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樵髯

此回下半回回目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一回的文字曾被編選在中學語文課本上,當是紅樓全書中最爲精彩的段落之一。

其實,不過是斷了個案子。這個案子如果放到現代,官N代、爭搶女朋友、打死小資青年跑路等惹眼元素,一定會迅速登上熱搜,成爲萬衆矚目的頭條新聞。這其間,雙方團隊肯定各不相讓,路人也會各種爆料,“官N代的背景”“論漂亮女朋友的危害”“我所知道的馮淵其人”,甚至帶火幾個活躍的微博賬號和微信公衆號。因內情不斷翻轉,喫瓜羣衆表示樂在其中。

但,那個時代,這個案子無人關注。究其原因,應該是案件發生的環境太封閉,傳播性不強,目睹馮淵被打死的也就那麼幾個街坊鄰居,這幾個街坊鄰居,一是懼怕薛家的勢力,二是還很迷信,這種迷信到現在還有一定市場,就是人死了,他就是到死的時候了,他到死的時候了,無論如何他都會死,這種認知部分消解了對兇手的怨恨與驚恐的情緒(賈雨村判案時便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公堂上設立乩壇,說辭是,死者馮淵與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狹路既遇,原應了結),更大範圍內的人不知道這件事,引不起轟動效應。另外這樣的案件,或許時不時的就發生,到水滸裏去看看就知道了,強搶陷害,不僅上層高俅這麼做,中低層張都監也這麼做,逼得林沖、武松只得殺人泄恨。人們見怪不怪,只要不惹到自己身上就好。所以官司一年多,也只有馮淵家人在堅持,但目的不過是希圖得些銀子罷了。

作者意在呈現世態炎涼和一件驚天案子也能在各方運作下消弭於無形。這個案子爲全書定下了基調,後面所有的案子就好辦多了。冷子興的案子、張金哥的案子、石呆子的案子及其他隱形案子,處理結果無不是誰有錢勢誰就沾便宜,讀者不用再質疑人間公平。然後累積、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有錢勢的開始雪崩,再積累、再雪崩,所謂此消彼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具體到這回,作者並未詳寫判案過程,而是選擇了密室密謀。主角是門子和賈雨村。門子是下屬,是舊日葫蘆廟裏的小和尚,是舊相識、獻符者、案件的知情者、獻策者;賈雨村是上司,是舊日葫蘆廟的寄居者,舊日窘迫的暴露者,案件不知情者,官場上的半新手,想從體制裏獲益決心裂變者,絕佳的演員。

賈雨村首先從門子那裏獲知,如今新上任的官員手裏都有一張“護官符”,這張“護官符”上有當今官場炙手可熱的四大家族,也是紅樓夢主要寫到的四家,也有別家,只是不是重點,作者巧用“王老爺來拜”這件事混過不提,而這個王老爺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王子騰那邊的人,他們時刻盯着這個案子準備伺機而動,這就不得不感嘆曹雪芹筆法的高超,關鍵是他還不寫明,讓你猜,是與不是讀者你來判斷。其次,他從門子那裏瞭解了詳細的案情,因此,賈雨村在這個案子中遇到的難題有兩個:一是剛剛上任急需塑造清官形象和偏遇到侯門貴府強硬的後臺;二是到了報答恩人的時候但要犧牲搭上賈王兩家的機會。第三他雖選擇了後者,可嘴上一直說不妥不妥,要細細考慮之後再說。或許從那一刻起,讀者印象中的那個星眉劍目、月夜吟詩的大好青年已蛻變成虛僞至極狡猾至極的官場油子。

而門子,年輕時是個小和尚,因爲葫蘆廟被燒,他無處容身,見門子這個差事“熱鬧輕省”,便蓄了發,跳槽到這個行業來了,又娶了妻,或許還生了子,人生又有了新的篇章。這是無常命運覆蓋下的小人物的輾轉騰挪,人人因爲那場火倒了黴,他卻把它當成了一個契機,轉了行,怎麼看,也算是個機靈人。如果一直就這麼安穩下去,人生也算圓滿。但是,好像又有一個機會,應天府換老爺了,而這位新來的老爺竟是舊日相識。

可以說,假如沒這個案子,門子一樣可以利用其他機會接近賈雨村,獲得新任老爺的青眼,以謀得更多利益,但,遠沒有幫着這位新老爺辦好一件事來得更踏實些。門子要抓住這個機會。密室裏,他斜簽着身子向賈雨村詳細地述說了案子的始末,來龍去脈都講得清清楚楚,甚至被搶女孩背景、原告人一直告狀的動機、賈雨村此時的處境都摸得門清,如何判案也給了具體方案。至此,我們不能不說門子爲了這個案子做了很多功課。他希望這一次能有個更高的跳躍,更趨近權利散發的迷人光芒。

門子的想法,也算人之常情。可官場是個複雜的地方,剛正不阿又沒有後臺支持者固然會被摔下馬,但完全不講道德只看實利者也會遭人打壓。門子的獻策哪都好,就是太直言,用力太猛,忘了用道德這塊遮羞布,這就犯了一個剛登上青雲的敏感的讀書人的大忌。我總覺得,如果門子僅僅只知道賈雨村當日如何窘迫,賈雨村不至如此耿耿在心,更重要的當是他覺得門子掌握了他當日如何接受甄士隱的幫助、今日卻置恩人女兒於不救的把柄,至少他看到門子時就想到自己是個忘恩負義之人,而門子和他獨享這個祕密的開心和要挾,成了他的隱痛和軟肋,他試圖遮掩、抹平,所以,他找了個緣故把門子充軍發配了。

門子獻策時完全想不到是這樣的結局吧,但作爲草根,有草根的堅韌,據脂硯透露,門子回來,巴結到另一個大員,把賈雨村弄倒了。這樣的故事,和中國舞臺上的戲劇不同,不是什麼懲惡揚善,更不大快人心,只讓人感覺到人心算計的可笑與可悲。

這種官場的正面描寫,後面再沒有了,但有這一回,也就足夠了。這是賈寶玉爲什麼如此厭惡仕途、拒絕加入其中的基礎,因爲有這一回,賈寶玉的那些看似大逆不道驚世駭俗的言論才立得住,他所尋求的世外桃源才格外令人嚮往,他整日沉溺女兒羣中的行爲才能得到讀者理解,在此基礎上的寶黛之戀才變得可憐可愛。否則,賈寶玉便是一個不務正業之徒,林妹妹的悲吟變成了無源之水,這部小說也就淪爲三流的俗世言情小說了。

此回,案子中,暴病身亡的薛蟠拖家帶口大搖大擺的進了京城,住進了賈府,並且在賈府子弟的引誘下,比往日壞了十倍,但是,客觀說,薛蟠活到這麼大,在他的人生裏還沒有起一點風浪,要到柳湘蓮、夏金桂出現,他纔開始面對不如意的衝擊,而那時,他或許還會搞出人命案,但再沒有勢力爲他遮掩、奔走。

寶釵,這個越來越被現代人讀懂的女子,在這回也來到賈府,從此作者開始着重寫寶黛釵的青春與愛情。按說,神瑛侍者下凡歷劫,絳珠仙子報甘露之恩隨之下凡,上天就該成人之美,就像此回,馮淵把香菱迎進門,那是多麼圓滿。但人生沒有劇本,神仙也無能爲力。有了林妹妹還要來個寶姐姐,寶姐姐偏比林妹妹更美、更會做人,林妹妹算是薄命,可最終寶姐姐也是一場空。命運的詭譎神祕,人間的悲辛交集,誰又評判得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