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乒乓球大国,乒乓球强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一代接一代。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国内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众多,水平参差不齐,有专业退役的,有初学的,有年龄大的老同志,也有乒乓娃娃,对乒乓球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

中国乒乓球队有五字方针,“快,准,狠,转,变”,而很多业余爱好者对此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用樊振东和许昕的战例,谈谈快与狠具体含义。

有的朋友觉得快与狠,非常好理解,要的是又快又狠。其实这个想法,是专业队,乒乓球专业研究的最多的问题。

用国乒卡塔尔公开赛的战例,具体讲一下这个问题。许昕,樊振东的比赛较为有代表性。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上图为许昕对阵皮切福德的战例。

许昕发球至皮切福德的正手位短,皮切福德反手拧直线。许昕正手拉起,皮切福德反手撕直线,许昕退台正手拉,皮切福德反手撕斜线空挡。

在此战例中,相信很多朋友会认为许昕的球又快又狠,皮切福德的球慢,只是打空档得分。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上图为樊振东对阵皮切福德的战例。

樊振东发球至皮切福德的反手位,皮切福德反手拧起。樊振东反手撕斜线,皮切福德反手直接发力得分。

此战例,很多朋友认为皮切福德又快又狠,樊振东慢了。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以上两个战例,快于狠如何理解?

许昕的战例中,其实许昕是慢,皮切福德是快。许昕是狠,皮切福德相对稳一些。

樊振东的战例中,虽然反手没有挡住,樊振东快,皮切福德慢而狠。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曾见过很多业余爱好者打球,尤其练球的时候,一说到快,就使劲发力,使劲打,感觉球飞的快,就是快了。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想法。

快,说的是节奏快,衔接快。狠,说的是动作大,力量大。通常情况下,快的球,往往动作小,力量小,第二板连续快。狠的球,动作大,还原慢,第二板跟进也就慢了。但是目前专业运动员往往是顶着球发力,也就是又快又狠,是一般爱好者无法做到的。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这里更要谈一下球落台后,弧线的问题,也就是经常说到的球的上升期,高点,下降期。有些理论分的更为细致,上升前期,上升中期,高点,下降前期,下降后期。

快,一般都是在球的上升期触球,利用球上升力量,借力打回,自身力量用的较少。而狠,主要在下降期,动作大,依靠自身发力击打,球飞的快,然后就产生了最大的误区,使劲就是快。

乒乓球打法多种,有快攻打法,弧圈打法,弧圈结合快攻,快攻结合弧圈,以及防守削球打法。

中国快攻打法,刘国梁,江嘉良等正胶打法都是典型的快,现在的伊藤美诚,以及张本智和,都是快的代表。大满贯,马龙,被称为六边形战士,也是快的代表人物。

像欧洲弧圈型打法,相对于亚洲打法,属于狠,单板力量大,节奏比亚洲运动员要慢很多。奥恰洛夫,弗朗西斯卡都属于狠,波尔,相对于其他欧洲运动员,是快。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快与狠,业余打球是相对的,而专业运动员结合的较好,尤其是樊振东为典型的,上升期发力击打,尤其反拉以及连续反手撕,是较为典型。

许昕的整体属于狠,步法好,大范围跑动,中后场正手大动作大力量发力。樊振东相对于许昕,站位略近,近台中台连续发力,节奏上较许昕快,力量上也不弱。

简单来说,在业余打球中,快,一般力量较小,动作小,稳定性高。狠,动作大,稳定性差,容易打丢。越追求狠,越容易陷入思维中快的误区里。

乒乓球打法多样,并不能单纯的说,快就好,狠就不好,根据个人的打法特点,合理使用快与狠,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达到更好的水平。

从许昕樊振东战例,谈谈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一个思维误区

可能有些朋友打球多年,水平很高,认为快和狠这样低级基础的东西还要讲。但是见过很多爱好者,对此真的理解错误,多年打球一直处于误区中。

很多朋友打几十年乒乓球,不如小朋友练一年或两年。主要区别不在于打的多少,在于思维理念,对乒乓球的理解。正确的理解,会事半功倍,错误的理解往往停滞不前或水平倒退。

快,准,狠,业余爱好者往往在“狠”这个字下了苦功,而快和准,都被忽略了,方向不要错,水平才提高的快。

本文为乒乓球基础理论文章,并非讨论谁胜谁负,谁强谁弱,勿做胜负争论,谢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