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博物館被指部分館藏文物系“贗品”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

重慶大學建了個贗品博物館?蘇州專家這麼看

昨天一篇來自收藏愛好者的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發文博界巨大反響,該報道稱“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博物館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 ”

重慶大學建了個贗品博物館?蘇州專家這麼看

今天上午10:00,看蘇州記者就有關事件向重慶大學宣傳部求證,多次撥打都無人接聽。隨後就有當地媒體披露,目前校方已經開展覈查。

今天有重慶市民前往重慶大學博物館,發現該館已經關閉。門口設置的“大象有形——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展板及慶賀博物館開館的花籃均未搬離。

重慶大學建了個贗品博物館?蘇州專家這麼看

看蘇州記者電話諮詢了重慶大學的學生,不少學生表示此前未參觀過,看到網上流傳的文章,想去實地看看,認爲作爲知名院校,有這樣的行爲,實在是荒唐。

看蘇州記者通過查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官網發現,吳應騎爲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原副院長,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重大藝術學院關於吳應騎的介紹是“青年時就嗜收藏,精於鑑賞,喜愛書畫和瓷器,並專攻中國美術史。”

據瞭解,吳應騎將超600件藏品捐贈給重慶大學博物館。其中,2016年捐贈300餘件,今年2月捐贈342件,涵蓋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等。

吳應騎2016年捐贈時也曾向媒體表示,“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鑑定的,非常珍貴的文物佔到60%以上。我希望重慶大學的博物館能建設成全國高校中一流的博物館。”但一位曾供職於國內知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今天對看蘇州記者表示,從公佈的藏品看,“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

隨後,看蘇州記者撥打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電話詢問,博物館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重慶大學博物館未在該局報備審批。目前,重慶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調查。

重慶大學建了個贗品博物館?蘇州專家這麼看

關於這一事件,不少網友在看蘇州APP上也展開激烈討論。博物館是否可以拍照?博物館放仿品是否應該譴責?這家博物館不如叫展覽館?

蘇州博物館宣傳部主任李喆告訴看蘇州記者,博物館特殊藏品在展示過程中會有禁止使用閃光燈甚至是禁止拍照的情況,閃光燈會對絲綢、書畫文物造成損傷,甚至是不可修復的傷害。李喆也強調,博物館的一般展陳不會禁止拍照。

重慶大學建了個贗品博物館?蘇州專家這麼看

“清代”電鍍大大天王,造型似乎是來自隋唐演義小人書。

博物館不是單純放文物的地方,這一點不少市民會有誤解。李喆打了一個比方,民俗博物館一般都是仿品的展陳,這類博物館主要目的是記錄。蘇州也有失戀博物館,大家都有收藏功能,不是說必須要收藏文物。

對於收藏內容,李喆表示要看博物館對於自身定位的解釋,而報道中稱,重慶大學博物館定位是展現中國古典造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傳統文化魅力,就應當根據此定義展示收藏內容。

李喆告訴看蘇州記者,此類博物館需要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即使暫時性沒有向觀衆展陳,也應當妥善保管在庫房中。如果以仿品向觀衆展示,則必須有顯著清晰的解釋和說明。

也有網友提出博物館和展館的區別。李喆打了個比方,蘇州文化博覽中心就是展館的一種形態,蘇州規劃展示館則是另外一種,展館沒有固定展陳的要求,只需要發揮展覽展示的功能,而蘇州博物館就必須要有固定的展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