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云南迁徙的鸟类,首先映入脑海的一定是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们。而在近几年,云南各地也不断惊现各种水上“精灵”,比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水鸟”紫水鸡现身石屏异龙湖,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在保山青华海被发现三只……

紫水鸡

近日,在云南红河开远、曲靖罗平、保山龙陵等地,迎来了“稀客”钳嘴鹳。

钳嘴鹳属于中型鹳,羽毛由白色至灰色,下喙有凹陷,喙为淡绿的角质色或红色,脚呈粉红色。体型较大,体长可达80多厘米。

它们的名字由来很简单,因为嘴极其像钳子,且大嘴坚硬,能利用尖锐的下颌骨敲碎甲壳类小型动物,如蜗牛、虾、蟹等,因此而得名。

这群“森林工匠”们双脚插在水田间,一会儿敲敲打打,捉只蜗牛到嘴间,尽力撕咬;一会儿扑闪翅膀、与同伴嬉戏玩闹;时而成群结伴,自在翱翔在七彩云南的上空。

它们精致的毛发和曼妙的姿态,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幅水彩画,颜色分明、轮廓清晰;阴天时又与自然相衬下仿佛一幅水墨画,孤傲而绝美。

有意思的是,钳嘴鹳常常被人们误认为苍鹭,但它不属于鹤,注意它是鹳(guan)。与苍鹭这种鹤类相比,钳嘴鹳体重较重,最高可达约8千克,脖子不能像鹤那样弯曲和缩回。

苍鹭

钳嘴鹳

这种鹳科动物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及南亚国家。有趣的是,鹳在欧洲国家俗称“送子鸟”,相传它们落到谁家屋顶筑巢,哪家就可能喜得贵子。(原来不止中国会对动物寄予美好祝愿,其他国家也有!)

钳嘴鹳喜欢在水草丰美、生态环境优渥、气候湿润的热带湿地栖居,比如水田、海滩、湿地、湖泊等。

而这样一群高傲又滑稽共存的“精灵”们,也难逃“被灭绝”的风险。

2013年,钳嘴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钳嘴鹳面临濒危,也与它们的栖息地有关,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农民田间养殖的动物相斥,再加上农耕湿地的农药、偷猎者也会增加钳嘴鹳的死亡率。

不过惊喜的是,随着云南各地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吸引大钳嘴鹳到此栖居觅食。2006年在大理洱源西湖,中国首次出现钳嘴鹳。2017年曾吸引超200只钳嘴鹳到红河金平造访,在近一年中钳嘴鹳的数目更是剧增,日前陆续在红河开远凤凰湖、曲靖罗平一农田、保山龙陵大小海等地发现。

红河开远凤凰湖

钳嘴鹳是反映湿地生态平衡的标志性物种之一。在中国数量极其稀少珍贵,近几年还在贵州、甘肃等湿地造访。

云南各湿地的浅滩和湖面,为各种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栖息地以及充足的食物,也成为候鸟越冬的繁殖地。近几年云南生态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得钳嘴鹳数量开始增多。

为了保护珍稀鸟类物种,有野生保护宣传人员呼吁,希望群众能提高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要盲目投喂以及聚集拍照,拒绝狩猎,保护生态环境。

毕竟,害了野生动物,也是在害我们自己。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