。

而在他的支持和参与下,《流浪地球》不仅打开了国产科幻片的大门,在票房上也是荣登内地票房第三(最近被《哪吒之魔童降世》反超)。

而张译近几年的多部作品也是备受好评。包括《鸡毛飞上天》《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亲爱的》等耳熟能详的作品,都让张译在观众心中打下“演技派”标签。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章子怡的名气更不用说,早在本世纪初,章子怡便以多部国际大片的姿态走向国际,被誉为“国际章”。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这三位的阵容首先在片子的关注度上,为《攀登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而他们的演技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特别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作为一个曾经在团队作战中犯下错误导致国家荣誉散失十几年的人,他在那个年代,一直对自己很自责。

就如同自己被切掉的半个脚掌,他的心也被切去半块。

之后的场景中,曲松林对队员越狠,行为越激进,也代表着他对曾经那个失去荣誉的自己有多狠。

曲松林不是完美的,正如他失去的半个脚掌。但他也代表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意志。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可以放弃爱情,曲松林放弃了自己。

也正是这样的描写才让小人物有血有肉,因为有了犯错误的机会,才让人物更加真实。

除此之外,《攀登者》的演员阵容其实不只是中生代的独舞。

包括胡歌、井柏然、陈龙等新演技派明星也大放光彩。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这很大程度上看出当下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方向,更加年轻化,更加符合大众口味。

同时,也是演艺圈的薪火相传,跟祖国70年发展历程中,那些代代相传的精神一样。

二来,主旋律电影也应该有视觉冲击。

主旋律电影并非只是符号的直观展示,完全可以有特效,有大场面,有血脉喷张的剧情。

这一点《攀登者》做得很好。

无论是珠峰的奇险,还是登山途中的生死遭遇,都给了观众沉浸其中的视觉体验,同时对片中人物的心理产生共情。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认同角色,才能更好认同角色背后赋予的意义。

就像我们看一次登山行动,除了过程中的惊险遭遇,还有这群人立足时代背景,把国家荣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信仰所在。

也正是这样,当最后成功登顶珠峰的9人组,举起国旗在风中飘扬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人,也作为一个影迷,竟然自豪到起鸡皮疙瘩。

2

纵观《攀登者》,既有主旋律的基因,又好看得不像主旋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a)好莱坞式剧本框架

《攀登者》可不像常规电影讲究情绪铺垫,开场便来一次珠峰登顶戏。

过程中遭遇雪崩,导致队长不幸逝世。

也正是这场戏,在开场几分钟内,便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电影的成活周期来说,这场戏决定了有多人愿意继续看下去。

而在接下来的戏份中,第二次登顶珠峰的过程被分为多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意味着一次风险,期间是实实在在的人员伤亡。

所以,本片在剧情节奏上是紧凑且让人紧张的。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而深层次上,每一场珠峰遇险,其实都是登山队员奋勇不屈、维护荣誉的精神传承。

从一开始老队长到方五洲的权力交接,预示着精神和责任的传承。

到后来方五洲带领新的登山队行动,李国梁作为新生代力量,愿意承担起为国争光的荣誉和责任。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这也恰恰是中国在过去70年里,生生不息快速前进的动力所在。

b)视效大片

《攀登者》的视觉属性,决定需要有大场面的惊险呈现。

无论是珠峰山上的风云变幻,还是奇峰峭壁的难以捉摸,站在这座高山前,瞬间有了人类渺茫的感觉。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而基于这么恶劣的环境,登山队的行动才显得更加困难重重。最终登顶珠峰之前,多名登山队员前赴后继,遭遇雪崩、强风等自然灾害,最终都挺过来了,这大概也正是主旋律电影关于精神传承的内敛表达吧。

不得不说本片的惊险场面确实很抓心,当队员们山间遇险,顺着雪山滑向山谷的时候,没有攀附物,无法减速,都让观众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

也是在这个时候,让我有了一种忘记这是主旋律电影的错觉。

c)主旋律的先抑后扬

前面也提到,《攀登者》是主旋律,但是它在主旋律的情绪表达上采用低调的方式。

全片出现的政府符号极少。

王景春饰演的登山科考队前线总指挥,是与政府背景关联最深的角色。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然而,他弱化了政府意志,从情感上站在登山队这边。对于科考队的第二次登顶的任务要求,也从国家层面转化成为国家荣誉,并分解成为每一个角色的个人价值实现。

在角色呈现上,总指挥不再是一本正经的伟光正,他可以有趣味的一面。

在后期方队长带队登山的过程中,遭遇雪崩,方队长差点窒息死亡,被救回来之后,他首先在步话机中安慰自己喜欢的女人徐缨,说自己刚才只是歇了一下。

这本是很浪漫的表达,为了不让徐缨担心自己。

而总指挥一听方队长说歇了一下,立马急了,说这个时候怎么能歇呢。

这一场景,也成了本片的一大笑点。

调侃,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主旋律,也可以有趣生动。

而整体电影中,关于共产党员的符号也极少,在方队长受伤的情况下,李国梁表示愿意担起新队长的责任,亮出过党员的身份。这是对党员积极性的最好呈现。

而关于国家元素,本片在最后成功登顶之际,才挂出了鲜艳的红旗。

也是那一刻,对一个国家的自豪感,经过前面的铺垫情绪铺垫油然而生。

主旋律并非高唱爱国之词,像《攀登者》这样用热血的故事、惊险的视觉场景,给了观众最近距离观看曾经那段为了国家荣誉的往事之后,对国家的认同便会更加深刻。

《攀登者》只有2个字:去看

最后,说一下,当片尾纪录片中,看到登山队员们拿出红旗的一瞬间,眼眶有点湿润了。

《攀登者》,去看吧。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