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間的推移,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完畢,也爲ST類企業勾勒出了一幅悲喜圖。Wind數據統計顯示,86家ST類企業中,有17家公司可能摘帽、9家公司可能摘星,另有19家公司稱可能暫停上市、5家公司稱可能戴星,其餘公司則預測“可能不變”、“不確定”等。    在19家預測可能暫停上市的公司中,預測的理由顯示,這些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虧損,且最新一期(今年前三季度)續虧,或預測2018年仍將續虧。

從已發佈2018年年度業績預報的ST公司在公告中提及的情況來看,持續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公司提及,虧損的原因在於此前糾結的訴訟,也有公司解釋,市場低迷、資金緊張,債務危機影響,企業流動性受限,成本上升財務費用加大。

“公司所面臨風險仍未得到有效處理,資金鍊緊張、流動性不足的形勢尚未改善,公司生產經營無法正常進行,預計2018年度累計淨利潤可能虧損”。有公司坦言,並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而基本面有所好轉的企業,好轉的原因總結來看有三大分類。首先,有企業稱,通過重組、重整等方式改變企業狀況:“公司及子公司進行破產重整”。

其次,主營業務所屬行業回暖也是一些ST企業業績好轉的重要原因。有公司解釋,基於對當前市場的初步判斷,公司預測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淨利潤同比將實現扭虧爲盈。“國際航運市場的持續回暖及我國船舶製造企業新接船舶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增長,對公司大型鑄鍛件主營業務形成良好的支撐,預計全年訂單量將保持增長”。

此外,出售資產也是扭虧的重要原因,例如,有公司解釋,“因處置股權以及利息支出減少、美元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公司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將實現盈利;若公司資產轉讓完成,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淨利潤可能爲盈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