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日,網傳千年一遇的“對稱日”。衡水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巡特警大隊巡警王雁南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一張拼湊起的“全家福”,寫下了十六個字:所想所願,一切安好;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那天,是他的愛人、衡水市第三人民醫院肺三科護士朱豔秋到衡水新冠肺炎指定收治醫院隔離病區封閉工作的第6天,是他的岳父在同一所醫院封閉工作的第6天,是他的父親結束假期駐村扶貧的第5天,也是他到衡水北高速口檢查站執行任務的第9天。當時,一家人分佈在衡水抗疫一線,誰都沒有預料到,這次在同一城市、不足十公里距離的分別,會長達40天之久。

2月23日衡水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在全省首先清零。經過15天的隔離觀察,3月7日朱豔秋回到家,3歲的兒子的反應卻讓她意外。兒子非常緊張地看着她,突然說“媽媽不走!”這句話讓王雁南和朱豔秋都紅了眼圈。這對年輕的警醫伉儷在戰疫一線刻骨銘心的40天,點點滴滴都湧上眼前。

出征時刻——

你的陣地

我的防線

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中午,正在與家人喫團圓飯的王雁南突然接到分局巡特警大隊指令,要求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一到單位,聽說要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王雁南二話沒說便向領導請戰要求上一線,隨即被派到衡水北高速口執勤站進行24小時執勤,全力配合醫護人員對過往車輛上的人員進行體溫測試,並對有關車輛進行安全檢查。

(王雁南在檢查站執勤)

隨着疫情的日趨緊張,作爲衡水市新冠肺炎指定收治醫院的第三人民醫院迅速進行入戰時狀態。朱豔秋是肺病科護士,自然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也已經做好了準備。1月28日中午,她接到命令:進入隔離病區。根本沒有時間跟還在執勤的丈夫見個面,她只能把3歲的兒子託付給婆婆。進入隔離病區的第一天,朱豔秋從傍晚6點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點半,當她帶着一身疲憊回到宿舍時,這纔看見丈夫下午就發來的一條微信:你有你的陣地,我有我的防線,我們共同努力,期待勝利相見!

(工作中的朱豔秋)

牽掛時刻——

“注意防護”

“回家先消毒”

疫情防控喫緊時,王雁南和他的6人班組,一天負責檢查站的24小時值守,一天負責轄區重點部位的巡邏,還有一天要在單位備勤,就這樣三天接三天連軸轉。朱豔秋在隔離病區,原則上每個班次4小時,但往往要提前半個多小時穿戴防護服具,工作完後還要半個多小時做消毒檢查,有時爲了節省一套防護服,連續工作六七個小時是常事,口罩摘下來都能倒出水來。幾天下來,臉上佈滿勒痕、壓痕都算是輕的,她和同組的5名護士嘴上和鼻子上全都起了泡。

(朱豔秋的鼻樑被口罩磨出了水泡)

各自忙碌的日子裏,微信是他們唯一的連線。不過,每次微信聯繫時,王雁南都會精確計算着時間:“她們工作時不讓帶手機,下班了又希望她能抓緊時間多休息一會兒,所以,我每次總是算準了她在宿舍剛剛起牀準備接班的功夫,見縫插針趕緊說上幾句。”

王雁南對媳婦說得最多的就是“注意防護”。“雖然知道說多了是廢話,但就是想千遍萬遍地提醒她。怎麼能不爲她擔心呢?畢竟這個病毒這麼厲害!但這是她的責任和擔當,就像以前我一天到晚不着家時常說的警察的責任和擔當一樣。”

朱豔秋叮囑丈夫最多的就是“回家一定先消毒啊!”王雁南牢牢記着妻子的話,每次回家都把外面穿的衣服全脫了,放到消毒燈下消毒,然後再仔仔細細把手和臉洗得乾乾淨淨。

感動時刻—— “羣衆放下消毒液就跑” “又有患者治癒出院啦”

“沒有什麼比得到羣衆的理解和支持更令人感動的事了,那一刻你會覺得,你所有的付出都是那麼值得!”問到疫情防控工作期間的感動時刻,王雁南講到這樣一件“小事”:一天深夜,下起了小雨,防護服裏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冷風一吹直打寒戰。這時,一輛白色轎車駛下高速,除駕駛員外,車上還坐着一個60多歲的男子。用體溫槍檢測,60歲男子兩次都顯示37.3度以上,這下男子有些不耐煩了,說話的調門也越來越高。

王雁南知道,由於天氣原因,體溫槍有時可能不太準確,他一邊好言安撫男子的情緒,一邊叫同事拿來了水銀體溫表。這回檢測沒有問題。車子駛離檢查點十幾米後突然停了下來,男子一溜小跑回來,放下十幾個噴霧式消毒酒精,轉身就跑。王雁南追過去問男子姓名,男子只說:“我是幹醫療器械的,這是咱自家的貨,你們這麼辛苦,留着防護用吧。”“當時,我們幾個老爺們心裏都熱乎乎的,眼淚也在眼眶裏打轉轉。”

(王雁南和班組在巡邏)

說起朱豔秋的感動時刻,自然什麼也比不上患者治癒出院的時候。經過兩次測試和醫生評估,患者達到出院標準了,護士們會提前一天通知患者。一聽到這個消息,患者往往如同獲得新生一般,一掃十幾天愁眉苦臉的陰霾,嘴角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眼裏流淌着激動的熱淚,感謝的話語一說再說。“真替他們高興啊!如果不是穿着厚厚的防護服,真想和他們握手、擁抱,看到他們這個樣子,我們受的那點苦、那點累又算得了什麼呢?”

心酸時刻—— “孩子常常夢中喊媽媽” “我們五個人一哭俱哭”

忙碌的時候來不及想這想那,一旦有些許閒暇,夫妻二人除了互相牽掛之外,想的最多的就是他們今年剛剛3歲的兒子了。“其實,我們倆微信時,常常是說不上兩三句話,話題就都轉到孩子身上……”

(王雁南一家的全家福照片)

而一說到孩子,夫妻倆滿是心酸。王雁南的父親是扶貧幹部,這幾年長駐村裏,疫情期間更是要堅守陣地。夫妻倆同時衝上了防控一線,家裏的大事小情全都落在了王雁南母親一人肩上。

“我平時工作就忙,陪孩子比較少,孩子從來不單獨跟我睡覺,媽媽不在家時他就特別依賴奶奶。以前媽媽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離開過他,小傢伙一直沒有適應過來,每天都拉着奶奶問媽媽怎麼還不回來,睡覺時經常會喊媽媽,我們都不敢讓他和媽媽視頻,因爲每次兩個人都隔着屏幕哭得稀里嘩啦……”

朱豔秋這一班五個姐妹年紀仿上仿下,孩子們也都差不了幾歲。每次一個人跟孩子視頻,其他四個人也會圍上來逗孩子幾句,“常常是鬨堂大笑開始,一會兒工夫,五個人就哭作一團了……”

團圓時刻—— “咱們回家!” “媽媽不走”

(王雁南在衡水北高速口檢查站)

2月22日,衡水市公安局視情調整勤務模式,衡水北高速口檢查站撤勤,王雁南恢復正常巡邏。2月28日,朱豔秋離開隔離病區進入賓館隔離觀察,直到3月7日。

3月7日清晨,王雁南早早就來到賓館等候。看到妻子從賓館出來,王雁南迎上前去,一把搶過了妻子的行李箱,說“回家吧!”

朱豔秋知道,最讓揪心的時刻就要到了。果然,回家後,3歲的兒子看到40天沒見面的媽媽,先是沒什麼反應。但朱豔秋關門去換衣服,兒子馬上緊張地跟過來說:“媽媽不走!爸爸也不走!”夫妻倆一起抱過兒子:“今天爸爸媽媽一起陪你!”

山河無恙

人間皆安

這一天終來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