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國家電視臺的王牌欄目,《新聞聯播》一直被視作中國聲音的權威出口。比如“令人噴飯”,出乎很多人意料,這竟然是個成語,還出自大文豪蘇軾,意思是“形容事情十分可笑”,用在回應美國部分人士的荒唐言論上可謂恰到好處。

“今天你追《新聞聯播》了嗎?”“我也就刷了十幾遍吧。”

連日來,廣大網友開啓追劇模式。可這次大家追的不是暑期檔,更不是小鮮肉,而是硬核的《新聞聯播》。29日,主播康輝專門錄了一段小視頻,表示“粉聯播您有眼光!這樣的《新聞聯播》還得上幾個熱搜!”

狂懟美國圈粉無數,《新聞聯播》變了嗎?康輝給出答案

在很多人的傳統認知裏,《新聞聯播》播的都是硬新聞,看《新聞聯播》的都是“老幹部”,如今成爲“國民新寵”,確實有種反差。那麼,當我們追《新聞聯播》究竟是在追什麼呢?換句話說,這檔硬新聞欄目爲啥突然躥紅呢?

首要一點在於敢於亮劍、直面硬剛。着眼於中國崛起,美國隔三差五“搞事情”,近段時間更是極盡挑釁之能事。對此,中國網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期盼通過各種途徑闡明中國立場、發出中國聲音。

狂懟美國圈粉無數,《新聞聯播》變了嗎?康輝給出答案

作爲國家電視臺的王牌欄目,《新聞聯播》一直被視作中國聲音的權威出口。有外媒記者直言,“我們就像解讀密碼一樣看新聞聯播。”曾有這樣一則軼事,上世紀90年代,播音員張宏民一次穿着中山裝登場後,立刻在各國使館引起強烈反響。在他們看來,服裝的改變可能意味着政治氣候的變化。而事實上,張宏民不過是因爲當天值班的播音員請假,臨時“救火”的他沒穿正裝,才以中山裝上陣。如此之高的關注度決定了,這個平臺發出的聲音會立馬傳遍世界。反觀最近播出的“國際銳評”,可謂字字珠璣,直接戳穿了美國的虛僞面具,讓人大呼過癮。

更可貴的是,“國際銳評”不僅觀點鮮明,而且語言生動、金句頻出。用“怨婦心態”形容美國的心態失衡,用“滿嘴跑火車”抨擊美國的抹黑行徑……形象又給力的用詞,搭配主播們鏗鏘有力的聲音,可謂是有理又有力。在這些表態中,網友們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用詞。比如“令人噴飯”,出乎很多人意料,這竟然是個成語,還出自大文豪蘇軾,意思是“形容事情十分可笑”,用在回應美國部分人士的荒唐言論上可謂恰到好處。康輝在與網友互動時,還科普了一下“懟”的正確讀音爲四聲,並非大家口中的三聲。這些細節無疑又拉近了欄目與觀衆的距離,讓人感嘆看節目漲知識。

狂懟美國圈粉無數,《新聞聯播》變了嗎?康輝給出答案

有網友說,“《新聞聯播》變了”。其實,《新聞聯播》還是那個《新聞聯播》,大家所謂的“變”,更多是我們國家外宣技巧提升的表現——該高大上絕不低姿態,該接地氣也絕不端架子。這一點,我們從外交部、國防部等發言人的回應以及衆多新聞媒體的評論中,都能體察得到。長久以來,世界輿論場都是“西強東弱”的格局,我們樂見越來越多的中國聲音傳播開來,將輿論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用“睿實力”回應西方炮製的“銳實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