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受部分主產省託市收購政策帶動,新季中晚稻行情逐步走穩,託市逐漸成爲收購市場主力。短期隨着新稻上市量大幅增加,擠佔陳稻需求空間,新強陳弱、稻強米弱行情表現更加明顯。

南方氣溫偏低影響晚稻成熟

10月底,新季中晚稻上市量大幅增加。

目前,全國大部分主產區一季稻處於收穫後期,江蘇、浙江和福建一季稻處於乳熟至成熟收穫階段,預計到11月中旬左右可全部收穫上市。由於本週江南大部和華南等地氣溫持續偏低,不利於雙季晚稻的灌漿及成熟。目前,江南晚稻處於乳熟至成熟期,部分地區開始收穫;華南大部分處於抽穗至乳熟期,局部地區已成熟。

據農業氣象預估,截至上週末,全國晚稻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爲14%和84%,與前一週相比,一類苗比例減少3個百分點,二類苗比例增加3個百分點。在各主產省中,海南一類苗比例高於上年和近5年同期,廣西高於上年、低於近5年同期,福建與上年持平、高於近5年同期,江西與上年持平、低於近5年同期,湖南、廣東低於上年和近5年同期。 

中晚秈稻集中收購進度加快

目前,中晚秈稻進入大量上市期,主產區已有4省陸續啓動託市收購預案,集中收購進度快於上年同期水平。截至10月2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中晚秈稻1020.8萬噸,同比增加148.3萬噸,增幅17%。其中,湖北收購348.3萬噸,同比增加55.4萬噸;安徽收購264.6萬噸,同比增加90.6萬噸;湖南收購113.5萬噸,同比增加8.3噸;四川收購83萬噸,同比減少32.5萬噸;江蘇收購62.2萬噸,同比增加41.3萬噸;江西收購61.3萬噸,同比增加5.1萬噸;河南收購17.5萬噸,同比增加7.9萬噸。

湖北、安徽、湖南、四川4省是中晚秈稻收購市場的主力,這4省收購量達到809.4萬噸,佔總收購量的比重約79.3%,其餘省份收購量相對偏少。預計後期隨着託市啓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收購進度或進一步加快。  

稻米市場新強陳弱行情凸顯

10月底稻穀市場價格漲跌互現,新糧漲、陳糧跌,新強陳弱表現明顯。新季中晚稻價格整體穩定,啓動託市收購的省份價格基本穩定在託市價附近,尚未啓動託市收購的省份,隨着稻穀上市量逐步增加,價格穩步回升。由於新陳價差逐步縮減,陳稻價格優勢不再明顯,且陳稻供給持續寬鬆,市場主體採購相對謹慎,基本保持較低庫存,採取隨銷隨購的方式,推動陳稻價格進一步走弱。

湖北:隨着託市收購政策的推進,目前稻穀價格漲勢趨緩,全省國標三等中晚秈稻收購均價爲2450~2520元/噸,環比漲20~50元/噸。預計中晚秈稻價格短期內將穩中趨強,但由於市場糧源供給充裕,後期市場化收購乏力,價格上漲空間有限。

江西:截至10月底,該省中秈稻大量上市,晚秈稻零星上市,由於託市收購尚未啓動,該省稻穀市場化收購比較活躍,價格整體保持穩定,優強普弱表現明顯。普通稻穀收購價低於上年水平,目前收購主力爲國有糧庫    輪換,按照託市價2520元/噸的標準進行收購;社會收購主要以烘乾企業和大米加工企業爲主,主流收購價在2230~2520元/噸之間。優質稻更受加工企業歡迎,價格普遍較高,其中“黃華佔”2700元/噸,軟粘稻2960~3110元/噸。今年中晚秈稻上市早,且優質稻比例較高,導致收購進度整體較快。

安徽:目前該省粳稻上市量較少,市場收購主要集中在中晚秈稻上,受託市收購政策帶動,中晚秈稻購銷比較活躍,價格整體持穩,部分地區小幅上漲。

廣東:截至10月底,該省糧庫收購中晚秈稻入庫價保持在2600~2660元/噸。上週,華南糧食批發市場競價採購地儲稻穀3.8056萬噸,實際成交3.0894萬噸,成交率81%,成交均價2733元/噸。目前,轄區稻穀採購趨於平穩。陳稻穀銷售除粵東地區外,其他區域價格有明顯下跌態勢,跌幅達到100元/噸。

黑龍江:截至10月底,省內粳稻基本收穫完畢,新稻購銷活躍,市場重心逐步由陳稻轉移到新稻,導致國儲政策性粳稻拍賣繼續流拍。新粳稻收購價整體低於上年,農戶惜售心理較重,普通圓粒稻收購主要以糧庫輪換收購爲主,米企、貿易商等主體入市收購相對謹慎。優質長粒稻價格隨品質提升而小幅上漲,更受加工企業歡迎。預計後期託市收購將繼續成爲新稻市場收購的主力。10月底,齊齊哈爾水分14%的圓粒粳稻收購價2600元/噸,水分15%的長粒粳稻3000元/噸,均與上週持平;新季圓粒粳米出廠價3800元/噸,周環比下跌140元/噸,新季長粒粳米4520元/噸,下跌80元/噸。優強普弱、稻強米弱行情表現明顯。

陳稻拍賣節奏調整需求下滑

隨着新稻大量供給市場,陳稻需求進一步下滑,反映到拍賣市場上,10月份流拍和低成交率已經成爲常態化,早秈稻成交率持續低迷,粳稻拍賣幾近流拍。本週拍賣共計進行2次,累計投放2013~2017年政策性稻穀114.54萬噸,實際成交僅0.3萬噸,成交率0.26%,成交主要集中在2014年產早秈稻,粳稻拍賣成交僅1噸。10月份共計拍賣8次,累計投放2013~2017年政策性稻穀531.8萬噸,實際成交僅2.9萬噸,成交率僅爲0.5%,拍賣行情已降至低點。

11月份,政策性稻穀拍賣有所調整,粳稻拍賣停止,早秈稻拍賣時間從原來的週一、週二調整爲週二、週四,單次投放量也有所調整。按照慣例,隨着粳稻上市量逐步增加,後期託市收購或將擇機啓動。

11月6日計劃投放2013~2014年產最低收購價早秈稻40萬噸,8日計劃投放2015~2017年產最低收購價早秈稻50萬噸,主要爲2014~2015年產早秈稻。目前市場購銷重點爲新季中晚稻,且新稻價格較上年大幅下跌,整體供給寬鬆對陳稻拍賣需求形成新的打壓,預計短期拍賣行情難以好轉。

大米進口持續減少出口增加

海關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進口大米22萬噸,同比減少7.7萬噸,減幅25.9%;1~9月累計進口大米223萬噸,同比減少73萬噸,減幅24.7%。9月份我國出口大米17.5萬噸,同比增加0.5萬噸,增幅2.9%;1~9月累計出口大米136萬噸,同比增加47萬噸,增幅52.8%。進口減少、出口增加趨勢更加明顯。

據監測,截至10月末,越南15%破碎率大米FOB報價爲400美元/噸,到我國廣東口岸完稅價約3250元/噸,比同期廣東普通早秈米批發價低300元/噸。與上月相比,越南大米由於出口量增加,價格穩中上漲,而同期國產大米由於供需持續寬鬆,米價呈現下行趨勢,國內外價差有繼續收窄的趨勢。

綜合對比2018年初以來國內外大米價差,從最高點超過1000元/噸跌落至目前的300元/噸,價差已經回落至歷史低位水平,國際大米在我國大米市場的競爭優勢持續減弱,後期進口大米數量或將進一步下降,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也逐漸弱化。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中國糧食行業惟一公開發行的報紙

讓您深入瞭解中國糧食經濟

新媒體業務電話:0371-6810376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