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季季9分+,它拍出了中國人最渴望的幸福

衆所周知,國產綜藝一旦做長了,彷彿都逃不掉一個共同的宿命——

爛尾。(比如《極限挑戰》、《嚮往的生活》)

但是今天君君要給大家推薦一寶藏綜藝,從2014年至今,每年推出一季。

六季,季季9分+,金字招牌屹立不倒。

到底是什麼魔力能讓它如此堅挺?

答案都在一個字裏:房。

想改造家 1~6季★★★★

推薦理由:關於每個家庭的故事

時 長:14*108min

觀看地址:愛奇藝閱讀原文

中國人,好像天生都對房子有一種情結。

房子不僅僅是生活的區域,更是家庭的依託,更是每個人理想生活的縮影。

《夢想改造家》每期選取一戶在居住上有困難的家庭,完成一次“夢想照進現實”的大改造。

改造,不僅僅是把房子變得美觀。

而是在考慮住戶的實際需要後,打造一個能切實解決住房問題、更實用、更溫馨的家。

不僅化腐朽爲神奇,還體現出了人性的溫度,這正是這部綜藝的核心魔力。

今天,君君就給大家說說節目中,我非常印象深刻的兩個故事。

01,爆改11平方米,蝸居變複式

故事的主人公居住於上海淮南中路,家只有11平,一家人卻住了30多年。

11平方米什麼概念?

就大學宿舍的四人間那麼大。

這個袖珍的小房子,最高點5.1米,最低只有3.1米,由兩個部分組成。

老房子破爛不堪,狹小無比,一眼就望到頭。

這樣的的房子,居住者存在的生活問題可以說是多的數不勝數:

父母的臥室無法站立、上廁所不方便、客廳過於擁擠、爬梯過於危險……

這樣的房子想改造,簡直是難於登天。

但是設計師史南橋沒有放棄,把房子的數據精確到釐米,做了整整10版方案!

最後,設計師活生生把這個11平的蝸居,改成了三層複式!

房子小,高度決定一切。

首先,把房子墊高的20釐米挖去,換成“丙能布”防潮;樓板改成鋼結構,解決樓板問題,搶到4釐米;

屋頂鋪設保護層,不僅解決漏水和隔熱問題,還又搶到了5釐米。

這樣整個家一下子增加了,29釐米。

爲了把每一寸看空間運用到極致,屋內用了交叉梯結構。

如此一來,改造後的房子所有空間一應俱全。

最終,做到了臥室可以站立、衛生間乾溼分離、不用再爬危險的梯子、廚房可以容納8人。

這纔是真正的單車變摩托!誰看誰跪!

連收房的住戶,都認不出這是自己的家了。

02,畸形紙片屋變空中洋房

下面要說的這位戶主,在空間上比上個例子好一點,有25平平方米。

但是在戶型上,可以說是奇葩中的奇葩。

房子位於一座紙片的大樓頂層三角形夾角,最寬處6米,最窄處0.2米,閣樓最低處0.7米。

不僅如此,房子還有約15度的地面傾斜,主樑的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扭曲斷裂……

看這樣的介紹,可能會有人問,這樣的房子真的能住人?

還真能,而且還是三口之家。

居住存在的問題,那就更多了:

居住空間狹小、閣樓入口太低、出於廚房不方便、天花板漏水、露臺晾衣危險、蚊蟲肆虐……

這一次,我們的設計師王平仲仍然發揮了“人有多大膽,房有多大天”的優良傳統。

把這樣一個三角紙片房,改造成了三室內一廳二衛的複試公寓!

同樣,首先被改造的是屋頂,巧妙地運用了樓梯結構來擴展空間。

但是這套房子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三角結構導致空間利用率低。

於是設計師就巧妙的“以三角治三角”,充分利用結構。

最溫情的是,設計師特意爲他們設計了一個露天的“空中花園”,還爲一家人加上了安全圍欄。

改造後的這套奇葩三角房,不僅外觀漂亮,而且大大增加了居住和儲物面積,實用性非常高。

總的來說,更像一個家了。

節目中這樣的案例很多,各種你想象不到的居住環境都有。

在我們看來很惡劣的環境,卻是一個家的依託。

有爲了一家六口能有獨處的空間改造狹窄房、有爲了患病的姥姥能更安全的生活改造尖角房、還有爲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改造半地下房。

改造,是手段。

讓每個家人住的更舒更有幸福感,是目的。

這正是吸引我們的“人情味”所在。

我想節目組正秉承着這種人文關懷,從提升幸福感出發,才能一直保持如此好的口碑。

而且每季節目最後一期,節目組都會以一個體量巨大的公益社區項目收尾

比如四川震區的社區改造、雲南村落的小學改造、幫可可西里的動物保護志願者做流動營地。

有網友說:

“每一次看《夢想改造家》都充滿了一種幸福感,每一集都像是一個真切有溫暖的夢。

我想,這正是一檔優秀的節目,傳遞出最好的正能量。

喜歡的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