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是投資了雅虎,孫正義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機會,他果斷成立軟銀科技投資公司,決定將“軟銀”朝互聯網“風險投資商”轉型。1994年4月,軟銀在東京交易所掛牌,年僅37歲的孫正義一躍成爲身價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軟銀也成爲日本最具規模的軟件銷售及文化出版公司。

他出生在日本九州,身上流淌着韓國血脈,卻成名於中國。他輾轉於中、日、韓、美國等地,一半是風險投資家,一半是企業家,36年創造出4000億美元的財富,他就是孫正義,軟件銀行的創始人。

鉅虧1000億美元還能挺過來,全世界也只有他了!

有的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

孫正義就是如此,他在加州伯克利經濟系就讀大一期間,9個月就賣出去1000臺遊戲機,賺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美元。

大二下學期,19歲的孫正義搞出一個袖珍發聲翻譯器的專利,最後,賣給了夏普的老大、“日本電子產業之父”佐佐木,賺到第二個100萬美元。

1981年9月,孫正義在大野創辦軟件銀行時非常豪邁,給臨時僱的兩位員工打雞血,“公司5年之內銷售規模將達2.5億美元,10年之內超過125億美元,未來公司將是千億美元,上萬人的公司。”

當年11月份,當孫正義聽說大阪要舉行全國電子產品展銷會時,他決定孤注一擲,一舉砸入20萬美元“租下了會場最大、距入口最近的展廳,並免費提供給各軟件公司”。

結果,開展第一天,觀衆就被軟銀展臺的大手筆給鎮住了,尤其還有德高望重的佐佐木老先生站臺。

結果,軟銀展臺前面人頭攢動,孫正義整整一天都沒有動窩,就連中午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發名片,當場就有10多家談定要與孫正義簽約。

這個時候,孫正義顯示出過人之處,他只選擇了最大的軟件公司哈德森簽訂代理合同,而且籤的是獨家代理合同,“要和別人合夥,一開始就要和最大的公司合夥。”

此後,軟銀進入了快車道,短短4個月就成爲日本最大的軟件營銷商,一年後控制了日本軟件市場40%的份額。到了1982年底,軟銀的利潤已經突破600萬美元,並以每年30%的速度在遞增。

1994年4月,軟銀在東京交易所掛牌,年僅37歲的孫正義一躍成爲身價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軟銀也成爲日本最具規模的軟件銷售及文化出版公司。

2年後,孫正義更是豪氣干雲,動用銀行31億美元貸款,上演蛇吞象,一舉買下美國的齊夫戴維斯集團全部股權,將旗下的“電腦週刊”收入囊中。

1995年底,孫正義成立了兩隻10億美元的風險基金,“必須搶先在互聯網項目下賭注。”

此後,孫正義一年中有一大半時間泡在硅谷,他先後在55家新開辦的網絡公司中投入了3.5億美元。

孫正義逮住的第一條大魚是雅虎。1996年8月,楊致遠的雅虎進入了孫正義的視野,“搜索引擎抓住了互聯網的入口”。可惜,當時楊致遠並不缺錢,一年有幾百萬美元的廣告費收入,而且紅杉等風投都追着楊致遠。

於是,孫正義想起了孫子兵法裏提到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決定玩點奇招。

3個月後,孫正義在斯坦福的宿舍找到楊致遠,第一句話就是“你的競爭對手是誰?”“網景,怎麼啦?”

“我這裏有1億美元,一個月內就要投出去,如果你不讓投,那我就去投網景。”那可是1億美元啦!如果真給到了網景,那網景還不放出幾十個大衛星來!

“成交,算你狠!”

你知道的,孫正義那1.02億美元佔到雅虎公司33%的股份。僅僅5年過後,那1個多億就變成了200億美元。

正是投資了雅虎,孫正義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機會,他果斷成立軟銀科技投資公司,決定將“軟銀”朝互聯網“風險投資商”轉型。

在沒有賽道的情況下就認準了車手,或者說想好賽道、找最牛的車手,正是孫正義的獨家祕笈。

可以說,1995年-2000年5年間,孫正義不是在看項目,就是在看項目的路上。

4年之內,他在全球投資超過450家互聯網公司。到了2000年,軟銀已經擁有美國企業300多家,日本企業300多家,旗下資產規模達到7000億人民幣,一舉躋身日本資產規模前5位。

西方亮了,東方自然也會亮。

1994年年底,孫正義第一次來到中國,出席UT斯達康的董事會。會議間隙,他站在八達嶺長城大聲吶喊,“我是孫子的後代,血液中的祖先在召喚我。”此後,孫正義每年要來中國3-4趟。

孫正義在內地的投資清單中相繼出現了香港億通 盛大網絡、新浪、網易、8848、噹噹網、攜程旅遊網、263集團、完美時空、人人網等100多家公司的名字。可以說,孫正義是衆多投資大佬背後的大佬。

1999年10月,孫正義聽說西湖旁邊的馬雲獲得高盛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時,再也按耐不住了。他通過摩根士丹利的資深分析師古塔催了3次,要與馬雲見面。

 

馬雲當然受寵若驚。要知道,當時馬雲連自己都不知道B2B業務到底將做成什麼樣。與張朝陽、丁磊、王志東等IT大佬相比,他只不過是一個入門級的創業者。

此後你知道的,孫正義一眼就發現馬雲與楊致遠一樣,“身上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霸氣”。尤其他對馬雲所提出的互聯網將由“網友”時代向“網商”跨越的想法大爲讚賞。6分鐘後,孫正義就決定投資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以218億美元的籌資額登陸紐交所,孫正義旗下的軟銀所持股份暴漲到580億美元,15間投資回報率超過1000倍。而正是這一天,孫正義的身價暴漲至166億美元,登上了日本首富的寶座。

不過,2012年成了孫正義的滑鐵盧。

那一年,他斥資20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運營商Sprint,從此軟銀的噩夢就開始了。

孫正義的初衷是將其與美國第四大運營商合併,打造一支新的電信龍頭,不過卻被美國電信業監管機構給否掉了,原因是“涉及壟斷”。目前,Sprint已經連續5年虧損,未來3年將有100億美元債務到期。

據稱,由此導致軟銀揹負超過1000億美元的債務。2014年、2015年軟銀的股價跌幅分別爲22%、15%。

爲了還債,孫正義已經出售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套現100億美元,並將芬蘭遊戲開發商“超級細胞”以8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騰訊。

從此,孫正義錯過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2010年之後我國估值最高的六家公司:頭條、美團、滴滴、小米、快手、拼多多,在C輪之前都沒有軟銀的身影。

事實上,Facebook、 Twitter、Square、Airbnb、Uber、WhatsApp、Snapchat……一直到WeWork,幾乎所有估值或市值過100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在C輪融資之前都沒有出現過孫正義的身影。

一家靠早期投資確立江湖地位的硬核VC,居然在人類歷史上最活躍的創業盛宴中缺席了。過去10年,孫正義在早期領域的投資佈局甚至比不上半路出家的DST!

不過,孫正義有的是時間改錯,因爲他的粉絲足夠忠誠,尤其是中東的富翁,人家一出手就是幾百億美元。

所以,今日頭條第8輪融資時,軟銀進去了。滴滴第11輪融資時,軟銀進去了,Uber第12輪融資之後,軟銀進去了。

有消息稱,孫正義可能會投資瓜子二手車,據說最多投資金額達15億美金。

同時,孫正義已經向商湯科技投資了數億美元,而且,仍籌備向商湯科技追加高達10億美元的投資,後者估值或將被推上100億美元的高峯。

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會看到一個全新的孫正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