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史正丞)訊,據美國媒體報道,在紐約當地時間週一早10點25分時,有一份行權價爲100、到期日期爲(美國時間)3月10日的恐慌指數看漲期權以0.20美元的價格成交。約5分鐘後,又有15份同樣的期權合約以0.15美元的價格成交。

必須說明的是,相比於大名鼎鼎的"50美分"交易員,這些購買"末日期權"的交易員操作有些過於"瘋狂"了。

截至發稿,在週一標普500指數下跌近7%的狀態下,目前暴漲29%的恐慌指數也"僅僅"漲到54.31。該指數的歷史極值是在2008年萊曼兄弟破產後飆升到89.53。根據相關研究測算,光是超過90關口,標普500指數至少需要跌破2000點,這一"目標"看起來非常瘋狂且不切實際。

image

(目前VIX指數已經達到次貸危機後的新高,來源:FUTU)

但即使超過100這個目標看上去非常不切實際,隨着疫情在歐美國家升級,VIX越過60大關恐怕不存在什麼太大的疑問,這個數字也意味着全球央行已經到了次貸危機後最爲關鍵的時刻。

知名金融博客Zero Hedge指出,隨着恐慌指數達到次貸危機後新高,再次證明了美聯儲上週的"恐慌式降息"毫無用處。雖然不能把疫情造成的恐慌怪罪於美聯儲,但他們在過去幾年裏持續累積的資產泡沫在疫情的衝擊下導致了價格走勢完全失控的表現。

與許多投資者觀念相違背的是,恐慌指數的高點並不意味着市場觸底。以次貸危機爲例,當恐慌指數觸及歷史高點時,當時的標普500指數已經從高點下跌了逾30%,而股市真正觸底(並開啓十餘年的牛市)則要等到近半年之後。考慮到近期股市的不確定性大都來源於政策不確定性等"場外因素"影響,後續的走勢恐怕仍存在巨大的變數。

image

(股市波動性終於趕上了"政策不確定性",來源:Zero Hedge)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