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山花开,漫山遍野,每一片山林的肌肤里都透着百花蜜;

夏天百花艳,郁郁葱葱的树林下散发着醉人的花香;

秋天层林尽染,桂花、茶花、五味子和无数不知名的山花;

在姹紫嫣红中吐露着入冬前最后的芬芳;

......

这就是植物王国天目山,在这里,每一种山花都是一味口感醇厚的蜂蜜原浆,临安山民老陈,要将这份大自然馈赠的100%甜蜜运出大山。

为了寻找它,小编也算是历尽千辛万苦!

安 家

在1000米高山悬崖健步如飞,轻松甩开小伙子几里路;在坡度超过45°的山坡上挑上百余斤蜂蜜行走如履平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年已七旬的老陈有这般本事,你真不敢相信。

老陈全名陈田根,今年70岁,家住天目山镇武山村。

这是个海拔约670米的小山村,周围天目山脉连绵不绝,最高的海拔1500多米。

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老陈得了一桶中华蜂,作为种植香榧、打山核桃之外的乐趣,他玩着学养蜂。这群中华蜂一来到天目山,就像掉进了大自然的蜜罐一样,被漫山遍野的山花吸引,“嗡嗡嗡--”转得不亦乐乎。

这里的山花多到数不清,一年四季的品种也各不相同,却都是纯天然的百花之蜜。蜜蜂们乐得大跳"8"字舞,一头扎进花丛中大口大口地吮吸。

半年后,老陈家就收获了好几斤蜂蜜,一家人吃着天目山原产的100%蜂蜜原浆,满嘴都是大自然的享受,原本单调的山林生活也也越来越甜蜜。

分 家

天目山好山好水、林茂花香,老陈家的中华蜂数量也逐年增长。很快一桶蜂就突破了上万只。

小小的木桶里涌满了蜜蜂,层层蜂蜜也多到快溢出来,要给蜂群再按一个家,变得迫在眉睫。

老陈又寻来一个养蜂木桶,给他们分家。可没一年,“新家”也爆满了,所酿的蜂蜜不仅够全家人吃,还能分些给邻居和亲友。

这些年来,老陈家的养蜂木桶也逐渐从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八个……直到院子里养得蜂满满当当,是时候给蜜蜂们来次“大搬家”了。

搬 家

“自家的香榧地在山上(海拔)1000米的山谷里,为什么不把蜜蜂也运上去养?”老陈跟子女一琢磨,很快有了答案。

山上没人家,除了少数种植香榧、猕猴桃等作物的山民会上山劳作外,鲜有人烟,山花和植被也更为茂盛。

蜂群上山后,发展的势头愈加迅速,短短几年就从八桶扩展到了三十多桶,每桶的蜜蜂数量在6000只到10000多只不等。

加上老陈家里的10多桶,一共变成了50多桶,老陈成了“统帅500000大军”的人!

如今,老陈家的蜂蜜不仅自家吃绰绰有余,还获得了游客们的青睐。武山村有家民宿就在老陈家后面,来这里的杭州、上海游客每次回城都要带几斤高山蜂蜜回去。

“纯天然的,天目山的,买不到!”游客们说,这样的蜂蜜吃得放心、也更具营养价值。

探 访

上周末,我们从杭州西上杭徽高速,藻溪出口下沿藻天线到了武山村,从海拔600多米村里再到老陈海拔1000米的山谷,我们要换上越野车,在狭窄且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开上半个多小时(看开头的视频)。

“有越野车算轻松的,我平时上山,都是开三轮电瓶车的!”老陈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指着路说,特别是到达山谷前的段条路,被大水一冲就变成碎石路,电瓶车不上去,只能徒步,每次都要花一两小时。

抵达1000米海拔的山谷,也就是老陈的养蜂“基地”:这是个背靠竹林、猕猴桃园、 香榧林的缓坡区域,盖有一间小木屋,方圆数百米内,依托山势高低错落地放置着三十多个蜂桶,每三到五个成一小片。

秋日的午后,山谷里有好些个品种的山花,白的、黄的、红的……蜜蜂们晒着秋日暖阳,无忧无虑地在山林间飞舞、采蜜。

“前段时间我割过一次蜂蜜,有100多斤,主要是五味子的蜂蜜,也有百花蜜。”老陈说,不过从10月起一直到明年开春,都不能再割了。“留一些给蜜蜂们过冬吃。”

打开一瓶蜂蜜,舀一勺放入嘴里,天然的甜蜜滋味直浓进心底,琥珀色的蜂蜜黏稠到能直接挂丝。

我们正在谈论蜂蜜的好处,那边老陈从坡度四五十度的山坡下来稳稳当当。

“这种山坡对我们来说根本不算啥,我挑个100多斤重的蜂蜜照样走!”老陈拍了拍胸脯,这健朗的身子骨里,估计少不了高山蜂蜜的一份功劳。

老陈家的高山土蜂蜜还有一些,今天我们要把它分享给喜欢大杭州农特产的粉丝们。

同时,由于老陈家装蜂蜜的罐子实在土得掉渣,不便邮寄,应他所托,会一点点ps的小编按照这张照片,帮他设计了这款全新的蜂蜜商标和包装,希望大家会喜欢!

到了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陈大伯的蜂蜜别人上门买一直是卖130元/斤,这次他给了我们一个很优惠的价格126元/斤(江浙沪包邮)

关注“我们大杭州”,立即购买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