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深陷30億欠款漩渦

資金缺口超30億,溝壑難填。

“還堅持,是希望有個好結果。”

10月14日晚間,淘集集公關總監在供應商圍堵公司總部的當天,如此在朋友圈寫道。

兩天前的12日,淘集集還在闢謠,稱欠款是部分商家的謠言,14日發聲明希望大家共渡難關。

可是,15日凌晨兩點,等來了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致夥伴們的一封道歉信》。

在道歉信中,張正平稱,由於一些難以言明的“內外部因素”,淘集集的銷售額增長几乎停滯,而獲客成本高昂,導致淘集集虧損加劇。

淘集集曾嘗試通過融資和貸款的方式解決增長問題,但爲了等待融資失去自救最佳時機,最終造成如今的局面。張正平表示,“目前,公司已與國內某大型機構談妥,將進行重組,並計劃將併購獲得的款項用於歸還欠款。”

張正平還呼籲,商家不要起訴,避免公司清算,血汗錢顆粒無收。

淘集集“暴雷”始末

創立於2018年8月的淘集集,成立2周就累計獲得200萬的銷售額,引起行業關注。

很多淘集集平臺上的商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錯過社交電商的紅利期後,湧向淘集集“掘金”下沉市場,寄希望利用平臺的補貼,乘機擴大銷售額。

被淘集集平臺欠款200萬的福建泉州達宇文,就是一個典型商家。

“主要運營也比較簡單,沒有淘寶、京東那些複雜的套路。早期甚至可以使用社交電商的鏈接。“就這樣,抱着試一試的態度,達宇文在3月份的時候,上線了一批男裝試賣。

在商戶們看來,淘集集最大的優勢就是活動多,經常有推薦活動。只要參加活動銷售額就能暴漲。

淘集集深陷30億欠款漩渦

補貼和活動不斷的淘集集

不過參加活動有一個特殊要求,就是價格必須比友商低。“早期參加推薦活動,甚至需要上傳其他平臺鏈接,以證明同產品價格更低。”

爲了在社交電商領域分一杯羹,淘集集祭出的手段就是價格戰。對於大部分商戶來說,頭部社交電商的商品利潤已經被壓縮到10%左右,淘集集爲什麼還能壓縮價格?

“雖然利潤率更低,但是我們最看重的,是淘集集的免費流量”,達宇文向Tech星球介紹,淘集集的社交電商模式與友商並不完全相同,友商是多人一起砍價的模式裂變,而淘集集則是依靠分享獲得助力紅包的模式擴散。

在淘集集上分享紅包促使一個朋友下單,就可以獲得3元紅包。看起來3元紅包沒有多少,但達宇文告訴Tech星球,他一件男裝賣20-30元,利潤就是2-3元左右。而淘集集抽傭是0.6%,也就是一件商品獲得利潤也是1.8元。

淘集集燒錢補貼的成本,已經超過平臺獲得的收入。只有持續融資,纔有存活的機會。

局勢的轉變,發生在今年618前後。

各大平臺618大促銷,淘集集也準備了大規模的營銷活動,達宇文也是在那個時候擴大了店鋪規模,上線了3個店鋪同時運營。

商品供應環節,他與家鄉工廠簽訂了配額,進一步降低貨源成本,“期待趁着波紅利成爲大商家。”

暴雷的苗頭也在6月份開始顯露出來了。當月激增的銷售額,令持續補貼淘集集平臺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此時張正平啓動了B輪融資,計劃融資2億美元估值8美元。在15日凌晨的公開信中,張正平提到,當時拿到了多家投資機構的口頭offer。

然而,進入7月,平臺銷售業績突然下跌。淘集集爲了在融資關口數據不太難看,繼續保持了大規模補貼。

這時淘集集對商家採取了延緩回款週期的措施,“回款週期開始變長,從T+7到T+30,現在每次提款都是顯示等財務審覈,或者回款失敗。”

爲什麼6月以來都沒有收到回款,還在繼續運營?達宇文向Tech 星球解釋稱,一方面是下架需要找店小二填表籤合同,比較麻煩。另一方面,是確實還有不錯的流量,“沒覺得整個平臺要出事,欠款最終累計到了200萬。”

9月25日,開始有商戶組織集體維權,事件開始一步步發酵。

儘管在10月12日,平臺還在闢謠沒有羣體欠款,但是越來越多的商戶,圍堵在上海淘集集總部,事態已經發展到“紙包不住火”的地步了。

30億窟窿是如何形成的?

北京的五常大米經銷商段其祥在唯品會、淘集集等幾家電商網站都有店鋪。淘集集其實平臺並不成熟,但是免費流量吸引了絕大部分商家。

淘集集深陷30億欠款漩渦

商戶提供的淘集集商家管理後臺截圖

在溫州商會組織的維權直播活動上,從主持人公佈的統計數據來看,大多數維權的商家欠款額度在10至30萬元。這些商戶大多是多平臺運營,基本是在今年3-4月份,纔開始在淘集集平臺上加大投入力度。

段其祥現在還非常費解,“發展好好的平臺,爲何突然就不行了?”

他們最早在唯品會運營,一袋10斤裝的五常大米售價29.9元,一個月能賣出70至80萬的營業額。今年在一個電商交流羣,看到淘集集的招商優惠政策,“抱着試一試新平臺的心態,就註冊了一個店鋪。”

“記得當時直接在手機上,上傳的工商執照等信息”,一開始也沒管,一個月就幾百塊的營業額。直到今年3月份,參加了一場活動,一下賣出了2000袋,當時覺得這個平臺還是有潛力,開始上心運營。

不過,淘集集要求維持全平臺最低價,段其祥不得已把價格定在了26.9。“我不騙你,我們的利潤就只有幾塊錢,所以10萬塊錢雖然不多,但那也是3000多袋大米。”這也是段其祥還在努力討要欠款的原因。

淘集集10萬塊錢也給不起了嗎?大家都想知道,淘集集的總計欠款是多少。

一位打進直播熱線的商戶反映,他知道的就有幾個上千萬的,而Tech星球採訪接觸到的商戶中,欠款最高的將近700萬元。

這位商戶向Tech星球表示,淘集集總欠款額度應該遠多於15億。根據他的測算:淘集集的每日訂單量是100萬單左右,平均客單價在30元左右。3個月多(100天)的欠款,總額度應該是30億元。

而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淘集集目前僅融資到A輪。燒錢速度跟不上融資額度,淘集集已經無力償還全部商家欠款。

Tech星球進入了一個330人的淘集集維權羣,有很多壓款幾十萬元的商戶,介紹Tech星球進羣的商戶被拖欠貨款150萬,“據傳最多的壓了5000萬,所以整體欠款絕不是幾個億的小數目。”

15日凌晨,張正平在公開信也提到:“公司餘款三到六個月後平攤到大夥身上,不足以抵扣1%的貨款。”

這也是爲何此前淘集集提出處理方案,要求商戶等重組成功獲得20%的回款,上市市值達到20億美金後,再償還全部欠款。

這份要求商戶與平臺共同承擔失敗責任的合同,絕大部分商家並沒有同意簽署。

“行至險灘”的淘集集,前途只有重組一條路,或許還能讓淘集集跪着活下去。

社交電商模式爲何不靈了?

GMV超過1000億,京東用了10年,淘寶用了5年,但發力下沉市場的社交電商,只用了3年。

近兩年,社交電商項目發展速度令人咋舌,也吸引了很多創業者跟進。

最晚成立的淘集集,被認爲是“社交電商平臺的門徒”,不過有些已經上市,而淘集集卻到了懸崖邊沿。

成立伊始,張正平高調提出,“淘集集是高品質的拼購平臺”,這一定位與京喜(京東的拼購平臺)一樣。

然而,供應鏈環節薄弱的淘集集,實際上並沒有堅定走這一路線,而是掉頭向還在增長的下沉市場,比頭部社交電商更下沉,比友商更低價。

淘集集大數據顯示,平臺一線城市用戶佔比4.46%,二線城市用戶佔比32.95%,三四線城市及縣鄉村用戶佔比達62.68%。

“這些用戶根本就沒有忠誠度”,段其祥強調忠誠度與復購率不是一回事。這些用戶復購,是因爲淘集集的補貼使得商品售價,確實比友商要低。但是,一旦補貼停止,用戶很可能不會繼續在淘集集上購買了。

這也是爲何淘集集註冊用戶已經達到1.3億,仍不敢停止燒錢補貼的原因。

用燒錢換取發展速度和規模,其實淘集集矇眼狂奔只爲實現一個目標:儘早上市。

縱觀整個電商市場,目前年度GMV過萬億的是電商平臺第一梯隊,分別是阿里的淘寶、天貓以及京東;第二梯隊,年GMV門檻是千億元,有蘇寧易購和唯品會等三家;第三梯隊,年GMV幾百億元的愛庫存、淘集集、快手電商等6家平臺。

淘集集深陷30億欠款漩渦

注:淘集集數據爲2018年8月至今的預估數據。

淘集集在第三梯隊GMV屬於中等水平,無論採取什麼手段進入第二梯隊,並在入圍後抓緊上市,是對淘集集和投資方來說最好的結果。

不幸的是,淘集集資金鍊斷裂,商家擠兌危機,甚至可能會引發平臺崩盤破產。

實際上,淘集集的危機以及社區團購市場集體觸礁,驗證了社交電商並不是靈丹妙藥。

“其他社交電商背後有巨頭做靠山,淘集集背後有誰啊”,淘集集維權羣一位商戶說道,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不過免費流量的誘惑力還是太大,自己一步步擴大投資額度。以至於到今天幾十萬貨款提不出來。

據溫州電商活動直播時說,前兩年一家社交電商平臺此前也曾遭遇供應商欠款的維權危機,幾位公司副總與溫州商會的幾家商戶喝酒,希望商戶不要鬧大。最終,這家公司選擇了提前IPO,用募集的資金還上了商戶欠款。

不過,正所謂“時也,命也,運也”。

眼下的淘集集,顯然沒有當年的時運了。即便淘集集重組順利,也意味着要付出部分股權的代價。

互聯網下半場,流量紅利消失之際,淘集集仍舊選擇以粗放式的燒錢補貼獲取用戶,張正平內心可能也在期待驚險一躍,最終幸運上市,成爲百億美金電商平臺。

可惜的是,矇眼狂奔的路上,摔了大跟頭,沒人出手拉一把的話,自己已無力站起來。

淘集集還能撐多久?張正平和平臺3萬多商家,都在等待答案。

- 加入交流羣&內容轉載&合作相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