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国和香港一般人治病都不会想到需要去托人找认识的医师,由于他们信任但凡医师都会尽其所能为你医治。我国企业各界在走向职业化的进程中还会有多少波折和跌宕,将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坚持对事不对人的精神,可以扔掉“因人而异”的传统,淡化人情的效果。

温元凯:从星巴克身上,才能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化

作者:温元凯

这是温元凯财富经的第1篇原创首发文章

有一年夏天回老家探亲,正好我父母家的空调坏了。他们打电话给空调的生产厂家,当天下午维修工就来了。我父母又是斟茶,又是端水果,前前后后,竣工后还给了他打车的钱以表谢意。

剖析一下我爸爸妈妈对维修工如此周到的因素,一方面可能是中国人的好客和情面味所造成的,而更深的因素恐怕是不放心。这个维修工是陌生人,素昧平生,而如今我家空调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假如我对他冷漠,他不高兴,在空调上做点手脚,那倒霉的岂不仍是我?而热心友爱的话就可能较大程度地防止他故意把空调修坏的可能。说到底,是对维修工的职业操守没有信心。

温元凯:从星巴克身上,才能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化

情面味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无疑使人感受到人世的温暖。但与此同时,我又发现这个“情面”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讲的,常常只对自己的那些亲朋好友、自己熟识的人与自己有牵连的人。而对那些与自己在现在和将来好像都不会发生联络的陌生人,“情面味”常常就看不见了。到任何公立医院走一圈,你就会看见医师认识的患者能优先得到检查,优先得到床位,而千里迢迢从乡村赶来无亲无故的患者则遭到冷落,更别提那些没有经济能力付出费用的陌生人患者的遭遇了。而正因为如此,不认识医师的患者就只能靠给红包或送礼物以维持与医师的短期“情面”,使医师在为她/他治病时认真仔细、不出差错。所以这儿的“情面”是为了预防医师非职业化做法的出现。

职业化和敬业精神变成这些年国内讨论的火热的论题,不是由于它的抢手,而是由于它的缺失。我在美国和香港与各界工作人士打交道,愈发加深了这种感受。比方医师的责任就是治病救人,不论患者的贫富、贵贱、年纪、性别、肤色、口音,也不论这个患者与自己有没有联系,只要是患者,就用最专业的态度和技能对他进行医治。在美国和香港一般人治病都不会想到需要去托人找认识的医师,由于他们信任但凡医师都会尽其所能为你医治。相反,美国还规定医师不能对自己的亲属进行医治,怕心情或者情面的卷进影响客观判断。而在国内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寻觅熟人,由于与医师认识与否与你应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

因而,职业化的精神即是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凭着自己对工作的忠实,尽自己的才能做规定内应做的事,对任何人都天公地道,不打折扣。职业化的精神与我国的“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严冬相同无情无义”的理念恰好相反,而是不分敌我、不分贵贱、不分时刻地址,也不论有无他人监督,对每一个人都“像春天般温暖”,尽职敬业地把工作做好。

温元凯:从星巴克身上,才能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化

职业化和敬业精神的培育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这不仅仅是企业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职责。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严格界定职业标准、职业操行,然后严厉监督履行,在履行的进程中让职工养成杰出的职业习气,然后从内心深处认同并内化这些标准操行,可能是最有用的手法

即使像星巴克这么对职工不断进行职业化训练的公司,也会呈现职工不敬业的景象。据说有一次星巴克的掌门人霍华德舒华茨去一家星巴克喝咖啡,恰好临近打烊,他要了一杯espresso,结果那个职工没有按标准时刻(21秒左右)煮咖啡。舒华茨很生气,问他为何。员工回答说立刻要打烊了。舒华茨就反问他星巴克哪一条规章上写了要打烊咖啡就可以煮得大意一些?这件事使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公司上下从头灌输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把它渗透到每一个举动之中。

我国企业各界在走向职业化的进程中还会有多少波折和跌宕,将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坚持对事不对人的精神,可以扔掉“因人而异”的传统,淡化人情的效果。职业化进程的完善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重塑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削减人际交往成本,增强社会的运作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