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宋之交”是中国一个特殊时期——五代十国,彼时的中国极度混乱,政权迭代十分频繁。五代十国,往往被视为唐与宋的“过渡期”,如果撇开这个时期不看,唐朝与宋朝的区别会显得非常明显,两个朝代的气质完全不同。

如果说唐人是豪放的,宋人就是细腻的;如果说唐人是热烈的,宋人就是内敛的。甚至于,连两个朝代的瓷器也完全不一样——唐朝的瓷器是大气的,宋朝的瓷器是精致的。这就不禁让人有些疑惑,为何两个相隔并不很远的朝代,气质会迥然不同?

简单点说,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宋朝统治者因为对武器的恐惧,或者说对武将的恐惧,不停地围绕这一中心制定法律,将国人的尚武精神“阉割”所致。

因为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动乱时代,不仅百姓对武人统治十分畏惧,就连以武力上位的人也对武力十分忌惮。因为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前,担任的是后周的禁卫军司令,他也因此而成功上位,所以在建立宋朝之后,他便开始对武力进行全方位防范。

“杯酒释兵权”不必多言,基本上人们都知道这个事儿,可赵匡胤为限制武将的权利,在制度设计上耗费的精力远不止于此——先是将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又让文官的地位不断高于武官,最后甚至给武器带上了枷锁——限制百姓私蓄武器。

因为重视祖宗定下的“祖制”,赵匡胤的子孙们基本都毫不犹豫地遵循“祖制”,不断地围绕限制武将权利做事情,武将的地位因此低到了极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不以立功疆场为荣”的现象,国人的性格因此被“扭曲”。

即使赵匡胤为了防止文臣叛乱,也给他们套上了锁链——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地方官权力等,但文官的地位却始终高于武将,一个开疆拓土的将军享有的荣耀,甚至不如一个刚及第的状元。就连男人们都失去了尚武精神,更别了女人了。

赵匡胤成功了,他通过将整个民族引向儒雅化,保证了赵氏家族的长久统治地位,却从精神上阉割了中华民族,让整个民族的活力逐渐消失殆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