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針對航母研發的反艦彈道導彈已經逐漸由單一型號發展爲體系。(資料圖)

作者:猴子的救兵

近日,美國軍艦進入我臺灣海峽,多次進入我南海島礁十二海里。中國如何應對,有哪些打擊水面艦艇,尤其是航母戰鬥羣的利器?毫無疑問,東風-21D、-21G、-26反艦彈道導彈有能力對敵人水面艦艇構成嚴重威脅。

世界上絕大多數反艦導彈利用的是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原理。過去也曾試圖建造反艦彈道導彈,卻並未成功。然而幾年前中國國防工業部門成功實現了反艦彈道導彈的設想,並迅速發揚光大。目前解放軍已經列裝了兩種型號的機動式反艦彈道導彈,還有一種型號正在靶場加緊試驗。

理論上講,反艦彈道導彈飛行速度極快,臨空時間很短,射程遠,有效載荷大,能夠顯著提高作戰效能。當然,這一領域存在着許多問題,如何才能確保有效毀傷敵人的艦艇?因爲艦艇尺寸有限,具備高機動性。反艦導彈需要配備可靠的搜索、目標指示系統和自引導系統。而這些系統用在彈道導彈上存在諸多困難。

一、“東風-21D”導彈系統

相比蘇聯曾經的反艦彈道導彈計劃,中國將更先進的衛星羣整合到引導系統當中是相當重要的進步。(資料圖)

早在2000年左右中國就開始研製新型導彈系統,後來稱爲“東風-21D”。新導彈屬於“東風”家族,卻肩負着特殊的使命。與之前的中程地對地導彈不同,“東風-21D”用於打擊水面目標。按照傳統,中國不喜歡宣揚自己的新武器項目和研製進程,國外媒體首先批露了這一新型導彈。

2010年美國情報部門宣稱,“東風-21D”導彈系統已經列裝,開始擔負作戰值班。此外,爲了保證新型導彈的使用,中國航天部門還專門發射了幾顆偵察衛星。這些衛星實現對海洋態勢的監視跟蹤,爲導彈提供目標指示。據已知數據,目前反艦彈道導彈使用由4到5顆衛星構成的“遙感”衛星羣。也研製了用於搜索遠距水面目標的超視距天波雷達。

根據不同來源的信息和中國官方的聲明,可以確定新導彈的大致面貌和能力,及對潛在敵人海軍構成的威脅程度。顯然,東風-21D的確可以有效打擊艦艇編隊。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在原有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採用機動式陸基自行發射裝置,專用五軸重型底盤。運輸車攜帶導彈的運輸發射筒,採用垂直髮射。自行發射裝置有許多優勢。首先,可以迅速進入發射陣地,對指定目標發起致命一擊。

“東風-21D”採用中程(有的資料說是近程)固體燃料兩級火箭。從主要結構特點來看,這種導彈與自己的前輩區別不大。發射、大部分彈道也沒有原則性區別。D型的主要特點是,用於遂行特殊的反艦任務。

據已知數據,“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有效載荷是採用傳統彈道導彈方案的機動式戰鬥部。當然在專門設備和能力上有所差別。根據不同的消息和評估,戰鬥部件上有兼容GPS和“北斗”的衛星導航設備。用於確定導彈自身的座標和在主動飛行段對軌跡進行校正。

毀傷敵人的艦艇(尺寸有限的移動目標),對彈道導彈而言,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東風-21D”方案中,在飛行軌跡末段使用戰鬥部自引導設備。戰鬥部配備主動雷達導引頭,向空氣動力舵機發送控制指令。中國沒有公佈戰鬥部的命中精度,但據國外評估,衛星導航加雷達制導可保證圓概率偏差不大於10-15米,相對於大型水面艦艇的尺寸,這精度足夠。

長期以來爭論的焦點主要是中程導彈戰鬥部的目標指示和自引導能力。問題在於,高速射向目標時,戰鬥部四周會形成熾熱的氣體雲,會使通信質量明顯下降,甚至無線電信號被完全屏蔽。顯然,中國的設計師解決了這一難題,可保證在軌跡下降段對戰鬥部進行精確制導。

據稱,東風-21D可以配備專用或傳統戰鬥部。即使使用“常規”裝藥,目前的制導精度足以重創,甚至擊沉目前所有的大型水面艦艇。使用專用戰鬥部時,則可以保證迅速殺傷幾艘艦艇,甚至造成致命毀傷。

關於東風-21D的射程,外國媒體有幾種版本。據最新數據,這一參數是1500千米。這樣一來,機動式反艦導彈與偵察衛星密切配合,可以控制所有沿岸海域,限制潛在敵人艦艇的進入。

早在2010年末就傳出了中國在反艦彈道導彈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引起了美國的焦慮。近年來,華盛頓非常重視亞太地區,而北京則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中國裝備這一新式武器後,對美構成威懾。東風-21D系統將直接威脅美國海軍的主力-航母打擊戰鬥羣。

解放軍繼續發展和在沿海地區展開新型反艦彈道導彈系統。沒有公佈準確數量。據《軍事平衡》報道,2018年已經成立了2個導彈旅,列裝了18部導彈系統。

二、東風-21G--東風-21D的最新改進型

雖然目前還沒有東風-21G的準確技術數據,但其性能顯然會比東風-21D有明顯提升。(資料圖)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能夠有效遂行任務,對敵人的海軍構成嚴重威脅。然而這並不意味着這一方案不需要發展和改進。今年1月26日,央視軍事報道透露重要信息,南部戰區火箭軍一支導彈旅疑似換裝東風-21D導彈最新改進型號,並於近日進行了野外夜訓。

新方案稱爲“東風-21G”。可能,以後會採用其它編號。令人遺憾的是,進行了哪些改進,高度保密。只知道,與現有導彈相比,新導彈的威力增強了30%。具體哪些性能提高了,對武器使用效能有哪些影響,不得而知。可能,不久的將來,中國軍方會公佈一些細節,並說明與東風-21D相比,東風-21G有哪些優勢。

根據中國媒體的報道,新方案框架內改進了自行發射裝置。提高了其在起伏地形中的機動性。顯然這將使系統可能的部署、發射地域大大擴展。

二月初,據報道,改進型導彈不僅存在,而且已經開始試驗。當然,沒有批露試驗的任何細節。

三、“東風-26”導彈

相比東風-21D/G專攻航母,東風-26在保留反航母能力的同時,將敵方關鍵基地也納入令人打擊範圍。(資料圖)

2000年末,中國國防工業部門開始研製新型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6”。據不同的來源,這一導彈基於東風-21製造,有一些新特點。首先,採用輪式底盤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從結構上看,新型東風-26與基礎型導彈很像,改進主要體現在提高射程,增大有效載荷。

2013年,新型地對地導彈通過了必要試驗,列裝解放軍。當時確認,導彈既可以攜帶核戰鬥部,也可以攜帶傳統常規戰鬥部。這可以保證使用的靈活性。很快查明,東風-26的發展並未停止,現在已成爲反艦利器。

根據傳統,中國很少批露這方面的進展,但今年發佈了官方消息。四月底,解放軍宣稱,已列裝東風-26的反艦型號。開始沿海岸部署新型導彈。

東風-26的基本型號射程4000千米,足以毀傷亞太大部分地區的目標。據有關信息,反艦型號的射程略有減小。方案的繼承性保證可以使用之前的技術決策和部件。與前任相似,“東風-26”反艦型攜帶在飛行末段開始工作的、帶自引導設備的專用戰鬥部。顯然,可以攜帶核、常規戰鬥部。

在主要飛行性能方面,東風-26反艦導彈優於之前的東風-21D,因此中國火箭軍的能力顯著增強。兩種型號的導彈系統,在統一的指揮下,使用統一的衛星集羣,能夠根據行動的距離有效組織梯次防禦。

四、碩果累累、影響深遠

目前現有的艦載區域防空體系,基本上在研發之初都沒有考慮防禦反艦彈道導彈。(資料圖)

過去許多國家也試圖建造反艦彈道導彈,但由於一系列技術、工藝問題,方案並未對軍隊換裝產生任何影響。而中國的東風-21D、東風-21G和東風-26則鶴立雞羣。目前其他國家尚沒有列裝類似裝備。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主要特點是射程遠,臨空時間很短。這樣一來,這類武器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攻擊遠離海岸的水面目標。反艦彈道導彈的使用會遇到一系列難題,但顯然中國國防工業部門已經解決。

對於敵方的艦艇編隊而言,類似導彈系統極度危險。使用不同型號、性能的導彈,解放軍可以建立梯次防禦,掩護所有沿岸地區,並能夠毀傷遠距離外的水面目標。而且東風-21D/G、東風-26可以得到其他反艦導彈的有力補充。相當廣闊的地域,周邊的渤海、黃海、南海、臺灣地區,以及太平洋大部將處於中國火箭軍的利劍之下。不難設想,這對潛在敵人海軍的戰鬥力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顯然,新型反艦彈道導彈主要用於打擊美國的航母戰鬥羣。華盛頓和北京正在激烈爭奪亞太地區的主導權,海軍無疑是重要籌碼之一。中國裝備東風-21D和東風-26之後,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拒止美國海軍在中國近岸、鄰近海域的行動。此外,新型導彈射程較遠,導致美國航母戰鬥羣、水面艦艇不敢靠近中國海岸,美國艦載航空兵、巡航導彈的戰鬥使用效能將明顯下降。

當然美國海軍也裝備反導導彈,可以抗擊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然而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使用帶自引導的機動式戰鬥部,攔截起來絕非易事。能否在複雜的實戰條件下使用反導導彈進行高效攔截,難度不小。即使有能力降低風險,但無法確保全身而退。

對地區主導權的競爭不可避免地導致目前業已開始的軍備競賽,在許多領域已經展開。中國成功建造了可以有效打擊敵方艦艇的新式武器,美國不得不尋求新的防禦方式。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解決,但目前真實性能頗具爭議。這種情況下,不得不佩服中國,在世界上首家列裝了具備實戰能力的反艦彈道導彈,使潛在敵人的海軍身處險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