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停擺月餘,影視基地復工難在哪?

  作者 | 夏天

  隨着國內疫情漸受控制,影視行業已有復甦跡象,不過目前暫時還不完全包括影視基地。

  據統計,在橫店等待復工的劇組共有30餘個,達6000餘人。儘管在一個月以前,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理辦就出臺了《安全有序復工的指導意見》,後又出臺復工考試新規,但目前恢復正常拍攝狀態的劇組仍屈指可數。“有集聚性的這一塊,我們現在還在等待開放”,象山影視城相關負責人洪佩平告訴骨朵,象山境況相似。

  不止是滯留劇組難復工,受疫情影響出行困難,劇組人員到影視基地的勘景工作無法展開,這直接影響着影視地基的後續工作與生計。

  “2020年還沒有接到。”都勻影視城工作人員周乾康對骨朵感嘆,這家成立兩年的新興影視城,作爲《陳情令》《慶餘年》兩部爆款劇的主要拍攝地之一受到關注,“去年達到目標了(21個劇組),今年我們還想着翻番,能有四五十個劇組過來。”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簽約劇組仍停留在2019年底就敲定的那七組。

  和影院面臨的困境相似,影視基地這艘巨輪,還沒能迎來大面積復甦。骨朵在天眼查上搜索發現,與影視基地、影視城相關聯的公司共計有61188家,即便除去註銷等特殊因素,依賴影視基地營生的公司不在少數。對於這項龐大的實體產業鏈而言,劇組停工牽一髮動全身,所有建築場景和攝影棚的搭建都屬於沉沒成本,如今空置即損失,而在產業鏈上從事餐飲、道具、車馬、羣演等工作從業人員也不得不陷入生計難題。

  聯動上下共克時艱,以優惠政策吸引劇組入駐,是各大影視基地正在展開的行動。影視寒冬下,快速增長的影視基地早就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窘境,如今受疫情影響,這一賽道上正在發生着更爲殘酷的優勝劣汰。

  復工?劇組仍舊心惶惶

  什麼時候纔有機會大面積復工?“3月底到4月初”,是受訪者們的高頻答案。

  位於湖北的襄陽影視城,地處疫情重災區。骨朵從襄陽影視城工作人員處瞭解到,在年前疫情爆發前兩週,襄陽剛順利接待完所有影視劇組的拍攝工作,避免了更嚴重的災難發生。疫情期間根據省內防控指揮部統一安排,影視城部分工作人員值班,大部分人還處於等待通知狀態。但要想恢復正常運營狀態,襄陽影視城所需時間恐比其他影視城更長,遭受的損失同樣不可估量。

  各方都是謹慎的。目前各大影視基地能順利復工的劇組,基本需滿足“春節前滯留影視基地,無新增外地人員,全體身體檢測安全”三大條件,尤其對於流動性較大的羣演,都有着嚴格管控。不僅如此,影視基地需要高度配合當地政府出臺的相關防疫政策,保證各方安全。即便符合復工條件,具體到身處其中的影視人而言,復工狀態同樣戰戰兢兢。

  都勻影視城爲《陳情令》雲深不知處取景地

  “ 《千手觀音傳奇》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在這了”,周乾康告訴骨朵。貴州是全國受疫情影響較輕的省份,影視產業已實現大規模復工復產狀態。除湖北籍人員不能進入本地以外,其餘省市人員順利到達都勻,掃“貴州健康碼”顯示爲綠色、黃色即可正常開展工作。

  復工之前,影視城對劇組工作人員都做了體溫監測,並對年前就入組的湖北籍工作人員還進行了核酸檢測,但即便是這樣,劇組復工狀態也並非完全順利。“有人從四川回來,四川疫情比貴州嚴重一點。他們組裏邊的人就覺得不行,光有健康證明也不行。到了還要繼續檢查,他們才放心。”周乾康透露。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當下多數劇組復工後面臨的困境。與其他工種作業不同,劇組拍攝人員聚集密度大,並且演員在拍攝時無法戴口罩,面臨各方風險,身處其中的劇組工作人員,心情複雜。“其實劇組復工,本質上跟全社會的秩序是一致的,完全恢復還需要一點時間。”西太湖影視基地總經理許秀松告訴骨朵。

  西太湖影視基地

  目前已復工的劇組,拍攝的場景也頗受限制,這與題材有一定關聯。主打古代場景的橫店、象山,影視基地內的場景可滿足大量古裝戲、年代戲的場景需求,而主打現代戲的影視基地,面臨的難題則更多。

  位於江蘇常州的西太湖影視基地,以服務年代戲和現代戲劇組爲主,是許鞍華新電影《第一爐香》拍攝地,“年代戲內外景在基地內完成不成問題,但一旦涉及到需要大量外景的現代戲,要到城市裏協調各個場景拍攝,現在外面的場景提供方就很猶豫,劇組只能先拍一些室內場景”,許秀松告訴骨朵。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影視基地完全沒有可展開之處。

  “劇組制景這一塊,屬於人員不聚集的(工種),其實這些已經開始”,象山影視城相關負責人洪佩平表示。根據《象山影視城劇組復工防疫指引》,目前象山有部分劇組已展開局部復工。除了滯留在象山的劇組,有四個年前敲定的新劇組已陸續返回象山,等待整體形勢變好之後再開始展開工作。

  怎麼算整體形勢完全變好?一切都需要根據國家、當地政府統一規劃安排,幾乎所有影視基地工作人員的回答一致。

  無法勘景,預約成難題

  “前兩天有個劇組聯繫我們,說想要歐洲的場景。我就推薦了我們蘇錫常的一些歐洲風景街,發圖片給他看。”在國內另一大重要的影視拍攝聚集地無錫,主營協拍業務的無錫淘寶影視公司CEO楊斌向骨朵回憶道,“他沒說來,也沒說不來。我們也知道現在聯繫也沒有用。”

  除了滯留劇組開工難之外,影視基地更頭疼的難題是,後續要接待的新劇組,無法線下勘景及開展籌備。疫情管制下,全國統一實行的出行政策中,不論是辦理出入證、健康證明,還是往返14天的隔離期,線下勘景一來二去即耗費一個月,致使劇組線下勘景工作難展開。

  “我們素材多,實景照片、航拍視頻都有,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勘景”,洪佩平告訴骨朵。儘管此前象山也有網上對接資料的程序,這次受疫情影響,將影視城各大素材全完善後,網上勘景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有意向對接的劇組有62個,已經在網上預約安排的劇組有12個。”

  昔日的象山影視城

  儘管這與象山全年接待150-160個劇組,日接待15個劇組的高峯數字相比,有些小巫見大巫,但據骨朵瞭解,在各大影視基地中,這已經是相對可觀的數字,更多影視基地顆粒無收,未籤新單。

  線上勘景,這並非多數影視城可複製的模式。順利簽訂同樣與象山影視城爲劇組提出的高力度優惠密切相關。

  在疫情影響下,橫店、象山相繼出臺高力度優惠政策。作爲老牌影視基地,與影視公司長年合作、場景熟悉,有大量古代通用場景可供劇組使用,在遠程勘景敲定劇組上具備一定優勢。據骨朵瞭解,在簽訂劇組業務上,橫店同樣在有序進行。不過這些已經敲定的劇組,不排除疫情平穩之後再實地勘景的可能。

  相比之下,主打古代戲、年代劇的年輕影視基地,受勘景限制,多數劇組仍在觀望中。“視頻雲勘景只是一個變通辦法,劇組也只能模糊瞭解。”許秀松告訴骨朵,對於多數劇組而言,導演與美術、攝影、統籌等主創人員沒有在現場看到過實景,其實還是難有具體判斷。

  這同樣與劇集題材有關。大劇組在年代劇或古裝戲中,需要搭景、改景及再創作的比例更高,一旦涉及到內景,需要確切到空間尺寸、層高跨度等具體數據,外景也需要考察現場感覺縱深、透視關係等,這都需要劇組實地勘景才能落地。

  楊斌團隊曾爲《奈何BOSS要娶我2》協拍

  所以影視基地與劇組的溝通中,網上勘景只是基礎部分。“不確定因素很多”,楊斌告訴骨朵,在這個特殊時期,劇組演員是否會持續等待?項目資金是否會發生變化?當恢復拍攝後,劇組可投入的預算有多少?都直接影響着劇組與影視基地的開工計劃。

  漫長的等待裏,不排除大量劇組夭折的可能。

  “下半年能繼續開機的,大體上都屬於心中有熱愛、兜裏有銀子、買家有着落的劇組了。”許秀松感嘆。

  損失上億,未來恐開啓價格戰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2、3、4月我們的活兒都接滿了。準備正月之後就過來籌備的,現在目前都停滯了。”楊斌不掩飾焦慮。

  他所領導的協拍機構,平均每個月服務10-15個大小劇組,一年累計達150個左右。3月1號公司復工後,燈光、美術、攝影、木工、油漆工各崗位工作人員都已經做好了接待拍攝準備。年前有大導演劇組計劃2月開機,受疫情影響只能推遲,他急切的期待着正式復工的來臨。與影視基地不同,楊斌只經營協拍不涉及旅遊業務,1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在當地扶持政策下免租金,但一個月損失仍在百萬以上。

  場景空置、運營費用、人工費用以及場景維護,是“特殊情況下”的影視基地必須面臨的支出。疫情下,旅遊業受毀滅式重創,有旅遊板塊的影視基地,損失則更大。

  “所有的,可能估計能在一個億這樣子。”洪佩平對骨朵做了個保守估計。劇組損失涉及產業鏈各端難以預估,而作爲中國十大影視基地,總佔地面積1176畝的象山影視城,旅遊板塊是重要支柱,2019年春節期間接待遊客32萬人次,六天門票收入達1433萬元。而到了2020年,受疫情影響1月25日至2月28日節假日旅遊旺季閉園,“和往常一樣的話,我們門票收入有兩千萬的損失。”他坦言。

  以佔地300畝的西太湖基地爲代表的中小體量影視基地,“過年前,我們退了五六千張遊客預定票。春節期間景區,起碼損失了2萬遊客,和相應產生的費用。”許秀松告訴骨朵,加上劇組業務,基地這兩月預估損失七八百萬,“不過現在省、市主管部門對我們都出臺了幫扶政策,損失應該還在可控範圍。”他補充道。

  儘管未向外界透露具體數字,作爲影視基地中的“巨無霸”橫店,以“億”級爲單位的損失金額只會更多。不論大小影視基地,都各自虧損,各有難處。儘管當地政府均有出臺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爲影視基地解壓,但要真正盤活影視基地,讓產業鏈上下流轉起來,仍需要劇組遊客入駐,增添血液,帶動各方服務與消費。

  國民旅遊業態低迷,劇組開工難。疫情影響下影視行業形式不樂觀,不論是爲了共克時艱,還是爲了吸引更多劇組入駐,各影視基地都給出了實打實的優惠政策。

  例如橫店針對滯留劇組,住宿費降爲半價;西太湖影視基地出臺扶持政策,停拍劇組、新增劇組、服務配套等費用均有所減免;象山影視城出臺8項措施,自復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針對劇組提出拍攝場景免費,攝影棚、酒店等費用降價30%-50%,燈光、器材、道具等租賃費或零售價降價10%-20%。據洪佩平透露,這8項措施出臺後,吸引來不少劇組的注意。

  “上面也正在制定一些優惠政策,政策的力度肯定不會比象山和橫店小。”都勻影視城工作人員周乾坤向骨朵透露,優惠同樣涉及場景、攝影棚、酒店、餐飲等各個方面。

  但目前影視行業積累的寒冰,並非各方帶頭讓利就能簡單解決。前期投入成本高昂的影視基地,境況更爲窘迫。就在近期,投資3.5億、佔地1200畝的陝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就因遊客量太少,結束了它僅4年的生命,這是一大危險信號。

  “全國有名有姓的(影視基地)有近百家基地,現在活的好的不超過七八家”,許秀松對骨朵坦言。在疫情爆發之前,影視行業還處在變革調整期,全國影視基地的生存狀態本就不容樂觀。

  視頻平臺崛起那幾年,影視行業矇頭狂奔,國內影視產業園陸續建設啓動,福建廈門、廣東佛山、山東煙臺、浙江海寧、江蘇蘇州相繼有數家影視產業基地(園區)成立。但這類前期投入成本高昂的重資產服務行業,需要綜合建設模式及專業團隊運營,重長線策略迴流緩慢。如今再添嚴寒,能夠活下來的影視基地,也只能在降價之餘,“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儘量地有序競爭”,這是許秀松此時最想表達的心理話。目前他擔心的是,未來爲吸引爲數不多的影視劇組,影視基地大打“價格戰”,這將會更加擠壓影視基地行業的生存空間。

  可以預見的是,影視基地將面臨一場更爲殘酷的洗牌。

  “老百姓最大的娛樂方式,精神娛樂主要是看電影看劇,線下娛樂那就是旅遊,這是人的本能的需求。”儘管目前問題重重,他對骨朵十分肯定的表示,影視與旅遊一定是好行業。“只是現在遭到了階段性的困難,肯定需要點時間恢復信心。堅持下去,就能看到春暖花開,凍死了那就是殘酷的物競天擇了”,他感嘆。

  和所有影視從業者一樣,繼續在困境中尋求發展,也是目前影視地基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

責任編輯:霍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