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上海举行,这个以“进口商品”为主题的展会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提议并向世界宣布的,届时,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举行相关活动。中国宣称,这次博览会的召开旨在促进进口,消除外界对中国贸易惯例的担忧,同时体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

中国商务部官员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包括展会和论坛两个部分。展会即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和企业商业展,论坛即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目前首届进博会已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届时,将有超过5000件展品首次进入中国,届时,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应邀参会 。

很明显,进口博览会对中国来说不是一次简单的会展,而是中国开放市场的宣示,是中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际资源、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平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华民

平衡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是最重要的

现在最重要的也就是平衡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巨大的顺差是有好处的,但你要增加进口,单方面增加出口,或者说是管制进口,这个政策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

那么你要改变这样一个政策,用进口博览会作为一种向世界的宣示,说我们准备这么做了,这就变成一个战略的转折点。所以我觉得进口博览会有两个含义,第一,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博览会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第二,在中国目前这个情况下,进口博览会对于实现贸易平衡,提升中国的消费升级和技术能力,促进中外的知识的交流,我觉得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进博会的重要内容,同期还将举行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将吸引全球2000多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及专家学者与会。重点探讨当前全球经贸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新动力,二是以新技术新业态带动贸易创新发展,三是振兴投资以激发贸易增长新活力。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向外界传递的一个积极信号。”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有关人士这样说,以进口为主题举办会展,这标志着中国从“全球工厂”转向“全球市场”。中国国内学者也认为,进口博览会将成为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也必将成为中国新一轮高质量开放的重大实践与坚持全球化方向的典型示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 高尚全

扩大开放已是既定方针

第一是扩张,第二是深度,比如原来外资所占的比例是这样,那么现在外资的比例就可以相对提升,其实也是一种变化。所以扩大开放,已经是既定的方针了。这是我们世界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深化改革的行动。所以在领导上来说,我们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扩大开放,既定方针。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又处在谋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节点上,再加上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趋势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商务部官员表示,中国正在展开类似进口博览会的一系列行动稳定国内外市场预期,力图表明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贯立场,并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加快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和愿景不会改变。

中国海关总署10月份介绍2018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2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9%。其中,出口11.86万亿元,增长6.5%,进口10.42万亿元,增长14.1%;贸易顺差1.44万亿元,收窄28.3%。

不可回避的是,中美贸易摩擦正处于阶段性升级状态。学者认为,只要美国贸易逆差没有明显收窄,贸易摩擦都将是不可避免的长期扰动因素;尤其是中美冲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而是向着更加复杂的产业政策等领域延伸。应该说,对于贸易问题,中美也许终将达成一个协议;但对于产业政策,本质上是以国有经济为执政基础的中国经济模式与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之间的冲突。这显然不能一蹴而就,中美争端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持久战,并将在中长期内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因此,中国真正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正经受国内经济以及世界市场的考验。

中国商务部原部长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陈德铭

目前的开放是不够的

我们的开放目前来说还是不够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按照我们国家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标准,跟世界创造目前开放不够,我们尽了自己的努力,审时度势地从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开放,我们还要进一步开放,那么世界上世贸组织的各个成员互为最惠国待遇,如果任何一个成员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放,我们都愿意坐下来聆听,愿意和他们讨论。无论是在多边场合、区域合作还是双边场合都愿意一起讨论。其实我们对这些任何愿意和我们谈的国家,对他们的进一步开放也是有深深的期盼的。

当下,世界贸易的结构性问题迫使中国启动新一轮深层次大力度的改革和开放。从取消抗癌药等药品进口关税,到放宽汽车等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从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扩围升级……,中国从多方面宣称正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为世界生产了大量商品,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则为中国商品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客观来看,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和世界上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变化,并对中国扩大开放的红利充满期待。

援引中共官媒新华社消息,得益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举措,今年以来,美国、英国等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为中国外贸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239家,同比增长99.1%。中国商务部表示,将继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前提之下,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措施,维护包括在华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维持外贸稳中向好的势头。

重庆市原市长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黄奇帆

中日经贸长期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的再出发,就是要围绕把中国资本市场晴雨表的功能如何恢复再出发;把投入产出的功能能够实现能够恢复再出发;资源优化的功能能够实现再出发。要从经济的法律的措施,而不是行政的短期的措施,进行深化改革,采取措施,要从体制机制性的角度进行深化改革,要从基本面特性基础性制度的角度进行一些纵深的研究。

中国国务院稍早前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条具体措施,对此,专家指出,这一工作方案提出的20条措施都是实招,抓住了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有望将中国在全球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整体排名提升30至40位,推动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值逐季提升,第三季度增长13.8%,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其中,相关政策措施的持续出台、落实是一个重要方面。海关总署指出,今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有效措施,稳定外贸增长措施效应逐步显现。从中长期来看,这些措施还将有利于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宝春、蒙小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