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收盤,全市場20只科技類ETF總規模爲1099.08億元,涉及13家基金管理人,其中,華夏5GETF以265.06億元位居規模榜首,此外,芯片ETF、科技ETF等4只基金規模也超過百億。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收盤,全市場20只科技類ETF總規模爲1099.08億元,涉及13家基金管理人,其中,華夏5GETF以265.06億元位居規模榜首,此外,芯片ETF、科技ETF等4只基金規模也超過百億。

(原標題:運行10個月 科技類ETF總規模逼近1100億)

證券時報e公司訊,自去年5月發行的半導體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拉開科技場內基金佈局序幕,時隔10個月後,科技類ETF總規模逼近1100億元大關。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收盤,全市場20只科技類ETF總規模爲1099.08億元,涉及13家基金管理人,其中,華夏5GETF以265.06億元位居規模榜首,此外,芯片ETF、科技ETF等4只基金規模也超過百億。

科技類ETF總規模

逼近110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收盤,全市場20只科技類ETF總規模爲1099.08億元,涉及13家基金管理人,其中,華夏5GETF以265.06億元位居規模榜首,此外,芯片ETF、科技ETF等4只基金規模也超過百億。

從規模增長情況看,該類型基金首發規模並不是很大,多數基金是成立後依靠持續營銷和二級市場資金的淨流入,疊加權益市值擴張,基金規模纔不斷壯大。數據顯示,這20只基金首發總規模爲364.38億元,而目前基金最新規模已是首發規模的3倍,更多是資金淨流入產生的增長。

從基金公司角度看,華夏基金目前佈局的5G、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4個方向的股票ETF總管理規模爲535.69億元,佔比48.74%,接近半壁江山。國泰基金佈局的半導體、通信、計算機方向的3只股票ETF總規模超過150億元,佔比13.69%,位居第二;華寶基金的科技龍頭ETF單隻基金規模127.02億元,佔比也超過10%。上述3家基金公司旗下科技類ETF的總規模達到813.23億元,佔比爲74%,在產品佈局上佔盡先機。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類ETF從無到有,規模從0到突破千億大關,用時不足10個月。去年5月8日,國聯安基金旗下的半導體ETF成立,拉開了科技場內ETF佈局的序幕。去年7月22日,與科創板開市同日上市的華寶科技龍頭ETF成立,掀起了科技基金佈局和投資的高潮,此後十多隻科技ETF紛紛設立。截至今年3月6日,科技類ETF的市場總規模已逼近1100億元大關。

從此類基金後續佈局看,已有4只產品獲准發行,45只排隊候批,未來市場將繼續擴容。

未來還有較大擴容空間

市場調整是投資機會

談及科技類ETF規模突破千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相對科技相關行業約8萬億的流通市值,這一市場仍有擴容機會。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金融工程總監艾小軍認爲,科技類的ETF包括半導體、通信、計算機,甚至還包括了傳媒。整個A股全市場的自由流通市值是25萬億,科技相關行業自由流通市值約佔30%,大約8萬億市值,而科技類ETF只有千億市值,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科技類ETF規模增長很快,與這類型產品漲幅過快有關。在賺錢效應下,科技主題受到二級市場資金的青睞,近一年資金淨流入的態勢明顯。”他說。

不過,近兩週科技類ETF面臨高位調整的走勢,讓市場對其後市的表現擔心。在艾小軍看來,部分科技基金短期漲幅較大,市場積累了較多的獲利盤,疊加監管釋放的降溫信號,以及境外疫情的蔓延,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相關板塊也出現了回調。

他表示,從政策層面看,包括5G在內的新基建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堅定看好科技行業的前景。以半導體爲例,目前產業週期處於底部反轉階段,疊加國產替代的因素,未來半導體行業成長性突出,而由於成長性強,科技板塊的市場波動幅度也會比較大;從交易層面看,未來行業中長期向上趨勢不改,當前回調就是比較合適的建倉或補倉的機會。

事實上,科技類ETF在大發展的同時,也助力權益類ETF規模快速擴容。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256只權益類ETF總規模爲6551.48億元,各類科技ETF近10個月規模從0暴增到1100億元,同期權益類ETF規模增長2519億元,科技類ETF在權益類ETF新增規模中佔比高達43.63%,成爲權益類ETF規模增長的生力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