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锋位置球员,穆帅则把他视为团队高位逼抢的“领头人” 这个位置球员在整体处于防守姿态时在选位上,处于对方中后场枢纽后腰位置与对方后卫线持球人的传球线路之间,来阻止对方从后卫线向中场进行过渡的短传配合线路,逼迫对手采取中长距离高空球,或者线路较长的转移球,从而提高本方通过集体高位逼抢直接在中前场断球的可能性。穆帅入主“白鹿巷”,基本上延续了自己赖以成名的链式防守体系结合“支点型”高中锋的战术思路。

0比3客场输给莱比锡,热刺在欧洲冠军联赛1/8决赛便惨遭淘汰。穆里尼奥的热刺已经在联赛、杯赛和欧冠各种赛事中6轮不胜。当然,哈里·凯恩和孙兴慜的相继受伤对热刺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如果回顾穆里尼奥这几年的整体情况,似乎给人的印象越来越“灰溜溜”了。从皇马卸任回到英超后,14/15赛季率领切尔西夺得联赛冠军,让人觉得那个天下无双的“狂人”又回来了。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仅仅转年切尔西便坠入深渊,穆里尼奥也黯然离开。之后的曼联,似乎对于穆里尼奥来说一直在试图融入但始终给人感觉缺少归属感,仅仅一个欧联杯对于曼联这样的球队和投入来讲很难令人满意。

看着穆里尼奥出局最难受的,是那些对他充满景仰,期待他重出江湖,却又狠狠打脸的一票铁粉。回想当年,从波尔图出道而后不论切尔西、国米还是皇马,穆里尼奥每一个三年都会让他所效力的俱乐部与各种冠军联系在一起。“穆式433”甚至成了一个时代的战术名词,对世界足球的技战术革新都具有深远影响。也许有人会讽刺他摆大巴,但摆大巴也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并非人人能够做好的事情。穆帅依靠严谨的防守体系和 “支点型”中锋的高效率进攻总是能赢,即使不可一世的瓜迪奥拉和他的巴萨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拿他没什么办法。但从曼联时期开始,“魔力鸟”似乎开始习惯为成绩去寻找各种借口了,在现在热刺的表现则甚至给人以江河日下的感觉,57岁的他是不是真的有点老了?团队高效率的“链式防守”曾让世界足坛争相效仿:

穆帅曾经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如果给我10个阿斯皮利奎塔我也可以赢得冠军。”这当然不仅仅是穆帅在赞扬当时自己的手下爱将,背后的逻辑深刻映射出了穆帅的足球理念。穆帅的足球理念和瓜迪奥拉几乎是完全相互对立的两个矛盾体,穆帅似乎根本不需要那些才华横溢场上有些花哨的那类球员,而是将纪律和团队强调到极致,阿斯皮利奎塔正是这样的一名球员。从本质上讲,穆里尼奥是一位防守大师,当年能够风靡全球的“穆式433”真正的精髓恰恰在于整体盯人防守体系的严密逻辑和场上球员对这一逻辑高度的执行能力。

穆里尼奥以“穆式433”打法成名于天下,当然偶尔也会根据场上局势变化将433阵型里中场后腰球员位置后移变阵“3中卫”体系下的343阵型。穆里尼奥在防守方面战术纪律极其严格,场上11名球员不允许任何球员游离于全队的防守体系之外,没有谁可以不参与整体防守。在惯用的433阵型下,穆帅对场上除守门员之外的10名球员在防守中有着严格的对位盯人体系。从后卫线中路开始,两名中后卫之一贴近对手中锋位置球员,对于进攻方围绕中锋身边的影锋球员,在运动战中当他前压到与中锋平行的较为靠前的位置,则由另一名中卫贴身盯防,当他回撤到中锋身后前腰位置接球时,则安排由中场一名位置拖后的后腰负责贴身盯防,而让至少一名中卫球员处于“闲置”状态以便随时注意补位。中场中路的另外两名中前卫,会根据对手跑位情况对位盯防对手锋线两名球员身后的两名中场中路球员。

以执教曼联时期比赛为例,穆帅433阵型下全队盯人对位体系清晰

在两个边路,两名边后卫对位对手前场两侧的攻击线球员。同时,穆帅会要求自己的两名边锋在防守时必须回到本方半场边后卫身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当进攻方边后卫压上助攻时,回防守的本方边锋可以与本方边后卫一起,与对方形成至少人数对等的一对一对位盯人,而不至于让本方边后卫被对方以多打少,而当对方没有边后卫参与压上助攻时,穆帅也会在战术上要求边锋回落到很深的防守位置,代替本方边后卫去对持球的对方边锋进行逼抢,而让本方边后卫的位置相对内收,来压缩本方后卫线的横向空间。

执教曼联期间,左边锋马夏尔回防盯防对方边锋,而边后卫罗霍则内收注意肋部空档

中锋位置球员,穆帅则把他视为团队高位逼抢的“领头人” 这个位置球员在整体处于防守姿态时在选位上,处于对方中后场枢纽后腰位置与对方后卫线持球人的传球线路之间,来阻止对方从后卫线向中场进行过渡的短传配合线路,逼迫对手采取中长距离高空球,或者线路较长的转移球,从而提高本方通过集体高位逼抢直接在中前场断球的可能性。

执教曼联期间中锋卢卡库按照穆帅要求带动全队高位逼抢

在穆帅的理念里,就是这样将场上本方每一名球员都纳入整体防守锁链的每一环,在近于严苛的战术纪律要求下让他们环环相扣。这种防守体系在21世纪初曾风靡世界足坛,引来众多球队的争相模仿。“支点型”高中锋战术是穆里尼奥始终依赖的法宝

与防守端缜密逻辑相比,穆里尼奥在进攻端更崇尚简洁和效率。穆帅的足球理念并不喜欢从后场到前场采取过于复杂的层层推进。一方面,避免在中场进行过多复杂的传控配合,可以减少从中场中路这个最危险的区域丢失球权后,被对手直接就地组织进攻的次数。这同样也是从战术逻辑上对防守端的一种加强;但另一方面,当你总是希望避开中场纠结时,那么就必须在更加靠前的进攻三十米区域有一个支点,作为一个攻防转换的枢纽来为由守转攻环节中前场球员的无球跑位去赢得时间。 因此,一个善于背身拿球,同时具备高空优势的“支点型”高中锋便成为穆帅战术逻辑里进攻环节真正的战术核心。

中锋回撤背身拿球,可以为边路或其他中前场速度型球员制造后插上的空间,很多时候在穆帅的战术体系里,其实最后关键一传往往是由中锋回撤背身拿球后来完成的。一个优秀“支点型”高中锋的存在,甚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本方中后场向前传球质量的要求。穆里尼奥执教任何球队,都会要求至少得到至少一名优秀的“支点型”高中锋,来完成必须的战术价值。两次切尔西期间的德罗巴和迭戈·科斯塔、国米期间的伊布、皇马期间的伊瓜因,即使在曼联时期,穆帅也先后拥有过伊布和卢卡库。然而在现在的热刺,哈里·凯恩这个穆帅战术理念中的“必需品”却不幸地倒下了,这让穆帅几乎陷入了绝境,在穆帅眼中也许什么都可以没有,什么都可以找到可替代方案,唯一不可以失去的就是高中锋。难怪穆帅在客场输给莱比锡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沮丧地抛出了自己在热刺艰难“爬楼梯”的感慨。

穆帅的链式防守和“支点型”中锋战术真的落伍了吗?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变的就是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穆里尼奥成名二十年,在世界最佳之一的名单里也至少保持了十几年。近十年来世界足球技战术依然在不断演变,尽管法国队依靠高中锋战术成为新科世界冠军,但近年来世界最高水平联赛中最流行的锋线球员类型和打法却并非如此。其背后的逻辑是,在漫长联赛中球队需要长期比拼的是攻守两端更加全面、综合的能力。这与杯赛的性质则完全不同,杯赛在进入最关键的淘汰赛阶段其实更需要首先做到不输球,一些少数但关键的进球便足以让球队得到想要的结果,而联赛则需要不停的进球和赢球。

穆帅入主“白鹿巷”,基本上延续了自己赖以成名的链式防守体系结合“支点型”高中锋的战术思路。在中场穆帅更加信任那些攻守相对平衡,战术纪律出色的球员。与过去相比,穆帅虽然增加了变阵“3中卫”体系的频率,但从本质上的战术思路并没有变。对于三中卫的变阵只是针对目前比赛环境中,各队越来越重视针对肋部的穿插跑位,利用“3中卫”来最大限度去压缩后卫线横向的空间。

穆里尼奥在热刺延续了自己的防守对位盯人体系

哈里·凯恩的受伤对穆帅来讲可谓釜底抽薪,这也从侧面反应出穆帅在进攻端依然无法摆脱对“支点型”高中锋的依赖。即使孙兴慜可以登场,用这个类型球员作为中锋也并非穆帅所长。在没有备选高中锋的情况下,穆帅甚至勉强用身高超过1米85的中场球员阿里改打中锋。

反观英超联赛中其他排名靠前的球队,利物浦、莱斯特城、曼城、切尔西和曼联等队,锋线中锋位置作为主打的几乎都是更加注重脚下技术和跑位类型的球员。即使切尔西的亚伯拉罕具备身高优势,但实际上在踢法上也并非背身拿球的“支点”类型。即使在这些球队名单中依然存在那些拥有背身能力的“支点型”高中锋,但也只是作为丰富球队技战术打法,在特定时间增加禁区内高度的“角色球员”,比如这个冬窗刚刚从中超联赛租借到曼联队的伊哈洛。

莱斯特城近年来依靠相当鲜明的战术特色而崛起,严格来说莱斯特城中后场严密的防守体系逻辑与穆里尼奥的链式防守如出一辙。但在进攻端莱斯特城则并不依靠“支点型”高中锋球员,取而代之的是以速度和无球跑位著称的瓦尔迪。在没有传统“支点”型中锋的存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豪门球队在进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无球跑位所需要的时机和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球队在比赛中更希望将三条线距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并不退的太后也不不希望把对手阵型压得太扁。因为现在高水平联赛的比赛环境是,采取高中锋作为主打的球队,即使可以在一些比赛中得益,但也同样会使很多比赛陷入久攻不下而难以取得理想的赛果,这种失分对于志在夺冠的球队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在接近60岁的年龄,这只逐渐老去“魔力鸟”也许真的应该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接纳能力和愿望,不能让自己真的逐渐失去魔力,否则没有谁能够逃脱优胜劣汰这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