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日電(常濤)由中國新聞社旗下財經媒體中新經緯、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2018‘健康中國’產業峯會”11月2日在北京舉行。其間,暨南大學藥學院中藥藥理教研室教授聶紅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衆號:jwview)採訪時表示,與大數據技術結合能促進傳統中醫藥在臨牀的應用和創新,前景非常廣闊,但目前仍缺少成果。

暨南大學藥學院中藥藥理教研室教授聶紅 中新經緯 圖

聶紅表示,中醫藥歷史悠久,相關典藏文獻豐富,延續性好,是一座偉大的寶庫,更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但目前對這個數據庫缺少科學的、規範的、有對照的甄別和分析。

“中醫藥典籍古方中確實有很好的數據,但大部分都是對症狀的描述,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還是要有一個提煉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有一個龐大的、有價值的數據庫,但它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大數據庫。”聶紅說,現在有很多專家在做這些藥方的整理工作,包括把紙質版的掃描成電子版,按學科、疾病、藥物進行分類,但目前尚沒有影響力。所以大數據與中醫藥的結合有一定進步,但缺少成果。

聶紅表示,與大數據技術結合,能進一步促進傳統中醫藥在臨牀的應用和創新,中醫藥仍有很多寶藏等待發掘。“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就是從中醫典籍裏獲得靈感,還有很多藥物像阿司匹林、嗎啡都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國家目前正在推進經典名方工程,並積極進行臨牀驗證。”她說。

對於目前中醫藥人才培養的現狀,聶紅表示,相比師徒傳承式的培養,從中醫藥大學等畢業的人才底子並不是很好。她說:“中醫行業比較特殊,師帶徒這種經驗的傳承有時候比讀十年書更有效果。現在高校也在做一些改變,比如降低碩士、博士在科研方面的要求,讓他們更多地投身到臨牀實踐中去。”(中新經緯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