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ind數據顯示,上市以來分紅率超過100%,即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超過累計淨利潤的上市公司有艾華集團、海潤光伏、派思股份、田中精機、華銳風電等,分紅率分別達到180%、166%、163%、121%、103%。記者粗略計算發現,在華銳風電的現金分紅背後,公司高管便是直接的受益人之一。

鄭一真

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近日對長期不分紅的上市公司發飆,這些常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再次成爲輿論關注的焦點。Wind數據顯示,包括英特集團、湖南天雁、金盃汽車、陽煤化工、廈華電子、平坦發展、深中華A等在內的40家公司連續20年來都不分紅。

而梳理這些公司的財報不難發現,這些公司多年的不分紅的原因大多也是因爲業績不佳,連年虧損而無力分紅,或者將一部分資金用於投資,導致歸屬母公司的無紅可分。

“鐵公雞”無紅可分

“今年大概率還是分不了紅,公司一直經營不好,主營業務還是以貿易爲主,一直都在謀求重組轉型。”經濟觀察報記者致電廈華電子相關人士,其表示公司不是不想分,而是“無紅可分”。廈華電子多次謀求重組未果,在IPO加速和重組趨嚴的形式下,殼資源也沒有那麼緊俏了,廈華電子的重組之路漫漫。廈華電子僅在1995年上市之初有過一次2406萬元的現金分紅。

過去20餘年的財報顯示,以銷售電子產品爲主業的廈華電子業績一直很不穩定,除了1999年以前穩定盈利之外,其他年度動輒虧損數億元,而其期末未分配利潤的虧損逐年擴大,2016年的這一數字爲-28.66億元。雖然廈華電子去年虧損幅度縮小,爲-510萬元,但是其財報卻招來上交所的問詢:公司銷售人員僅 4 人,員工總數僅爲20人,存貨期初餘額爲0,期末餘額僅1752.14元;自2014年以來,公司均無銀行借款,公司在僅有4名銷售人員、無外部融資、幾乎無存貨週轉的情況下,依然實現3.97億元營業收入。對於問詢,廈華電子公告表示延期回覆。

衆所周知,投資者投資股票的收益主要由上市公司分紅和資本利得(即買賣差價)兩部分構成。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基本方式,也是其應盡的義務。劉士餘表示,連續穩定現金分紅的公司往往能反映出上市公司財務和經營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反過來講,公司長期無正當理由不分紅,也可能是財務數據造假、內部人控制的信號。

同樣是20年不分紅的上市公司,以藥品銷售爲主營業務的英特集團給出的解釋是:“公司的未分配利潤爲負數,不符合《公司法》要求的分紅條件”。英特集團2015年年報中表示,由於近幾年構建英特藥業公共醫藥物流平臺需要大規模投資,以及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仍未負值,考慮到公司長遠發展的需要,擬不進行利潤分配。2015年,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爲6875.86萬元,同期英特集團的投資金額高達2.04億元,因此母公司報表中未分配利潤爲-1.45億元。

從英特集團的合併資產負債表中來看,其未分配利潤從2011年以來一直爲正,而且不斷增長,2011年至2016年(截至9月30日)的未分配利潤依次是1.29億元、1.97億元、2.71億元、3.36億元、4.05億元、4.65億元,淨利潤也維持在億元以上的水平,其中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維持在6000萬左右。從盈利來看,英特公司完全具備分紅的能力。英特集團上述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公司一直都比較重視,也會想方設法去解決這個問題。今年是否分紅屬於內幕消息,沒有辦法回答。”

“現金奶牛”中亦有陷阱

當前的法律法規對於上市公司是否分紅沒有硬性的要求,不過,監管層一直都鼓勵上市公司建立長期穩定的現金分紅機制。2015年9月,證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具備現金分紅條件的,應當採用現金方式進行利潤分配。2013年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在最新的證券法修改中,新增現金分紅制度也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劉士餘特別強調,有一些有能力分紅卻長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證監會已經在高度關注這個問題,不能放任不管,會有相應的“硬措施”。

近年來,上市公司整體現金分紅水平不斷提升。去年共有2023家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金額超過8000億元,較2015年1967家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有所增長,而這一數字也比十年前增長逾10倍。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市商業銀行是現金分紅的重要力量。Wind數據顯示,過去10年,累積現金分紅最“豪邁”的“現金奶牛”依次是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中國石化,現金分紅總額分別達到 4868億元、3786億元、2813億元、2552億元、1594億元。中國神華、招商銀行、中國人壽、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累積分紅也500億元以上。11家上市公司過去一年股息率在5%以上,高於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雙匯發展、宇通客車、哈藥股份的股息率分別達到 9.44%、7.01%、6.80%。

記者注意到,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給股東的累計現金分紅比淨利潤高出不少。Wind數據顯示,上市以來分紅率超過100%,即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超過累計淨利潤的上市公司有艾華集團、海潤光伏、派思股份、田中精機、華銳風電等,分紅率分別達到180%、166%、163%、121%、10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現金奶牛”公司中,亦藏有“地雷”,華銳風電便是最典型的案例。

2011年1月份以破紀錄的90元/股的價格登陸創業板的華銳風電,最新的收盤價(4月13日)只剩下2.28元,股價跌去97%。華銳風電業績連年下滑,過去兩年連續虧損,2015年與2016年分別虧損44.52億元、28.82億元。在這樣的情況下,華銳風電依然堅持分紅。翻閱華銳風電過往年報,其過去一共有3次分紅,累計現金分紅17.09億元。第一次是2011年5月31日,以每 10 股送紅股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累計發放10億元,2010年其淨利潤爲28億元。第二次爲2012年6月19日,以10轉10股派3.5元(含稅),累計現金分紅7億元,2011年其淨利潤爲6億元,當年公司盈利不足支付其分紅。2014年12月26日,華銳風電以10轉5股的方式再度分紅,此時除權當日的價格已降到4.43,此前一年,華銳風電虧損34.46億元。

記者粗略計算發現,在華銳風電的現金分紅背後,公司高管便是直接的受益人之一。以2012年的分紅爲例,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韓俊良持有華銳風電24000萬股;副董事長劉會和於國慶各自持有5670 萬股,三人從當年的分紅中分別獲利8400萬元、1985萬元、1985萬元。此外,其他高管根據持股比例也分別獲利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

某北京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在企業虧損的情況下堅持分紅,在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比較高的情況下,有向上市公司高管“送溫暖”的嫌疑。

不過,上市公司分紅情況依舊是衆多資金選擇投資標的所參考的標準之一。上述券商人士也直言,其在選股的時候會將股息率作爲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指標,而且會看過去三年的股息率。“分紅高的股票,長期來看對股價會有支撐,一般來說股息率在3%以上比好,或者連續3年都在2%以上。”

鼎鈞資本研發部負責人楊煥認爲:“對於證監會出臺強硬措施應對‘鐵公雞’,主要的意圖是爲了將A股資本市場間接融資逐步轉向直接融資,用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藍籌股逐步替代固定收益率的中間級產品,我們認爲監管層出臺此措施,將更加有利於引導場外低風險偏好資金轉向於股票市場投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