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成就展|工行三峡分行:激越征程踏歌行

激越征程踏歌行

——中国工商银行三峡分行创新发展侧记

40年成就展|工行三峡分行:激越征程踏歌行

工行三峡分行以新理念、新设备、新面貌带给客户新体验

40年成就展|工行三峡分行:激越征程踏歌行

工行三峡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强检查督导网点服务工作

40年成就展|工行三峡分行:激越征程踏歌行

工行三峡分行捐赠50万元支持全市社会公益扶贫工作

40年成就展|工行三峡分行:激越征程踏歌行

工行三峡分行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

40年成就展|工行三峡分行:激越征程踏歌行

工行三峡分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贫困户送温暖

引言

自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宜昌设立机构以来,一代代工行人秉承“工于至诚、行以致远”核心价值理念,薪火相传,埋头苦干,用青春和智慧传承和接力建设现代商业银行远大理想,用诚信与责任竭力诠释“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大国品牌。

峥嵘岁月,

风雨兼程谋发展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起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由新组建的中国工商银行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与城镇储蓄业务。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在北京成立。同时,宜昌地、市工商银行对外挂牌,按照业务分工与人民银行合署办公。

1985年,宜昌地、市工商银行与人民银行分设。1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宜昌市支行成立。9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宜昌地区中心支行成立。

1992年4月1日,地、市工行机构合并,中国工商银行宜昌市分行成立。

1993年7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三峡分行成立。1997年3月12日,宜昌市分行与三峡分行机构合并,新的中国工商银行三峡分行成立。

1994年至2004年,工行变身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全面的机构改革,经营机制转变。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三峡分行进入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新时期。

一路走来,该行充分发挥服务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窗口和前沿阵地作用,突出水电特色,打造精品服务,逐步形成了服务水电建设的产品系列、领先同业的信息科技网络、反应快速的“绿色通道”,不断拓展了各项金融服务。

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宜昌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随后几年,宜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在我市转型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工行三峡分行踏准节奏,坚定相随,引领城市经济生活精彩“蝶变”,体现了国有大行的大作为。在有效履行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该行保持了自身持续健康发展,昂首挺进工总行全国80家重点城市行前40强。

不忘初心,

服务经济立潮头

金融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工商银行三峡分行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总基调,不断优化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结构,将资金投向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地方实体经济质效。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贷款余额达到355亿元,同时通过表外业务为辖内企业融资36.5亿元,贷款增量和总量、表外融资业务均位居全省地市州分行前列。

今年来,该行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供给侧改革要求,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四压四保”,支持地方实体经济。

主动调整结构,压降企业异地项目融资、压缩僵尸企业融资、压缩“两高一剩”企业融资,压降存量不良贷款,腾挪信贷资金,保障本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保障企业技改升级项目融资,保障小微企业融资,保障本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今年1至9月,该行压降调减压降企业异地项目融资需求、“两高一剩”企业融资近40亿元,压降不良贷款13900万元,极大地增加可用信贷资源,本地企业贷款增量57亿元,增量占比达到67%。对区域内兴发集团、华强化工、甘宁化工、枝江酒业、枝江奥美等优质企业增加授信18亿元,制造业贷款净增6.44亿元,是辖内可比同业制造业贷款增长最多的银行。

在服务化工转型升级工作中,支持重点项目兴发集团300万吨低效磷矿利用项目已投放1亿元、甘宁石化“7万吨/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已投放3.1亿元。后期,还将对三宁化工“60万吨乙二醇项目”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在支持民营经济上,今年重点对枝江奥美集团、东阳光集团、稻花香集团等客户增加贷款。

积极对接长江保护基金,支持长江区域港口、岸线治理项目建设,支持宜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上半年已审批宜昌交投白洋港世行项目前期贷款8亿元,投放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贷款1亿元。同时向宜昌公共设施和棚改领域投放贷款近15亿元。

提升站位,

普惠金融显担当

面对新形势、新业态、新模式,工行三峡分行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改进提升,践行普惠金融重任。

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该行锐意创新,构建了“专营机构、专项审批、专属产品、专属价格和专属信贷规模”服务小微工作机制。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4.3亿元,比年初增加8873万元,贷款增量居全省市州行首位。

破解融资难。将互联网技术与信贷管理经验和专业团队优势相结合,创新推出“一键通”秒贷网络融资产品“纳税信用贷”“经营快贷”“结算贷”“惠农贷”“科技金融贷”等创新型小微企业线上金融产品,为164户小微企业放贷3.46亿元、科技金融贷2726万元、纯信用贷款6245万元。

化解融资贵。执行“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等要求,该行率先通过媒体公开承诺小微贷年利率不超过6%,2018年实际为4.74%,比一季度再降低0.185个百分点,为辖内银行贷款最低利率。

普惠进乡镇。在夷陵龙泉、宜都红花套、兴山昭君、土门机电学校、枝江仙女、长阳白氏坪等11个乡镇学校建设网点和自助银行,在村级集镇投放助农POS机50多台,发放福农卡超过48万张。

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该行创新开展金融扶贫,支持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投放贷款1.5亿元;公司+农户、银行+担保,对16家龙头企业发放涉农贷款9995万元,其中惠农贷1850万元。

行稳致远,严防风险筑底线

金融风险防范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该行在做好自身金融风险防范、确保安全经营、资产质量优良的同时,还努力为客户资金安全筑起“防火墙”。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所有通过工行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终端等渠道进行的转账汇款交易进行即时筛查,及时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对电信诈骗犯罪实时自动预警。

2016年,工行与国家发改委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全国第一家与发改委签约开展风险信息共享的银行。双方实时共享、联合奖惩“红黑名单”等信用信息,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的落实,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与公安部合作推出国内首款防电信诈骗公益软件——“工银融安e信”(公益版)。该软件通过建立风险黑名单库、打造零时差响应等高级别安全工具,供社会公众在办理转账汇款前对有关账号进行安全性查询与参考。

2017年12月,工行推出安全新产品——工银智能卫士,为客户提供账户安全锁服务,客户可在手机银行上即时设置账户开关,对账户交易地点、交易时间进行自主化控制,有效防范伪造卡和丢失卡被他人冒刷风险。

强化技防,工行在所有营业网点、自助银行安装前端报警探测器、红外高清摄像头等监测设备,做到了室内室外无死角、昼夜可监控。

该行建立了一整套反欺诈工作机制。有反欺诈领导小组,有反欺诈核心清单,有反欺诈操作流程,有常态化培训,人人绷紧安全弦,“风险火苗”即冒即灭。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来,三峡工行共主动防范各类欺诈风险60起,帮助客户挽回损失343.4万元。

以文化人,

凝聚发展新动力

今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发布“聚焦本源、因势革故、协同鼎新、永葆生机”创新文化核心理念,为新时期工行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战略支撑。

此前,工行已相继发布信贷文化、廉洁文化、合规文化和服务文化四个子文化,创新文化的正式发布,也标志着工行的企业文化体系基本搭建完成。

“聚焦本源、因势革故、协同鼎新、永葆生机”十六字创新文化理念,是以集团“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价值观为内核,体现了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融合统一,凝练了工行创新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工行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上,成长于工行经营管理的长期实践,凝结自全体工行人的思想和智慧。

工行三峡分行携带工行基因,在宜昌生根发芽,通过创新实现做强、做优,着力打造“基业长青百年老店”。

宜昌是全国文明城市,工行三峡分行将工行企业文化落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推进“全员学雷锋 岗位建新功”主题活动。开展“服务明星”“卫生明星”以及“文明家庭”“文明部室、班组”等系列创建活动,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感动湖北工行”人物评选,细心评选“身边好人”——感动工行员工。

今年5月,该行廉洁文化基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为全辖员工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廉政文化平台。全辖员工充分利用并发挥廉洁文化基地的作用,筑牢思想防线,维护工行形象,汇聚正能量,传递清廉风,为全辖改革和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新征程、新目标、新作为。工商银行三峡分行将以大行定力和创新举措深化金融服务,在助力地方及实体经济发展中谋求共赢、多赢,为美丽宜昌和现代化强市建设奉献“工行”新力量。

三峡日报/记者 邓福翠

通讯员 范红张 胡卫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