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言皓

在隋朝大业初年,隋朝国力到达了鼎盛。

这时候全国户口有890余万户;疆域东西相距九千三百里,南北相距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政治上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上隋朝的粮食储备数量之多令人咂舌,甚至到了贞观时期都还在用隋朝粮仓里的粮食。可谓隋朝繁盛一时。

但是隋朝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统治者仗着大好江山而一味浪费民力来烘托出所谓的“繁盛”,只会适得其反,让国家堕入衰亡的深渊,下面几个故事,让你看看隋炀帝是如何花式摆谱、讲排场来展示隋朝的“繁盛”的。

一、出塞要带上“宫殿”和“城楼”

可能是因为年轻时的军旅生涯让隋炀帝爱上了外出巡游,他一生两次巡狩塞北。但是,他一次出巡就带了50万的军队外加10万匹马、粮草辎重什么的更是不计其数了。

为了向塞北的胡人展示天朝上国的繁荣强盛,隋炀帝命人制造了一种叫做“观风行殿”的临时宫殿。这个行殿可以容纳几百人,各个行殿之间可以合离,下设轮轴可以很快的推移。

隋炀帝又命人制造了“行城”,即可以移动的城墙。行城长二千步(应该有2公里以上),以木板搭建,外面铺上布,在布上画上彩画,行城上面观台、望敌楼全都齐备。

这不是妥妥的加强版木制房车和木制火车吗?这得浪费多少的木头、建材才能搭建成这些建筑,然而运载这些东西,又要浪费多少的人力和畜力才能拉得动呢?

隋炀帝不管不顾,只是为了让个胡人看到之后臣服,赞叹天朝神功,这样的奇葩盛况古今罕见。

二、万人大演奏,饮食皆免费

隋炀帝不仅喜欢出去边塞巡游,还喜欢邀请番邦胡人来国都开派对。

各地的代表们都汇集在东都洛阳,隋炀帝为他们在端门街举行了“盛大”的百戏表演。光是戏场的周长就有五千步,而为戏团演奏乐器的人居然有一万八千人之多,乐声几十里以外都能听到,从黄昏至清晨彻夜不休,火光冲天,每年都要搞,一搞半个月。

如此规模,现在的奥运会恐怕都没有这样盛大隆重吧!也只有隋炀帝能够想得出来、办得到了!

为胡人表演完了之后,隋炀帝还特意命令整饰装修市集与店铺,树上统一挂上丝绸,甚至连卖菜的也要用龙须席铺地。凡有胡客经过酒食店的,隋炀帝命令店主必须邀请进去饮食,并且不取报酬,要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食不要钱。”

这样自欺欺人的做法在滥用百姓钱财的同时,也让百姓对国家信心如流水慢慢逝去。想来隋炀帝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帝王,如此钟爱炫耀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完全是在刻意的粉饰繁华。

三、打仗仍然不忘讲排场

当然隋炀帝也是做过一些正经事的,比如三征高句丽。可惜,虽然愿望是良好的,但是失败是难免的。

隋炀帝命令左右二十四军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或许有夸张)集结在平壤城。不仅军士人数如此众多,而且军队的前行、停止、扎营都按照一定的次序和章程。

从第一军出发开始以后每日发一军,每一军前后相距四十里,一营接一营地前进,经过四十天才出发完毕,声势浩荡,军队首尾相接,号角相闻,旌旗相连绵延有九百六十里!这样的出师盛况空前绝后。

打仗这事讲究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指挥不当只会乱上加乱的。且隋炀帝时刻不忘要炫耀天朝上国的“强盛”,就连打战都要讲究排场,他估计忘记了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个兵家道理了。

隋炀帝面对着大好河山如此花式折腾与变相炫耀其“繁盛”,最终落得个被乱臣贼子杀死的下场,大隋朝也由此飞灰湮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