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智宇琛

莫慌!全球史詩級暴跌,中國該如何佈局才能抓住機會?

全球見證了一場史詩級的暴跌。

3月9日晚間,美股三大指數開盤全線重挫。

標普500指數跌7%,觸發熔斷機制,美股三大股指全部暫停交易15分鐘。道指跌逾7%,跌超1900點;納斯達克指數跌7.2%。

美股科技股開盤重挫,蘋果跌近9%,亞馬遜、Facebook、奈飛等跌近7%。

泛歐斯托克600指數下跌6.2%,跌入熊市區域,石油和天然氣板塊暴跌14%,導致所有行業板塊均下挫。

英國富時100指數暴跌近7%,法國CAC 40指數跌7.6%,德國DAX指數跌7.5%,意大利富時 MIB下跌超過9.7%。

按照川普大統領的說法,這次"暴跌"肇始於沙特和俄羅斯的油價之爭,又在美國國內關於疫情的"假新聞"推波助瀾下所致。

筆者認爲,川統領的說法沒有錯,但他只說了表相。這次"全球暴跌"的深層次原因則是:

全球(除中國外)投資環境惡化與資本主義經濟矛盾的爆發。

莫慌!全球史詩級暴跌,中國該如何佈局才能抓住機會?

維持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全球投資是需要實力和本錢的。

自二戰以來,歐美髮達國家憑藉軍事、金融、傳媒、科技的支撐,將自身打造爲全球投資目的地,保持了數十年的極度繁榮。

隨着投資收益和綜合實力的降低,歐美都逐漸發現了問題:

資本不可抑制地投向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

諸如難民、恐怖主義、地緣紛爭等威脅越來越難以抵禦。

自川總上臺後,祭出全球貿易戰、退出國際協定、製造業迴歸、地緣政治"精準硬"等等大招,其目的只有一個:展示美國的"絕對優勢",維持其投資吸引力,從而維持美國的繁榮。

歐洲沒那麼幸運,因爲離中東、北非近,所以難民問題始終難以解決。即便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主席容克等頂級政治家,也很難找到萬全之策。

讓歐美都頭疼不已的,還有中東地區的三大政治強人:

伊朗哈梅內伊、土耳其埃爾多安和沙特的小薩勒曼

他們背後關聯着複雜的中東形勢以及全球能源價格。

一個一個的,都特別不省心。而且,還有俄羅斯。

伊朗近年來實施"蝶形展開"戰略,東向阿富汗、巴基斯坦,西指敘利亞、也門。在俄羅斯神助攻下,中東地區從來就沒讓美國、歐洲和沙特安生過。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精準打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之後,原以爲可以高枕無憂推進"新中東和平計劃",卻沒想到讓這次疫情給攪亂了局面。

伊朗政權如果不支,開放歐洲邊境,數千萬的難民就會湧向歐洲--這也是歐洲頭疼的原因,但歐洲卻面臨一個現實困境:

拿不出錢。

不僅在伊朗問題上拿不出錢,在土耳其問題上也拿不出錢。

土耳其一直是歐盟難民的第一道防線,埃爾多安此前多次威脅如果歐洲不給錢,土耳其也沒有能力阻止那麼多難民湧向歐洲。

隨着敘利亞伊德利卜局勢不斷升級,爲了向歐盟施壓換取支持,土耳其"開閘"放行難民前往歐盟。

連日來,大批難民聚集在土耳其與希臘邊境,試圖進入希臘境內,希土邊境處衝突不斷,兩國政府也互相指責。

而就在各國被疫情困擾的當口,沙特和俄羅斯又談崩了,小薩勒曼開始發飆。

3月6日,OPEC、俄羅斯深化減產談崩;3月7日,沙特突然祭出驚人的動作,全面發動全球原油價格戰。

油價週一大幅跳空低開,布倫特原油期貨短短數秒內崩跌31%,直接從45美元暴跌到31.52美元/桶;WTI原油期貨盤初狂瀉28%,只有30美元/桶。主力合約在6點左右的短短五分鐘內瞬間成交20281手,總價值近6.08億美元。

很多人都關注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美國股市等等的影響,其實很容易忽略另外一件更嚴重的事情:

如果伊朗撐不住了,魚死網破,數千萬難民將湧向歐洲。

在疫情和地緣政治危機的雙重影響下,歐洲投資環境已然惡化,資本出逃已成定局!

然而美國也不是"避風港"--"黑色星期一"已經刷新了全球投資者的三觀。

歐美苦苦支撐數十年的優良投資環境,遂告瓦解。

莫慌!全球史詩級暴跌,中國該如何佈局才能抓住機會?

如果說地緣政治危機僅僅是偶發因素的話,那麼資本主義經濟矛盾的爆發,則是"全球暴跌"的深層次原因。

自"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英國倫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被美國紐約取代,華爾街成了新的"金融城"。

然而在過去三十年中,華爾街並沒有抑制住投機和貪婪的衝動。

美國私營和公共部門肆意妄爲、瘋狂舉債。現在,美國的總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75萬億美元。三十年前,這個數字只有14萬億美元,還不及現在的五分之一。

要命的是,舉債者主要是用這些錢來支持當下自己本不該過的奢侈生活,紙醉金迷。80%的美國家庭都在過着本質上是家無隔夜糧的日子。

這倒不是因爲他們天生就是大手大腳的人,而是因爲他們被周遭的環境慫恿着,甚至逼迫着去舉債消費。

美國企業界的高管們也被慫恿着,甚至逼迫着去榨乾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的最後一滴油水,擠壓出資金投入華爾街,進行股票回購和企業併購交易。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真正需要投資的地方,比如廠房、設備、科技和人力資源,倒反而無米下鍋了。於是乎,美國真實經濟的增長能力便日漸惡化。

在經歷了長達三十年的以債務爲基礎的虛假繁榮之後,整個美國社會的經緯線都已經被徹底扭曲。

三十年來,美國聯邦債務從3萬億美元一路膨脹到了23萬億美元,自1987年以來的32年間,除4年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之外,其他28年中,財政局面都是一地雞毛。

川普大統領上臺後,貿易戰、邊境戰、財政揮霍和廉價貨幣"四管齊下",每個財政年度都要多花1800億美元,而在小布什任內,支出年增速是1200億美元,奧巴馬是800億美元,克林頓是400億美元。

在此之前,在美國QE引領下,歐洲和日本長期保持着超低利率,這使得全球範圍內的利率扭曲無法糾正。

如今,全球層面,等待償還的總債務規模爲255萬億美元,相當於85萬億美元的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

1989年初,標普500指數是295點,大約相當於那時25美元每股盈利的12倍左右。如果市盈率保持不變,那麼標普500指數現在的點位其實應該只有不到1600點,但事實是,2019年底,指數已經漲到了3240點。

巨大的金融泡沫和債務,已成爲懸在全球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好光景裏,美國經濟還能夠得過且過。但當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各國政府的醫療衛生都不得不緊急動員起來,這些麻煩也就無所遁形了。

控制疫情就意味着工人必須離開工廠,消費者必須離開商場,喫客必須離開餐廳,旅行者必須離開飛機、旅館和勝地……全球經濟的整個供給側都遭到了類似的巨大挑戰。

全球供應鏈突然變得緊張,或者乾脆可以說是凍結了,這就造成了生產和收入的急劇下挫。接下來,枯竭的收入和現金流就將對充斥了美國經濟每一個角落的債務和投機行爲造成釜底抽薪的影響。

通過此次疫情,全世界都能看清楚的一個事實是:

中國的需求一直在支撐着全球經濟的運轉。

中國收縮需求後,全球各地的旅遊景點門可羅雀,歐美名城的奢侈品無人問津。更嚴重的是,中國的能源需求大幅度下降了,全球油價應聲而跌。

中國的復工復產和消費受疫情影響,是一場最昂貴的實驗,這場實驗的結果顯而易見。

莫慌!全球史詩級暴跌,中國該如何佈局才能抓住機會?

筆者曾經說過,疫情過後,全球經濟將聚焦兩大主題:

爭取中國的採購,爭奪全球的投資。

面對世上紛紛亂局,中央政治局展示出非凡的大智慧。除了抗疫和復工復產"兩手抓"穩住大局之外,還提出了全球資本翹首以盼的投資機遇:

"全產業鏈+智慧城市+鄉村振興"

在供給側,全產業鏈是中國屹立於全球的重要支柱,其重要性和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加強"全產業鏈"?中央已經點出了核心所在:工業互聯網!

這是一個極其強大的未來網絡,在5G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等等無數的技術,將需求、設計、供應鏈、製造、物流、金融等等所有環節全部打通。

在需求側,如何將先進技術與人民生活結合起來呢?中央其實也點出了核心所在:智慧城市!

未來互聯網經濟的核心是算法!隨着算法的完善,越來越多的需求會在互聯網上被提取出來,從而形成巨大的價值創造能力,並通過強大的物流和供應鏈快速實現。

這是億萬國人生活的"未來空間",在新能源的基礎上,通過先進製造、現代農業、個人數據中心、大健康、新零售、超級物流等等無數不同的場景,將所有個人的需求全部系統整合。

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此已經說得非常明確,劃重點:

關於線上經濟: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關於基礎設施: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關於全產業鏈:要做好龍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工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耐人尋味的是,3月6日,中央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會議指出:

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有什麼"重大意義"?除了人道主義的意義之外,中國"精準扶貧"還有兩個方面的經濟意義:

農產品生產和農村需求。

一方面,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農業是不能假手於人的,必須掌握自主權。

另一方面,1億人貧困人口在脫貧過程中的喫、穿、住、用、行等方面"消費升級",將帶來巨大的內需市場,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

這次會議還指出: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這個"起點"指向何方?

"鄉村振興"與"全產業鏈+智慧城市"一旦有機結合,土地、資本、人口、製造、消費、服務……各種經濟資源將生生不息,創造出無窮無盡的財富和繁榮。

疫情之後,這樣生機勃勃的中國,和那些顛簸動盪的外部世界比,哪個纔是"投資天堂"?

莫慌!全球史詩級暴跌,中國該如何佈局才能抓住機會?

在過去的歲月中,中國始終在向前發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走了彎路。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粗放式發展",不錯,這就是我們走過的彎路。

此前的中國經濟結構中,資本大量地流入房地產,形成住宅、寫字樓、商場、酒店、餐廳等等資產,這些資產通過千千萬萬商家的經營被"盤活",進而形成現金流和利潤。

這種重資產模式,在帶來都市的繁華的同時,也形成了巨大的"槓桿軟肋"。

很多個人、個體戶、小商戶、小企業都僅靠着微薄的利潤和現金流支撐運轉。高昂的房價和租金,也在阻礙着創新和創業,甚至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

在疫情來臨的時候,這種經濟結構自然會遭受巨大的衝擊。

而在這次疫情中,一個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讓經濟的天平發生了傾斜,進而將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這個微妙的平衡在於:

此前,線下的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等都是人們習以爲常的,線上只是讓其更方便的輔助手段。

而現在則漸漸反過來了,人們的時間越來越多地留在線上,線下反而成了輔助的方式了。

注意,這種交替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而這種交替將改變資本的流向。

資本會加速流向以算法爲核心的互聯網業態。

在得到大量資本的支持後,算法會快速迭代,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進而聚集更多的資本。

一種新的經濟生態由此將很快形成!

在這種"新經濟"下,資本將更多流向三大領域:

核心算法

這種"新經濟"形態,將爲無數人搭建新的事業舞臺。

尤其對於年富力強的"八零後、九零後"而言,無論從事"全產業鏈"、"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或者"基礎設施"等等任何一個行當,都會有新的機會,以及值得一生奮鬥的事業在等你。

只要你努力,抓住機遇!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着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

相信未來!

--食指《相信未來》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南非研究中心副祕書長

讓歐美都頭疼不已的,還有中東地區的三大政治強人:

伊朗哈梅內伊、土耳其埃爾多安和沙特的小薩勒曼

他們背後關聯着複雜的中東形勢以及全球能源價格。

一個一個的,都特別不省心。而且,還有俄羅斯。

伊朗近年來實施"蝶形展開"戰略,東向阿富汗、巴基斯坦,西指敘利亞、也門。在俄羅斯神助攻下,中東地區從來就沒讓美國、歐洲和沙特安生過。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精準打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之後,原以爲可以高枕無憂推進"新中東和平計劃",卻沒想到讓這次疫情給攪亂了局面。

伊朗政權如果不支,開放歐洲邊境,數千萬的難民就會湧向歐洲--這也是歐洲頭疼的原因,但歐洲卻面臨一個現實困境:

拿不出錢。

不僅在伊朗問題上拿不出錢,在土耳其問題上也拿不出錢。

土耳其一直是歐盟難民的第一道防線,埃爾多安此前多次威脅如果歐洲不給錢,土耳其也沒有能力阻止那麼多難民湧向歐洲。

隨着敘利亞伊德利卜局勢不斷升級,爲了向歐盟施壓換取支持,土耳其"開閘"放行難民前往歐盟。

連日來,大批難民聚集在土耳其與希臘邊境,試圖進入希臘境內,希土邊境處衝突不斷,兩國政府也互相指責。

而就在各國被疫情困擾的當口,沙特和俄羅斯又談崩了,小薩勒曼開始發飆。

3月6日,OPEC、俄羅斯深化減產談崩;3月7日,沙特突然祭出驚人的動作,全面發動全球原油價格戰。

油價週一大幅跳空低開,布倫特原油期貨短短數秒內崩跌31%,直接從45美元暴跌到31.52美元/桶;WTI原油期貨盤初狂瀉28%,只有30美元/桶。主力合約在6點左右的短短五分鐘內瞬間成交20281手,總價值近6.08億美元。

很多人都關注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美國股市等等的影響,其實很容易忽略另外一件更嚴重的事情:

如果伊朗撐不住了,魚死網破,數千萬難民將湧向歐洲。

在疫情和地緣政治危機的雙重影響下,歐洲投資環境已然惡化,資本出逃已成定局!

然而美國也不是"避風港"--"黑色星期一"已經刷新了全球投資者的三觀。

歐美苦苦支撐數十年的優良投資環境,遂告瓦解。

莫慌!全球史詩級暴跌,中國該如何佈局才能抓住機會?

如果說地緣政治危機僅僅是偶發因素的話,那麼資本主義經濟矛盾的爆發,則是"全球暴跌"的深層次原因。

自"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英國倫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被美國紐約取代,華爾街成了新的"金融城"。

然而在過去三十年中,華爾街並沒有抑制住投機和貪婪的衝動。

美國私營和公共部門肆意妄爲、瘋狂舉債。現在,美國的總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75萬億美元。三十年前,這個數字只有14萬億美元,還不及現在的五分之一。

要命的是,舉債者主要是用這些錢來支持當下自己本不該過的奢侈生活,紙醉金迷。80%的美國家庭都在過着本質上是家無隔夜糧的日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