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下臺無外乎兩種途徑———辭職和免職,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時候卻有一位官員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辭職獲得批准,而是靠一種極其特殊的方式下臺的。這個人就是歷史上遞交辭呈最多的大學士———李廷機。

李廷機蠟像

萬曆十年(1582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去世,20歲的萬曆帝正式親政。在最初的幾年,萬曆帝還兢兢業業、恪職盡守。但是,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以後,萬曆帝就開始了嚴重怠政行爲。萬曆帝的怠政,使明王朝中央政府幾乎陷於癱瘓。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如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等名目衆多,但其所議議題卻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佈局而已。

萬曆畫像

李廷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場的。

李廷機(1542年-1616年) ,字爾張,號九我,明代中期大臣。

李廷機少貧勵學,隆慶四年(1570年),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解元。次年,被宰輔張居正請去教兒子。萬曆十一年(1583年),會試第一名,殿試第二,授翰林編修,併爲侍讀中允;累遷太子洗馬兼修撰,留東宮講學。萬曆十三年(1585年),分校禮部試。

李廷機爲人向以嚴爲主,明史記其“遇事有執,尤廉潔,然性刻深,亦頗偏愎,不諳大體。”爲政是以“清、慎、勤”著稱.李廷機主持浙江鄉試與官吏考覈時,杜絕舞弊。任職南京時,罷免雜稅,商界復甦;解決被南京主帥成山堵斷的長江河道,復民生計;捕捉“惡虎”李文政戍邊, 爲民除害;用財政盈餘,修葺羅城、公署、考場、廟宇等公共建築。北京任內,革除貢使車馬費;停發高麗戍餉;整頓殿試場所;擴建館舍等。

明史記其“遇事有執,尤廉潔,然性刻深,亦頗偏愎,不諳大體。”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夏,朝議推舉閣臣,李廷機在被選之列,但受到給事中曹於忭、宋一朝和御史陳宗契等人反對。神宗仍命李廷機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李廷機三辭而後拜命。剛剛入閣視事,又有給事中王元翰、胡忻等上言反對。神宗將此二人奪俸處分,以慰李廷機。江西參政姜士昌、御史宋燾也因疏論李廷機而被罷黜。因此,更遭一部分朝臣嫉恨。李廷機見事不可爲,遂累疏求罷,神宗不許,慰諭有加。次年四月,主事鄭振先在論朱賡十二罪中,又涉及李廷機,李廷機再度累疏乞休,並杜門數月不出。神宗屢次遣人促其出來理事,仍堅臥不起。

李廷機任閣臣6年,秉政僅9個月,實無大過。四川撫臣喬璧星請出兵討伐鎮雄安堯臣。李廷機力主撤兵,使黔、蜀兩省生靈免於塗炭,有功於國。只因與宰輔申時行、沈一貫等關係密切,申時行、沈一貫被黜後,言官們便輪劾李廷機。

估計是被彈劾得受不了了,李廷機遞上辭呈准備走人。他原本估計皇帝大人懶點,得交個三五份才能批下來。所以爲了早點辦完手續,他要讓皇帝看到自己辭職的決心。爲此,他把房子捐給窮人,讓全家老小卷鋪蓋先走,自己則一個人跑到廟裏湊合住了下來。

5份辭呈交上去了,萬曆沒反應。李廷機毫不氣餒,又寫了5份,萬曆依然沒反應。李廷機火了,繼續寫,寫50份,就不信萬曆不給批。就這樣,可憐的李廷機在破廟裏住了整整5年,寫了123封辭呈,其結果是皇帝的批條沒得到,反倒得到一個“廟祝閣老”的綽號。最後,李廷機徹底崩潰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僱,頂着抗旨的罪名、冒着殺頭的危險,自作主張跑回福建老家去了。幸運的是,萬曆連追究都懶得追究,任他去了。4年後,貧困潦倒的李廷機病逝,萬曆這個時候罕見地勤快了一次,賜贈他少保頭銜,諡“文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