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因爲方方的小說,我寫了兩篇有關土改的文章,都不能通過正常方式發表,一篇在本號通過自動回覆讓朋友們看到,另一篇發表在“薈思想”,大家只有去關注那個公衆號,才能看到。總之給讀者添了不少麻煩。昨天,因爲這個事情,公衆號還有不少人取關,讓人有點兒傷感。

這兩篇文章顯然並沒有將問題完全說清楚,留下了不少尾巴。比如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英國的“圈地運動”,但沒有進一步解釋。今天在這裏,簡單補充一下:

圈地運動

圈地運動曾被稱爲“羊喫人”的運動,似乎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著名罪惡之一。這當然有些誇大其辭。實際上,圈地運動持續了數百年,在歷史上具體的節點上,並未給英國社會帶來比較大的震動。那些離開土地的農戶,肯定也有很多艱辛,但並不一定是災難性的,他們的出路還是很多的,因爲社會並未剝奪他們的自由。

對中國讀者來說,可能最大的誤解是,圈地運動是英國的貴族地主強行剝奪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將他們趕出農村。這當然不是事實,事實是,根據法律,這些土地的所有權本來就屬於貴族地主,被趕走的農民只是長年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的租佃農。地主想將零散的土地圈佔起來,辦農場或辦牧場,不想將地租給農民了,農民就只得離開。

這中間的過程當然有些殘酷,並且也不一定公平。土地的所有權最初的確立,也是一筆糊塗賬,農民長期在一塊土地上耕種,按說也應獲得永佃權,不應該這樣被趕走。但退一步說,地主也有地主的道理。畢竟,英國是一個相當重視所有權的地方,如果沒有明確的永佃權契約,地主要解除租約,農民在法律上也無計可施。你要因爲同情農民就將圈地運動貶得一無是處,我肯定是不同意的。

這些都不說了,說說圈地運動對英國發展的作用。應當說,積極作用是主要的。一方面,大量農民進城,爲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另一方面,英國農村因地權集中,較早就實現了生產的集約化,並且在工業革命之後實現了機械化。地權的集中,並沒有阻礙英國的發展,反而使英國成爲最早進入現代化的國家。

臺灣土改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總結經驗教訓,認爲未實行土改是在大陸失敗的重要原因,因而在臺灣強力推行土改。步驟是先丈量全臺土地,確定公私土地界限,之後實行公地放領,也就是將國有土地以相對低價出售給農民。就這樣,農民的土地仍然不夠,就規定地主將持有土地超過3公頃的部分出售給“政府”,再按公地放領方式出售給佃農。

佃農買地分十年支付,可在2.5倍年收入的價格下耕作所得到的田地,在超過十年的期限內用貸款歸還土地款,並獲得機械化與灌溉的協助。地主當然不會被當做階級敵人打倒,而是獲得70%的債券以及30%的公營事業股票,作爲補償。

臺灣土改實現了臺灣社會的和平轉型,使農村土地相對均平,緩和了社會矛盾。不過,土改後首先進城的,是地主而非農民。他們因土地減少,又有債權、股票在手,因而很多人進城營商,促進了臺灣工商業的發展(當然,有些人將那些股票早早就低價賣出,而這些股票後來翻了幾番,算是他們失策了)。臺灣土改總體看來是很成功的。

美國內戰

爲什麼講土改扯到美國內戰?這是因爲在我前天的文章中,有人留言說: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是暴力土改。我不知道他從哪兒聽來的說法,有些奇怪。他這句話如果成立的話,需得將土改的內涵擴大才行。也就是美國當年是通過暴力的方式實現了生產方式的變革,廢除了奴隸制。在他看來,廢奴也算土改。

我當然不贊同這種比附。但既然他如此說,我不妨順着他的意思,多說幾句。美國內戰相當於中國的內戰,是因不同政治力量在價值觀上的分歧而發生的你死我活的鬥爭。但是,戰爭結束後的情形就很不一樣了。美國有將南方的種植園主批倒批臭嗎?有剝奪他們的私有財產嗎?有將人分爲三六九等,製造新的不平等嗎?有建立農村公社,使人們失去經營自由嗎?

顯然沒有。美國內戰之後,黑人從奴隸變爲自由民,但種植園主還是種植園主,只是他們以後要僱傭人爲他們幹活了。黑人的境遇,從某些方面看可能還不如戰前,但畢竟獲得了自由,擺脫了受奴役的地位(其地位和待遇明顯改善,還要等到一百年後的黑人民權運動之後)。而南方和北方也儘可能在戰後實現和解,勝利方沒有對失敗方進行打擊壓制。

不管是英國圈地運動,還是臺灣土改,還是美國內戰,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儘可能尊重私有產權。私有產權的保障,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個人權利和自由的基礎。在經歷了二十世紀共產運動浪潮(災難)之後,如今還有人主張公有制,還有人將私有制當罪惡,這是讓人無法理解的。希望他們多讀讀歷史。

中國大陸土改是怎樣的呢?相信在網絡時代,弄清楚真相是很容易的事情。方方的小說也有一些描述,我自己的論文也講得很清楚了。有心的朋友可以閱讀我前兩天的文章。前一篇要在本號後臺回覆相關關鍵詞(土改),後一篇可從下方鏈接進入。

今天繼續向大家推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是起源於浙江樂清地區的傳統民間雕刻藝術之一,以黃楊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黃楊木的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彩莊重的自然形態取材。黃楊木生長緩慢,四五十年的直徑僅有15釐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難長黃楊木”的說法。用黃楊木雕刻的作品,可以長年收藏,年代越久,越是煥發出溫潤的光澤。黃楊木雕工藝複雜,與細紋刻紙一樣,面臨失傳的危險。2006年,它與細紋刻紙一起成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有關黃楊木雕,大家可以百度瞭解。本人微店初創,介紹還不全面。如需購買,可以通過後臺諮詢。

黃楊木雕——小禪童(沙彌)

每件僅售76元

薈楠藝術館

蘋果手機可掃下面二維碼讚賞

(安卓系統最好還是在文末讚賞區讚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